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云翔
之一
東晉書圣王羲之在他的《蘭亭集序》里講:“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六年前,自大風堂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以來,我在全國各地巡回舉辦個人畫展和師生畫展,都以惠風和暢的主題思想為依托,并在原意的基礎上,借此命名我們大風堂中國畫學研究會巡回畫展為“大風和暢”主題畫展。
“大風”和“惠風”,改一字之差,其意義如何?繼去年10月國慶在榮寶齋成都個展之后,今年4月陽春又在江蘇南京舉辦師生聯展,6月底我又回北京開個展,今天是7月1日黨的生日,我借此大好吉日,在畫展開幕期間,再談談大風和暢的文化意義和未來在發展中的大文化框架,這個框架是我自研究會成立以來長期的思考……由先輩開創的大風堂畫派今后如何傳承和發展?大風堂的大道在哪里?學術導向、創作方向、以及文化主導思想的定位……六年來,我一直在沉思……在此期間,靜心去觀摩古今不同畫派的藝術形式和大量閱讀各藝術流派的發展史,再加以吸收和融入。反省和反觀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是否可行?如果說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引人入勝,讓人動心,產生共鳴,那么藝術就是“養心”的,也應當是“養眼”的。繪畫作為視覺藝術,要讓人賞心悅目,首先要用作品說話,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問題。千百年來,縱觀藝海潮起潮落,中國人用中國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把民族情懷寄托在草木山水之間,在精神上把真善美視為價值標準來評判和推崇,藝術家用不同的表現方法來表達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為我們共同實現文化理想的終極目標而努力前進!
▲ 施云翔在《大風和暢》主題畫展
之二
……沉思后的研習方向,以文化取向對價值標準的判斷,讓我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雖然目前大風堂畫派的影響力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推想,但我不忘初心,依然走自己的路,風雨兼程,文以載道,一個目標,得以始終!“是日也,天朗氣清,再看大風和暢……”概括來講,今天的“大風”就是我們在不斷學習和研究各種畫風的大融納和大整合 。從歷代藝術流派和當今各畫派的風格上來講,以張大千先生集傳統文化之大成又開一代先河的新畫風而言,由先輩開創的大風堂畫派將不會是一個技法單一的畫派,或者說不是通常意義上所指的那種地域性畫派,發展中的大風堂畫派它應當是以體現東方文化、華夏文明和民族傳統精神的大中國畫派。因為,今天的大風堂畫派在研究學習融合各種流派或者說兼容與整合歷代畫派的表現手法和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弘揚與發展做出了相應的探索和貢獻。
▲ 榮寶齋《大風和暢》主題畫展現場
如果說,大風堂畫派作為一種文化資源能夠豐富中國美術的文化內涵,那么,大風堂的文化精神指向至少有以下三種意義:第一,其具有寬泛性的文化意義,第二,其具有開放性的時代意義,第三,其具有東方文化藝術特征的典型意義。
▲ 榮寶齋《大風和暢》主題畫展現場作品
以這三種意義來講,大風堂體現出的大包容和大格局,就更能反映當今大時代的正大氣象!因此,我希望大風堂畫派應該永遠保持一個大方向,提倡“大視野、大格局、大包容、大氣象”的創作理念。
▲ 施云翔作品
“大風和暢”主題畫展嘗試走“大融合”的道路,以其全新的藝術形式面對公眾。在繼承傳統文人畫高雅品格的同時,以保持民族文化的民俗民風,乃至民間藝術的取材與容納,引領大眾走向高層次審美。我不是說畫家就得懷有歷史的使命感,我只是認為,文化擔當和文化職責,起碼,是一個藝術家的良知所為。
▲ 施云翔作品
之三
大學之道,在于明德,明明德……孔子說“明德修身,親民至善”那么文學藝術、文化藝術都應該接地氣,近民意,親民心……藝術是為人民服務的。藝術講個性,也要講共性,只有在共性的基礎上提倡個性,你的作品及藝術表達才能引起廣大民眾的共鳴。畢竟,你的藝術面對的是公眾,而不是自己。我以為,藝術家應該站在一個時代的高度,回望歷史,審時度勢,化“小我”為“大我”,你的文化擔當才能化為文化自覺,才能創作出更多符合現代人審美習慣并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的好作品。
▲ 施云翔作品
引領大眾的審美,藝術可以保留一點通俗化。一味地迎合大眾口味,藝術就變得庸俗化了。文化價值觀和價值標準決定了一個藝術家的價值取向。
▲ 施云翔《青衣江上》
大風和暢的文化意義和主旋律是“和光同塵”,即與大眾一條心,是日相攜,一路同行,合唱大中國風,大中國夢!在當今全面復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大時代背景下,大風和暢高唱的不是過去舊文人舊時代那種彌漫了百年的陰柔之風,而是新時代的雄強之風,盛世之風……
▲ 施云翔作品
之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和平的象征,在美好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環境下,人類的和平相處,共建和諧社會,是我們共同的愿望。
▲ 施云翔《別有洞天》
大風堂中國畫學研究會,以青綠山水畫的藝術形式傳播東方文化思想,在清華美院世界藝術史研究所的學術指導和關懷支持下,從學術上對東西方文化的相互交匯,相互碰撞,相互吸收和融合的現狀中而努力探索和深入的研究,以及不斷在藝術表達的手法中做出新的嘗試。
▲ 施云翔《清遠圖》2018年
青綠山水在盛唐時期是主流社會倡導的,具有東方文化特征的典型畫風,其畫風體現出一派和諧之氣,富麗堂皇,反映出時代的盛世之風,其金碧輝煌的大青綠山水更是盛行朝野……然而至兩宋以后便漸漸式微了,到了元代以后,由于文人水墨畫的興起,青綠山水百年來一直處于邊緣的狀態……直到今天,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議講話中,倡導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才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子孫的中國夢!青綠山水重新被推到主流社會的倡導之中,讓人為之興奮!強大起來的中華民族今天向世人展現的不僅僅是經濟、軍事,更重要的是既具有古老的東方文化之魅力所在,而又富有朝氣與時代精神的文化藝術!
▲ 施云翔《高嶺碧立映金輝》2017年
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連綿不斷,其核心在于以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為表達方式的古老智慧與哲學思想。大唐盛世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都讓西方人士敬仰而深深地折服和感嘆不已!唐風不是夢,盛世之風是反映我們今天在文化藝術層面上的民族自信!我們相信,只有在文化藝術上的繁榮昌盛,才是大國崛起的風范!我們堅持一個崇高的文化信念!我們的路就會越走越高,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2018年7月1日
▲ 施云翔《董源<江堤晚景圖>》
▲ 施云翔《廬山圖》長卷局部 2018年
▲ 施云翔長卷局部
▲ 施云翔長卷局部
▲ 施云翔長卷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