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與李白
一個大詩人、文人、思想家,皆是打破從前傳統的。老杜在唐詩中是革命的,因他打破了歷來醞釀之傳統,他表現的不是“韻”,而是“力”。
老杜也曾掙扎、矛盾,而始終沒得到調和,始終是一個不安定的靈魂。所以在老杜詩中所表現的掙扎、奮斗精神比陶公還要鮮明,但他的力量比陶并不充實,并不集中。老杜在愁到過不去時開自己的玩笑,在他的長篇古詩中總開自己個玩笑,完事兒一笑了之,無論多么可恨、可悲的事皆然。不過老杜老實,大概是無意。
常人在暴風雨中要躲,老杜尚然,而曹公則決不如此。陶淵明有時也避雨,不似曹公艱苦,然也不如杜之幽默。老杜其實并不倔,只是因別人太圓滑了,因此老杜成為非“常”。他感情真、感覺真,他也有他的痛苦,便是說了不能做。從他的詩中常看到他人格的分裂,不像淵明之統一。
純抒情的詩初讀時也許喜歡。如李白、杜甫二人,差不多初讀時喜李,待經歷漸多則不喜李而喜杜。蓋李浮淺,杜縱不偉大也還深厚。偉大不可以強而致,若一個人極力向深厚做,該是可以做到。
詩圣杜甫
中西兩大詩人比較,老杜雖不如莎士比亞(Shakespeare)偉大,而其深厚不下于莎氏之偉大。其深厚由“生”而來,“生”即生命、生活,其實二者不可分。無生命何有生活?但無生活又何必要生命?
譬之米與飯,無米何來飯?不做飯要米何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老杜詩真是氣象萬千,不但偉大而且崇高。譬如唱戲,歡喜中有凄涼,凄涼中有安慰,情感復雜,不易表演,杜詩亦不好講。今且說其七絕。
曾國藩《十八家詩鈔》選唐人詩多而好,沈德潛《唐詩別裁》則只重在“韻”,氣象較小。老杜詩分量太重,每令人起繁賾之嘆。可先讀老杜七絕,得一印象,再以此作為讀其五、七言古詩之門徑。
盆景、園林、山水,三者中,盆景是模仿自然的藝術,不惡劣也不凡俗,可是太小。無論做什么,皆應打倒惡劣同凡俗。常人皆以“雅”打倒,余以為應用“力”打倒。盆景太雅。園林亦為模仿自然之藝術,較盆景大,而究嫌匠氣太重。真的山水當然大,而且不但可發現高尚的情趣,且可發現偉大的力量。此情趣與力量是在盆景、園林中找不到的。
老杜詩蒼蒼茫茫之氣,真是大地上的山水。常人讀詩皆能看出其偉大的力量,而不能看出其高尚的情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絕,真是高尚、偉大。首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清潔,由清潔而高尚。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有力,偉大。
前兩句無人;后兩句有人,雖未明寫,而曰窗、曰門,豈非人在其中矣?后兩句代表心扉。在心扉關閉時,不容納或不發現高尚的情趣、偉大的力量。詩人將心扉打開,可自大自然中得到高尚偉大的情趣與力量。
窗含西嶺千秋雪
“窗含”、“門泊”,則其心扉開矣。窗雖小,而“含西嶺千秋雪”;門雖小,而“泊東吳萬里船”。船泊門前,常人看船皆是蠢然無靈性之一物,老杜看船則成一有人性之物,船中人即船主腦,由西蜀到東吳,由東吳到西蜀。“窗含西嶺千秋雪”一句是高尚的情趣,“門泊東吳萬里船”一句是偉大的力量。后人皆以寫實視此詩,實乃象征,且為老杜人格表現。
老杜詩中有力量,而非一時蠻力、橫勁(有的蠻橫乃其病)。其好詩有力,而非散漫的、盲目的、浪費的,其力皆如河水之拍堤,乃生之力、生之色彩,故謂老杜為一偉大記錄者。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狀者,色彩雖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內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如花之紅、柳之綠,是內在生氣、生命力之放射,不是從外面涂上的。且其范圍不是盆景、園林,而是大自然的山水。
老杜論詩有《戲為六絕句》: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其二)
才力應難跨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其三)
雖曰“戲為”,亦嚴肅,所寫乃對詩之見解,可看出其創作途徑、批評態度。前首“江河”及次首“數公”皆指王、楊、盧、駱。“看翡翠蘭苕上”,精致、美麗、干凈,而沒力量;“掣鯨魚碧海中”,或不美麗、不精致,而有力量。“玩意兒”是做的,力氣是真的,此即可看出老杜生之力、生之色彩。雖或者笨,但不敢笑他,反而佩服。
老杜七絕,選者多選其《江南逢李龜年》一首: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行吟圖
此選者必不懂老杜絕句,沈歸愚《唐詩別裁》即然。此首實用濫調寫出。寫詩若表現得容易、沒力氣,不是不會,是不干;或因無意中廢弛了力量,乃落窠臼。
看老杜詩:第一,須先注意其感覺。如其: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觀“嫩蕊”句,其感覺真纖細,用“商量”二字,真有意思、真細。這在別人的詩里縱然有,亦必落小氣,老杜則雖細亦大方:此蓋與人格有關。再如其“三絕句”: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飛。
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老杜的詩有時沒講兒,他就堆上這些字來讓你自己生一個感覺。即如其七律亦然,如《詠懷古跡》第五首: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上句字就不好看,念也不好聽,而老杜對得好:“萬古云霄一羽毛。”這句沒講兒,而真是好詩。文學上有時能以部分代表全體,一羽毛便代表鳥之全體。老杜只是將此七字一堆,使你自己得一印象,不是讓你找講兒。
看老杜詩:其次,須注意其情緒、感情。自“王楊盧駱”二首可以看出,感覺是敏銳、纖細,情緒是熱烈、真誠。
近日重溫那些熟悉的古詩句,想到心愛的李白和杜甫,感慨頗多。是以為記,懷想為之。原創文字,抄襲可究。
上學時,初逢李白和杜甫,往往面臨一個問題:你喜歡李白還是杜甫?那時,我的答案是詩圣杜甫。心懷天下,情牽蒼生。國破山河在,安得廣廈千萬家,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多么高尚的情懷!
而這兩年,重溫李白和杜甫,深感李白更入我心(李白的詩會背46首,杜甫的30首)。并非因他“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喜樂愛好與我相通,而是他游歷時的雄奇浪漫想象,以及面對人生的樂觀豁達征服了我。“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手可摘星辰“的危樓,“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的蜀道,“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誠”的天姥山,無一不顯示著李白的瑰麗奇想。不管山高水長,路途艱險,我自蒼茫云海。”長風幾萬里“,不怕,”我本楚狂人“。即使《行路難》也沒關系,”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也一樣”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要的就是這種”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氣。
反觀杜甫,自年輕時寫下”會當凌絕頂,一攬眾山小“的胸襟暢達名作,余生的大部分詩作都抒懷著悲情艱難的世道。人逢亂世,溫飽難足,自是沒有那么多的歡顏展眉。看到”有吏夜捉人“,”人生無家別“,”子孫陣亡盡“,怎能不落淚悲憂?看到”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寒衣處處催刀尺“,怎能不”孤舟一系故園心“?國不雄武,百姓流離,家人”恒饑稚子色凄涼”,“有弟皆分散“,你讓我怎么不”遙憐小兒女“?多時與我憐愛的”清輝玉臂寒“的妻子”雙照淚痕干“,真是讓人”感時花濺淚“。
若是李白,會怎樣面對呢?其實李白所愿之事也并非不違心,但他還是痛痛快快地做了。唐玄宗沉迷于楊貴妃的愛情不可自拔,喊李白寫新樂章粉飾。一曲”清平調“三首,真是”名花傾國兩相歡。“當然,李白不開心也不想將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你看不起我?我就寫一表”上李邕“,讓你名揚天下。”丈夫未可輕年少“,理踩你,我還沒空呢。
可憐杜甫,原本也考試及第吃俸祿,卻分配他那樣一個悲憫性格的人做諫官,真是造化弄人。后來到欣賞自己的朋友嚴武的幕府去做官,卻始終融入不到嚴武這個”毀譽參半“的人品圈。”清秋幕府井梧寒“,我沒辦法”強移棲息一枝安“。可是結果呢?離開了厚祿故人的接濟,杜甫帶著一家人顛沛流離,食不果腹。最后我們的大詩人是在盛宴一頓后病發而亡的。流落在外時,因洪水圍困,連續餓了9天,當地縣令把他救回,好吃好喝招待,結果……
每每唏噓至此,我就在想,如果杜甫不那么有骨氣,為了家人就呆在嚴武府中當幕僚,是不是可以避免窮困潦倒的命運呢?就學學你的偶像李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白愁“不行嗎?
看來不行。性格決定命運。想當年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同游齊魯,44歲的杜甫一舉成為33歲李白的迷弟,并在以后長達十幾年的歲月里,一直想著他這位“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一起滾過被窩的好朋友。“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李白流放夜郎,杜甫”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江湖多風波“,我怕你”舟楫恐失墜“啊!情真意切,無時不念。為什么”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我真是為你鳴不平啊!而李白,自同游時為杜甫寫過“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的隨記詩時,再沒想起過他的這位超級粉絲吧?
汪倫用”萬家酒店、十里桃花“將李白騙至所在地時,李白樂悠悠為汪倫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詩作。當王昌齡貶謫五溪,李白多情地高唱”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他還特別喜歡孟浩然,故人西辭,孤帆遠影碧空,”吾愛孟夫子“。每當看到這些,我都為杜甫感傷,為什么你要對一個并不思你念你的人,傾注那么深重的情意呢?為他白白付相思,卻沒微風為你吹來一絲漣漪。你的偶像流放夜郎,也是因拋家舍子,跟錯了人、看錯了勢,犯了糊涂。何況還遇到大赦天下,正享受”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快意舒朗,你在這”故人入多夢,明我長相憶“。其實他哪知啊?收到你的信和思念沒?真是,相思相見知何日,多情總被無情惱。
而當李白入獄時,也曾一起同游、并見證”千金買壁“佳緣的高適做了什么呢?雖為高官,也無能為力,我救不了你的”反叛“之罪。相比杜甫,高適選擇了更識實務。多情更染春風,事關大局,講什么個人情意呢?
心疼杜甫。亂世里,滿腔熱血,難報家國。既活不成李白曠達灑脫”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樣子,也做不到李白肆意狂放”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暢意。若問,我最喜愛杜甫哪首詩作,一定非他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莫屬,”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如果當時明月在,如果李白杜甫能相逢,我想李白一定會勸杜甫這個超級迷弟,我們一起做過的夢,守過的江山,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不要太癡迷了。還是“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吧。
我愿你永遠保持”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遲日江山麗”。我愿你孤獨時,可以像我一樣“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乘涼時,"露頂灑松風"。喝酒時,"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旅游時,"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更重要是,不開心時,一定謹記”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可惜,他們再也沒見過面。高山有意,流水無情。
依然無數次去想象,李白和杜甫重逢游歷,一起盡興,沉迷的場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人世在世不稱意,徒留萬里悲秋,不如'一行白鷺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