2006年7月,北京市北恒大廈決定啟用地下二層一部分常年封閉荒廢的區域,擴建成停車場。
7月11日上午9點多,倉庫管理員王師傅拎著清潔工具和手電筒,走進了地下二層的廢棄倉庫。
由于光線太暗,他拿著手電筒,準備照到哪掃到哪。
一束光打到倉庫深處,王師傅渾身一激靈,差點扔了手電——
里面好像趴著個人!
他大著膽子走進一看,發現了一具早已風干的女尸……
王師傅立刻報了警。
警方趕到現場,發現尸體身上的衣物早已腐蝕,只能通過殘留的白色內衣判斷出性別。
尸體上有一道明顯的傷口,很長;尸體旁有個牛皮紙袋,里面并沒有可以表明身份的證物,只有美容產品和一張1999年10月6號的《北京晚報》。
所有跡象都表明,這名女性是非正常死亡。
按常理來說,這種面目不清、無法查明身份的無名尸體會給案件偵破帶來極大阻力。不過此案不一樣,當時,立刻就有民警通過現場發現的報紙,敏感地回想起一宗發生于7年前的女白領失蹤案——
1999年,北恒大廈還叫做聯發大廈,年僅19歲的女孩郭曉悅在大廈里開了一間公司。
10月7日晚,她在西站地下車庫停好車,走向公司。
之后,就在車庫到公司這一段不足百米的路上,郭曉悅離奇失蹤了。
郭曉悅的家屬報案后,警方排查了她的親友和可能目擊到她的大廈工作人員。有懷疑她已經遇害的,有懷疑她被綁架的,眾說紛紜,卻一點實際線索都沒有,失蹤案最終成了一樁懸案。
郭曉悅失蹤案過于離奇,當年上了新聞,給辦案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即使時隔7年,仍然有人能第一時間把兩樁案件聯系到一起。
隨后警方聯絡了郭曉悅的家人,經過DNA鑒定,發現女尸確實就是失蹤多年的郭曉悅!
尸體腐敗風干太久,給鑒定帶來很大的難度。最后,警方只能推測郭曉悅是遭鈍器多次打擊頭顱致死,同時不排除其他手段致死的可能性……
確認了尸體身份后,警方從兩個角度判斷案件性質。
其一,是通過被害人的身份。郭曉悅身材高挑,穿著時尚,開著公司,轎車出入,在那個年代絕對是妥妥的“白富美”一枚。她平時沒有得罪過什么人,突然遇害,很可能是陌生人臨時起意,痛下殺手。
其二,拋尸地點實在是太隱蔽了。您想想,整整七年沒人發現,說明兇手心里很清楚那個地方根本沒人去。一定是非常熟悉大廈地下的人,才敢如此篤定。
誰滿足以上兩個條件?
答:1999年,北恒大廈仍在施工中,大廈地下二層住著一些建筑工人,他們完美契合以上條件,嫌疑很大。
在排查中,終于有一名老值班工人給了警方線索:
“10月6號那天,他們肯定沒干好事。”
誰呢?——楊光華、趙德強、王福明。
那一晚,三名工人聚在一起看黃色錄像,看著看著就結伴離開了住處,很晚才返回,還神色慌張。
老工人給出的日期并非郭曉悅失蹤的當天。但警方認為,事情已經過去了七年,記錯個一天半天并不算錯,他們立刻追查到了三人之一的楊光華。
誰承想,楊光華見到警察的第一句話竟然是——
“那件事和我沒關系!”
不是,大哥,你這么說,那絕壁是很有關系啊!
在警察的訊問下,他很快交代了罪行:1999年10月,他在北京西站強奸并殺害了一名年輕女性。
拔出蘿卜帶出泥,很快,趙和王也被挖了出來,三人都對犯下的罪行供認不諱:
1999年10月7日晚10點左右,趙德強伙同王福明、楊光華在北恒大廈北側便道挾持了路過的郭曉悅。三人強行將她帶到地下室二層的廢棄倉庫內,用暴力手段實施輪奸后,害怕她報復,于是殘忍殺害了她。
按理說,接下來該是犯罪分子接受法律制裁的環節。然而后來發生的事,實在讓人想不通。
2007年,檢察院對三名嫌疑人提起訴訟,嫌疑人王某因腦梗塞死亡,法院終止了對他的審理。
2008年,法院對該案件作出判決,認定嫌疑人楊某、趙某無罪。因為能夠直接證明楊某趙某殺害郭某的,只有他們本人的供述,證據不足。
隨后,檢察院向北京市高院提起了抗訴。
2009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在二審之后,維持了原判。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已經認罪的嫌疑人還能無罪釋放???
因為他們仨在審訊過程中一直反復翻供,一會承認一會不承認,根本無法當做證據!
尷尬的是,除了這份反反復復的口供,檢察院并沒有其他有效物證。
除此之外,本案還有多處疑點。
三個嫌犯的精神狀態都不正常,有亢奮的,有呆滯的,還有智商不在基本線的;
案發地的鑰匙并不歸他們保管,因此他們如何進入現場也是個疑點;
三人的供詞里,對于犯罪過程的描述不一致,A說敲的頭,B說刺的腹,C說切過腿,跟尸體的狀態壓根兒對不上!
此案如果放在到處都是監控攝像的今天,可能郭女士失蹤的第二天,警方就能發現尸體、保留證據、抓住嫌犯了。
但很可惜,在那個年代,經過了整整7年的空白,造成的結果就是“沒有證據”。
我國司法借鑒了部分疑罪從無的觀點,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只能宣布三名嫌疑人無罪,以防制造出冤假錯案。
郭曉悅案至今依然無法蓋棺定論,我想無論是家屬,還是當時的辦案人員,心情都是悲傷而憤怒的,他們也想將罪犯繩之以法,可就是沒辦法。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反而更愿意相信司法的公正了——執法人員確實做到了“不冤枉一個好人”,沒有讓“可能的無辜者”蒙受不白之冤。
哎,話說回來,您說某加拿大籍吳姓男藝人,他違法犯罪的證據得實錘成啥樣,咱們警察叔叔才會這么果斷地逮捕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