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難忘
《酬師問》
唐 . 李商
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
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
輕盈數行字,濃抹一生人。
寄望后來者,成功報師尊。
每次翻譯一級教師培訓,總會有一個環節,Suraj老師會讓大家分享,在自己的生命中,有哪些人稱得上是自己的老師,哪些人具備真正老師的品質。
這時候,我總是會想起一個人,我高中時候的語文老師。我已經不記得他的名字,也忘記了他的樣貌,但我一直都記得有這樣一個人,一直以他為我人生的榜樣。因為,他讓我認識到“做真實的自己”是多么的有力量。
我出生在農村,因為學習成績不錯,我考取了我們當地小縣城的重點高中,還進了重點班。在那樣的縣城高中,競爭很是激烈,學生一切的能力都不重要,全憑考試分數說話;老師們的考核,工資、級別、職稱,也全部以他學生的成績為評估標準。高考,是全校唯一重要的事情。
在這樣的氛圍下,我的語文老師,是一股清流。
那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已經60多歲了,他是退休后被我們學校反聘回來的,拿雙份工資。原因是他接手的班級,語文成績總是瞬間飆升,年級最高分,高考最高分,總是在他的學生里。
他是一名清瘦的老人,微微的駝著背,戴著一副老花鏡,架在鼻梁上,向下看書的時候才用,一副標準老學究的模樣。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他上課從來不遲到,早早站在門口等著,也不與任何人閑聊,不會抱著膀子,不會左顧右盼,也不會站著抖腿、跺腳。上課鈴聲響他就進來,下課也從來不拖堂。自習課如果是他值班,多早他都會來,多晚他都不會走。
他是一個很守規矩的人,接近古板。
可是,他的課堂卻總是活躍的。
我幾乎回憶不起,在他的課上學到過什么知識,只依稀記得,他興致到了,就給我們拉二胡,講瞎子阿炳的故事;給我們看他新畫的山水畫,講宋徽宗、齊白石、張大千;講蘇軾、王維、李白、柳永。他講的這些,考試永遠不會考到。可是,我們班的語文成績,卻總是年級最好的。
他從來不爭不辯,雖然有些老師對他隨性的教學方法存有非議,也有人說他狂妄。他卻也不會因此改變自己。
多年后,學習了昆達里尼瑜伽,我才意識到,為什么,我那么珍視他。因為,他一直在真實的做自己,不曲意逢迎,他讓我看到“做自己”的自由和強大。但是,他的“做自己”,并不是想怎樣就怎樣的為所欲為。他隨性,但卻遵守規則,言行均有章法;他自由,卻也對學生負責,沒有辜負我們叫他一聲“老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沒有刻意的教我們什么知識,卻給了我們學習的動機,讓我們以學為樂。Sunder老師常常說,老師不是那個給你答案的人,他是要讓你成為自己的答案。我想,我的語文老師也許沒有這樣的靈性覺悟,但是,他實實在在是在踐行這句話的。
也許,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有那么幾個人,他們默默無聞,我們甚至不記得他們的名字,分別后也不曾再見過,但是,他們卻在我們身處黑暗的時候,給我們點亮了一盞燈。他們嘔心瀝血的培養我們,卻選擇了被忘記。
今日,讓我們致敬那群最默默無聞的人吧!
也許,TA是你的父母、爺爺奶奶、鄰居、小學老師、繪畫老師... 也許,只是個有一面之緣的路人,也許是Yogi Bhajan,也許是Sunder,也許是Suraj, 也許是某位中國的昆達里尼瑜伽老師。也許,是自己。昆達里尼瑜伽老師們,向你們致敬了!
我想,做為一名老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是安于默默無聞,把自己完全的奉獻給學生,讓自己的學生比自己好十倍(Yogi Bhajan)。老師的辛苦耕耘,從來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與利,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生,這樣,才配得上“老師”這兩個字。
中國歷史上,可不乏這樣默默無聞卻又巨超凡入圣的老師。
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何其威風。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游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他們是拜在同一老師門下,他們的師兄弟中,還有大軍事家孫臏和龐涓。無論歷史如何評價,他們都曾經顯赫一時,名載史冊。這四個人共同的老師,是鬼谷先生——隱居在清溪的一山人。而他的學生們(據說,除了這四個人,還有很多當時叱詫風云的人物),卻書寫了那個時代。
另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是三國。三歲小兒都知道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術,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還會發明兵器!可誰知道他的師父水鏡先生呢?據說郭嘉、龐統和徐庶也都是他的學生,司馬懿還是他的親戚,他自己卻選擇做了個“山野閑散之人”,每天處理處理村子里誰家豬丟了的事情。
如果選擇了做一名老師,天下就不再是你的天下;
如果選擇了做一名老師,江湖就不再是你的江湖;
如果選擇了做一名昆達里尼瑜伽老師,學生就不再是你的學生;
“你不擁有你的學生。”
—— Yogi Bhajan
讓我們一直記得這句話,以此共勉。
今日建議:
閱讀一級教材中“教師誓言”、“昆達里尼瑜伽教師職業道德和標準守則”、“昆達里尼瑜伽教師的16個面向”。
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與我們分享你老師的故事。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畝田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夢
一顆種子
用它來種什么
用它來種什么
種桃種李種春風
開盡梨花春又來
——改寫自齊豫《夢田》
RAMADASA近期課程,
請點擊下方鏈接查看詳情:
聯系我們
RAMADASA
服務電話:400 006 2708
聯系人:靈子
138 6013 3378 | ramadasaCN
網址:www.ramadas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