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友對于糖尿病認識不足,可能會走進諸多誤區,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今天,我們給大家整理了糖尿病治療的 10 大誤區,趕快對照自己看看吧。
誤區一
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太隨意
1. 糖尿病治療,吃藥就好
錯!
飲食和運動也是糖尿病治療中的一環,只有在飲食調控和運動鍛煉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否則降糖藥物再好也難獲得良效。
2. 飲食控制就是少吃、不吃主食
錯!
飲食控制是要在保證基本生理活動所需的前提下,適當限制食物的總熱量,同時保持營養均衡。
過度節食,將會引起營養不良,還會誘發低血糖,而低血糖還可能引起血糖的反跳性升高,不利于血糖的平穩。
3.「無糖食品」不升高血糖
錯!
許多「無糖食品」,比如無糖餅干、無糖藕粉等,雖然食糖含量很低,甚至沒有加入食糖,但還是有相當程度的淀粉,含有的能量不容小視。
吃太多「無糖食品」,勢必造成血糖升高,建議大家不要敞開肚子吃,吃的時候,也要將這些食物提供的能量計入每天所需總能量內。
4. 吃了藥、管住嘴就可以不運動
錯!
運動是控制血糖的必要手段。糖友的運動時間一般安排在餐后 60~90 分鐘進行,成年糖友每周至少保持 150 分鐘(如每周運動 5 天,每次 30 分鐘)。
運動強度應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為好,做這類運動時人會感覺需要用力一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例如快走、打太極拳、騎車、打乒乓球、羽毛球和高爾夫球等。
如果一次拿不出 30 分鐘來運動也不用著急,即使一次進行短時的體育運動(如 10 分鐘),每天累計 30 分鐘,也是有益的。
運動量以微微出汗,感覺輕松愉快,有輕度疲勞感但不氣喘,休息后可消失,次日體力充沛為宜。
誤區二
輕信根治糖尿病的藥物
需要提醒大家,目前尚沒有「根治糖尿病」、「藥到病除」的特效藥物,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沒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誤區三
拒絕藥物治療,尤其是胰島素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終身治療。這點對一些剛剛被診斷為糖尿病的糖友而言,十分難以接受。這些糖友總是抱有那么一絲僥幸心理,不愿接受用藥降糖,而是希望單純通過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血糖。
其實,在糖尿病的任何階段,可以通過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進行強化降糖治療,均有助于延緩并發癥的發展。
胰島素是降血糖最有力的武器,任何人都離不開胰島素,它是我們身體內必須的一種生理激素,使用不會上癮。在糖尿病早期使用胰島素強化降糖,可以讓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得到休息,利于其功能恢復,改善胰島素抵抗,從長遠看對糖友有利。
有些糖友,在接受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后,如果血糖控制較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減藥甚至停藥,使用單純飲食和運動控制。但是需要堅持監測血糖,發現血糖不穩,要及時復診。
誤區四
憑感覺服藥,忽略病情監測
如果只憑感覺服藥,不監測血糖,就不能及時發現血糖控制不好的情況,不能及時調整藥量,有可能會發生血糖波動,帶來更多并發癥風險,加重病情。
不同的糖友監測血糖的頻率不同:
胰島素治療:血糖未達標或降糖治療剛剛開始時,每天監測血糖頻率應 ≥ 5 次,已達標的患者為每天 2~4 次。
非胰島素治療:血糖未達標時,每周需監測血糖 3 天,每天 5~7 次,血糖達標后,每周監測血糖 3 天,每天 2 次。
血糖達標一般指糖化血紅蛋白 <7.0%,或者根據醫生建議設定達標值。
監測時間點根據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常監測三餐前后、睡前血糖,有些糖友還要加測夜間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是評價長期血糖控制的最好的指標,也需按時監測。在治療初期,糖化血紅蛋白每 3 個月檢測 1 次,一旦達標,可每 6 個月檢查一次。
控制了血糖,也不能忽視忽視血壓、血脂的監測。高血壓和高血脂均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和高血脂可使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病變加速惡化,必須同時監測、治療。
誤區五
急于降糖,頻繁換藥
降糖藥物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藥效才逐漸顯現。不少糖友為了快點將血糖降下來,服藥沒幾天,就擅自加量,甚至加用其他降糖藥。
這樣的做法是十分危險的,容易出現矯枉過正,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的危險。
要知道,有些降糖藥物服用半個月到一個月才會達到最大的降糖效果。
所以,糖友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血糖逐漸調整服藥劑量。
如果已經在藥物的最大有效劑量,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這時,醫生將考慮為糖友換藥,加用其他降糖藥物或胰島素。
誤區六
認為血糖越低越好
很多糖友只關注高血糖,卻忽視低血糖的危害,認為血糖越低越好。其實,低血糖的危害高于高血糖,尤其是老年糖友。
糖友血糖低于 3.9 mmol/L,即為低血糖。經常發生低血糖的糖友,大腦和心臟均會受到影響,誘發心肌梗死、腦卒中等。
所以,血糖控制并非越低越好,應該聽從醫囑,醫生會根據年齡、病情、并發癥等情況,選擇合適的血糖控制范圍。
誤區七
打胰島素,針頭不取不換
有的糖友每次打完胰島素后,未取下針頭,由此在筆芯和外界之間建立了通道,導致空氣中和針尖上的細菌通過針管進入筆芯,增加了注射局部感染的機會。
此外,如果不取針頭,空氣會進入筆芯,導致胰島素筆計量不準,再次使用時引起血糖波動。
重復使用胰島素筆針頭會導致針尖彎曲變形,引起注射部位疼痛、產生硬結、局部感染和脂肪萎縮等,甚至造成針頭斷裂在體內的嚴重后果。
因此,每次打完胰島素后,必須取下針頭并裝入合適的容器中丟棄,做到「一針一換」。
誤區八
胰島素儲存不當
未開封的胰島素筆芯應儲存在冰箱的冷藏室內(約 2℃~8℃)。但千萬別放在冷凍室,否則冷凍的胰島素解凍后將出現顆粒或晶體而不能再用。
如果沒有冰箱,可以退而求其次,存放在陰涼處,但不宜長時間儲存。室內常溫下(約 25℃),未開封的胰島素筆芯可以保存約 1 個月。
開封后,胰島素筆芯不宜放在冷藏室內,而應該在常溫在儲存,放在陰涼的地方,開封后保存時間最多不超過 1 個月。
誤區九
血糖降至正常后擅自停藥
目前,糖尿病還沒有無根治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臨床癥狀消失、血糖降至正常后,并這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痊愈,還應繼續用藥維持,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也絕不能放松,切忌擅自停藥。
否則,容易引起高血糖的反復、病情的惡化,這時再恢復原來的藥物和劑量進行治療,往往效果不好,而要加大劑量或需要多種降糖藥物、胰島素進行聯合治療,給糖友帶來更大的負擔。
誤區十
緩釋片掰開或嚼碎吃
有些糖友在服用格列齊特緩釋片、格列吡嗪緩釋片等緩釋劑型的藥物時,因藥物體積大,為了更易吞服,常常掰開或嚼碎服用。但是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緩釋藥片的有效成分都被包裹在特殊的膜里,含藥量比普通藥片高出 2~3 倍,因此不少緩釋藥片只需每天吃 1 次。但這類藥片不能掰開用,因為掰開的藥物外膜被損壞會使藥物釋放速度加快,可能引起低血糖反應。
希望大家能避開這 10 大誤區,在治療糖尿病的路上,多一些順利,少一些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