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在杭州浙大國際醫院的感染科,15歲男孩小江因為吃了沒包裝說明的感冒藥,突發急性肝損傷,再發展下去可能會肝衰竭。
小江躺在病床上掛著鹽水,只見他全身皮膚蠟黃,瘦得皮包骨頭,精神不振,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浙大國際醫院感染科高海女副主任醫師說:小江之前沒有任何肝病史,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藥物性肝損傷,在感染科,每年因藥物引起的肝衰竭病人就有四五十例,尤其因亂吃了消炎藥、止痛藥引起肝臟損傷情況的較為常見。
肝臟對人體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幾乎承擔了所有食物和藥物的代謝和解毒工作。正因如此,人在生病吃藥的時候,假如藥物具有毒副作用,首當其沖受到損害的必然是肝臟。
藥物性肝損害一般發生在用藥后的1~4 周,常見癥狀表現為:乏力、惡心、嘔吐、厭食、尿黃、眼黃、肝腫大、肝區疼痛等。
1抗生素
如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磺胺類藥物、氯霉素、苯唑青霉素、制霉菌素、氯林可霉素、酮康唑等,在使用苯唑青霉素時若用量過大,用藥5天即可發生中毒性肝炎。
2解熱鎮痛藥
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尼美舒利、酮洛芬、吡羅昔康、塞來昔布等,若每日使用阿司匹林超過5克或每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超過2克,都易引起急性肝損害。
3消化系統用藥
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與門冬酰胺酶等藥物。例如,西咪替丁可引起血清氨基轉移酶輕度升高,可導致嚴重肝炎、肝壞、肝脂肪性變等。
4性激素及避孕藥
如甲睪酮等雄性激素及甲地孕酮、炔雌醇、炔諾酮等口服避孕藥,均可引起黃疸等肝損害癥狀。
5心腦血管藥
如甲基多巴、奎尼丁、胺碘酮、非諾貝特、他汀類藥等藥物。其中,甲基多巴可損害用藥者的肝細胞和膽小管。少數人在使用甲基多巴1~3周后可出現黃疸和轉氨酶升高,甚至會發生肝臟的肉芽腫樣增生、肝硬化和肝壞死。
6降糖藥
如格列齊特、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藥物。另外,肝功能不全會改變格列齊特在體內的分布,還會降低新的葡萄糖生成的能力,這兩個作用會增加嚴重低血糖反應的危險性。
7抗結核藥
如異煙肼和利福平等,對異煙肼過敏者在使用該藥1~2個月后會出現嚴重的肝炎,甚至會發生肝壞死。
8抗腫瘤藥
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6-巰基嘌呤、絲裂霉素、環磷酰胺等藥物。硫唑嘌呤使用藥者出現黃疸的幾率可達到20%~40%;甲氨蝶呤可使用藥者發生肝硬化;而絲裂霉素可使用藥者出現嚴重肝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