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恩 西恩撩歷史
1
李煜身上最重要的標簽是“南唐”“后主”李煜,就從南唐說起吧。
說南唐,要先說五代十國,說五代十國,要先從唐朝說起,雖然唐朝與南唐沒有任何關系。
唐朝在唐玄宗前期,恢弘壯闊,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甚至可能也包括銀河系,但是到了晚年,玄宗好色倦政,任用小人,引發“安史之亂”。
八年的“安史之亂”最后雖被平定,但大唐也被折騰的病體沉疴,宦官專政,藩鎮割據,帝國上下暮氣沉沉,已不復當年盛唐磅礴氣象。
老態龍鐘的大唐本已羸弱不堪,哆里哆嗦的,落地秀才黃巢發動的起義,是唐帝國屁股上的最后一個腳印,遭此重擊的帝國訇然倒地,引得一時雞飛狗跳。
最后,朱溫(這名字比禽流感還有殺傷力)滅唐,建立了梁朝,五代十國的時代正式開始,中國由此走向第二次大分裂時期。
有槍便是草頭王,搶糧搶錢搶女人,短短的五十三年間,中國大地共有17個割據政權產生,南唐就是當時江南地區最大的割據政權之一。
南唐的建立者叫李昪,是李煜的爺爺,原名叫徐知誥,是當時吳國的權臣徐溫的干兒子。這個孤兒依靠強大的平臺,憑借著自己的才干,成功的逼迫吳帝禪位給自己,建立了齊國。
兩年后,徐知誥恢復李姓,更名李昪,改齊國為唐國,史稱南唐。
李昪在位六年去世,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李璟,就是李煜的爸爸。
李璟剛開始的時候,很想有所作為,四處用兵,兼并自己的鄰國,儼然一副爭霸天下的氣象。人怕出名豬怕壯,強鄰正磨刀霍霍,你就把頭伸過來了。李璟的動作成功的引起了后周的注意,讓人家惦記上了。
當時北方是后周時代,后周皇帝柴榮雄才偉略,素有吞并八荒之志,是五代十國中最英明的君主,在這樣的對手面前,文青李璟根本不是對手,被柴榮打得七葷八素,沒辦法,只好自請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史稱“南唐中主”。
南唐中主李璟做皇帝稀松平常,填詞卻是高手中的高手,現在存世的八首詞,首首精品,藝術價值極高,其中以《攤破浣溪沙》最為著名,“小樓吹徹玉笙寒”為千古名句。
攤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
李璟在位18年,在后周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恨恨而終,終年48歲,25歲的李煜在內憂外患中登基。
李煜繼承的是李璟留下來的爛攤子,不久,你就會發現,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2
李煜生于937年,出生的那一年,正是他爺爺登基建國的那一年,他的名字叫從嘉,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慶賀當時家族的好事連連,蒸蒸日上。
江南的和風細雨和深宮的靡靡奢華,養成了李煜仁厚懦弱的性格。成年后的李煜癡迷于佛教,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典型的書生習氣,根本就不是當皇帝的料兒,何況他自己也不想當。但是沒有辦法,想不當都不行,他的五個哥哥都英年早掛,硬是輪到他了。
這世上的好多事就是這么悖論,多少人為了至尊的寶座不惜手足相殘,殺得爹娘不認,卻終究不過是鏡花水月,到頭來不過一場空,諸如李煜的大哥,而有些人,本來志不在此,卻百般推辭不掉,只能硬著頭皮做皇帝,諸如李璟李煜父子。
李煜18歲的時候,娶19歲的周娥皇為妻,就是有名的大周后。
大周后是南唐首富太尉周宗的女兒,史書上說,大周后文才出眾,琴棋書畫,莫不精通,尤其在音樂方面,竟能根據《霓裳羽衣曲》的殘譜,將其重新修訂完整,音樂上的造詣已達絕妙境界。
看來,周宗是嚴格按照《淑女養成計劃》培養自己女兒的。才華如此也就罷了,偏偏大周后還生得天姿國色,有如天人,難怪李煜愛她極深,獨得專寵,二人郎才女貌,堪稱知音,度過了一段浪漫的幸福時光。
木蘭花
李煜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可惜霽月難逢,彩云易散,婚后十年,大周后病重,李煜日夜陪伴,念經祈福,親奉湯藥,可謂情深義重。無奈,天若有情天亦老,不教紅顏見白發,大周后竟至一病不起,絕塵而去。
李煜哀痛不已,徒喚奈何,竟至形銷骨立,含淚將大周后最心愛的燒槽琵琶陪葬,以示知音已絕。
大周后病重期間,15歲妹妹周嘉敏(小周后)進宮探望,與李煜情投意合,暗度陳倉。大周后死后,李煜立大周后的妹妹周嘉敏為后,史稱小周后。
這次大婚,李煜高興壞了,宣布大赦天下,惹得宋太祖大怒,大赦天下是皇帝的特權,你一個江南國主算哪根蔥?嚇得李煜趕緊道歉請罪。
小周后容貌艷麗,也是國色,更兼文采出眾,史書上說,李煜恩寵小周后過于大周后。
《菩薩蠻》
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首寫得香艷旖旎,少兒不宜的《菩薩蠻》,就是寫給小周后的,其中光著腳,提著鞋,偷偷出來幽會情人的小姑娘,就是瞞著姐姐偷會姐夫李煜的小周后。
一面沉在知音愛侶病重之痛中,一面與小周后勾勾搭搭,享受著浪漫,這事兒也就天生情種的李煜能做得出來。
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七夕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近年來更是被附會成中國的情人節,雖然是牽強胡扯,但李煜卻不折不扣的是一個天生情種。
3
李煜即位的前一年,北方政權更迭,后周權臣趙匡胤趁柴榮病逝,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權于孤兒寡婦之手,建立了宋朝。
宋朝初建立的時候,生機勃勃,君臣用命,十分有進取精神。宋太祖趙匡胤雄才大略,胸襟博大,以統一天下為己任。
而南唐后主李煜的小朝廷卻文恬武嬉,毫無進取之心,與趙匡胤相比,李煜更像是江南歌舞團的團長,對文藝圈的事擅長,琴棋書畫,沒一件他不會的,說治國強兵,沒一件是他會的,對不起,老師沒教。
宋朝開國前期,百廢待興,尚無余力立刻對南唐用兵,所以,采取的策略是步步緊逼,主要以勾引為主,雙方書信往來不絕,猶如一對要分家產的兄弟,雖各懷心事,但尚能融洽。
宋太祖的態度是,只要李煜投降,北上汴梁,你要啥給啥,所有待遇不變,還可以當北方歌舞團團長。
宋太祖還專門按照南唐宮殿模式建造了禮賢館,專待李煜。而李煜的策略是,只要讓我賴在江南,保持江南一塊自留地,宋朝要啥給啥。
在互相扯皮中,宋朝完成了吞并南唐的準備。面對最后通牒,李煜派人到宋朝講理,這時候講理,哪怕你渾身都是嘴也沒用了。到了嘴邊的肥肉,怎能干瞅著空咽口水而不吃?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這句話,就是宋太祖說李煜的。
公元974年,宋太祖以名將曹彬和潘美為正副統帥,率大軍攻擊南唐。潘美就是劉蘭芳評書《楊家將》里的那個頭號反派潘仁美的原型,大奸大惡,壞得直冒油,但那只是演義,歷史上真正的潘美卻是一代名將,為人忠厚謹慎,德才兼備。
李煜也做好了拼命的準備,調兵遣將,甚至備下了很多柴火,打算與南京城共存亡。
南唐將士久不習刀兵,廟堂決策的書生們更是欺上瞞下,能混一天就混一天,讓他們填個詞、斗個地主還可以,帶兵作戰,根本指望不上。
很快,宋軍就攻到了金陵城下,被蒙在鼓里的李煜還在科舉選士,偶然間他登上城頭準備觀觀山景,才發現金陵城已被宋軍團團包圍,由此可見,他被部下欺蒙的多么慘。
在此之前,李煜為了顯示與金陵城共存亡的決心,準備了大量的柴薪,以備城破時自焚殉國,后來也沒有點火,不知道是怕疼還是為了環保。
公元976年,金陵(南京)城下,作了15年國主,39歲的李煜光著膀子,捆著荊條,率領百官向宋朝將領投降,經歷了三個皇帝,建國39年的南唐滅亡。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4
隋唐時,胡漢雜處,民族融合加劇,包括隋唐的皇室都有胡人血統。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吃飯不聽個曲多沒勁?于是,當時在宴會上就流行一種音樂,稱為“燕樂”,是以少數民族音樂(胡樂)為主,融合了一些漢人的俚巷俗曲而形成的。
有音樂必然要有唱詞,詞便由此發端、萌芽,最初的詞脫胎于民間,出自伶人之手,類似于二人轉,雖然雅俗共賞,但不登大雅之堂。
唐朝中期,由于白居易、劉禹錫等大咖們開始填詞,詞由此才有了一些氣象。到了晚唐,以溫庭筠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開始填詞,他們吟風弄月,皺眉捧心,寫盡思婦閨怨,形成了所謂的“花間派”。
詞的前期主要是寫美女、贈美女,又由美女在宴席間演唱,所以難免有一層厚厚的脂粉氣,濃艷旖旎,格調不高。
很多文人酒酣耳熱之后,一時興起,填得詞來,酒醒后,尷尬不已,打死不肯承認是自己寫的。
“不是我寫得,真不是我寫得,誰寫誰是王八蛋”。
《謝新恩 櫻花落盡階前月》
李煜
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蘢。
遠似去年今日恨還同。
雙鬟不整云憔悴,淚沾紅抹胸。
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
李煜的詞,前期也不脫花間氣息,像一個一扭脖子,臉上直掉粉渣的俗氣丫頭。人們習慣把他的詞分為前期與后期,前期綺艷風流,后期黍離之悲,分界線是南唐亡國,很對但是不準,亡國不過是另一只靴子落地,早晚的事,李煜是有心理準備的。
李煜詞前期后期之間,應該加一個中期,有國事不可為的無奈,有國將不國的恐懼,當這些都不可改變的時候,只有逃避,這就是李煜后來為什么專心沉浸在詩詞歌賦中的原因。這種逃避,讓前期的奢靡更瘋狂,也讓后期的痛苦更徹骨。
由帝王而階下囚,這種落差夠大的,刺激,太刺激了,好好的吳王當著,非要逼著做皇帝,不當還翻臉,結果被活捉了吧?李煜在總結自己的不幸時,得出的結論一定是,“他媽的,投錯胎了”。
李煜被后世譽為“千古詞帝”,正是失國被囚的悲、愁、苦,怨、恨、悔堆砌而成的臺階,一步一步,成全了李煜在詞的天地中稱帝。
所以,王國維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看看他的恨,嚴重影響睡眠了。
憶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愁到絕望,是悔恨。
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還是愁苦,還是悔恨 。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依舊愁苦,依舊悔恨。
《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翦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夢里盡是故國江山,醒來情何以堪?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餉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公元978年七夕,幽禁中的李煜在生日宴上,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令姬妾們反復吟唱,此事驚動了宋太宗,趙光義心想,你還惦記著故國,想造反嗎?于是,賜李煜牽機毒藥,將一代詞帝鳩殺。不久之后,小周后在憂郁中追隨李煜而去。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關于李煜之死,通常都認為是宋太宗賜牽機毒藥毒死的,包括宋太宗強幸小周后,但這不是正史記載,只是野史故事,因為編的太有悲情氣質,所以快成了公認的史實了,在沒有更有說服力的證據出現的情況下,就默認這種說法吧。雖然,李煜很可能就是因愁苦憋屈而死的。
一代詞帝以他巨大的悲痛,血淚凝成的詞章,在詞壇中登頂稱王,他的詞,甚至包括他的死,都極具悲劇之美,今天讀來,仍能感到極大的震撼,讀他的詞,猶如看到李后主的眼淚,一顆一顆,一顆一顆的滴到我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