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精,動得少,壓力大,使越來越多的中年人發胖。人們不由地產生疑問“這是步入中年的正常變化,還是身體真的生病了?”內分泌科專業人士提醒,當人到中年,出現中心型肥胖時,其實是患上代謝綜合征的警示“信號”。
怎樣的身材才算“糖胖”?
有些人背影看起來玉樹臨風,從正面看卻長個大肚腩!像這樣的“蘋果身材”,在糖胖人群中占據七成左右。研究表明,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已高達60%。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糖胖”呢?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陸澤元教授解釋道,不管是已確診的糖尿病人,還是健康人群,只要體重指數(BMI),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大于等于24就屬于“糖胖”人士。如果男性腹圍>90cm,女性腹圍>85cm,即使體重指數沒有超標,同樣面臨“糖胖”所帶來的風險。
陸澤元解釋,這是因為腹部“游泳圈”尺寸越大,新陳代謝容易出問題,會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糖 胖”危害大,減重 降糖雙管齊下
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肥胖能進一步加劇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比如,體重指數每增加1kg/㎡,糖尿病并發癥致死和非致死冠心病風險增加13%。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內分泌代謝科主任沈潔教授解釋,糖胖還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導致控糖效果不理想,影響患者依從性和生活質量。若能減重與降糖雙管齊下,對于遠離糖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0歲的徐先生,體重188斤,偶然的機會發現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接受藥物治療,并嚴格控制飲食,結果三個月的時間減了13公斤。《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對于超重的糖尿病人減重達15kg以上,2型糖尿病完全緩解率可達86%。
“體重向下,人生向上”,遠離糖胖三步走
沈潔表示,遠離糖胖三步走需要平衡飲食、快樂運動與合理治療,消耗多余的熱量,防止血糖升高,保持能量消耗與攝入的平衡是關鍵。
均衡營養是糖胖人群健康管理的核心部分,苦行僧般嚴格“控制”飲食,類似長期吃素的極低能量飲食,可引起血糖波動,反而會加速糖尿病并發癥的到來。高強度的劇烈運動也是不少人的誤區,對于大體重人群可能造成不可修復的運動傷害,因此應該以散步等適量運動為主來消耗多余的熱量,防止血糖升高。糖胖人群其實可以和健康人一樣享受美食,保證高品質的愉悅生活,積極地享受循序漸進的健康管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