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竹梁子海拔在2429米,又被譽為“西雙版納屋脊”,每個去過的人,都說這的路難走。高海拔地區,無論自然條件還是生態環境對茶樹都是有利的,然而對于人來說就顯得有些“高不可攀”了,這就給滑竹梁子茶葉的采摘運輸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同時也讓滑竹梁子被遺忘在這高巔之地多年。所以,滑竹梁子似乎“火的有點晚”,不過好在終究是火了,甚至趕超很多之前火了多年的山頭,被很多茶客茶商認為是普洱茶界最具潛力的“黑馬”。
| 勐宋 |
西雙版納最高峰滑竹梁子就坐落在勐宋。
“勐宋”一詞來自傣語,“勐”是位于平壩或盆地的大部落(或部落聯盟)區域之意,“宋”為“高山”的意思,所以“勐宋”就是高山盆地的部落。
勐宋村位于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的最南端,南與緬甸接壤,西與勐海縣的布朗山隔山相望,東與勐龍鎮曼傘村委會毗鄰,北與勐龍鎮曼博村委會相連。由于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勐宋鄉氣候十分適合種植茶葉。
關于滑竹梁子這個名字,起源于山上長有許多野竹,當地人稱之為“滑竹”,這種竹子細而高,節長而滑,不像人工栽培的龍竹、甜竹般成叢,而是遍地散生,一些成片的竹林面積可達二十余畝。每到清晨,山霧像漂浮不定的輕煙,一縷一縷地從山腰隨風飄出,游走在竹林和茶樹間。偶爾能望見一兩個行走在山路上的采茶人,卻因一陣清風又隱于霧中,再難尋覓。
| 勐宋茶業歷史 |
從當地居民的世系推算,勐宋地區古茶園種植歷史在370年左右。早在清代民國時期,勐宋古茶山就是普洱茶的原料產地之一,原先主要是用于與往來緬甸景棟、泰國悶塞等地的馬幫換取食鹽等生活用品和日用品。
當時,勐宋的茶葉沒有知名度,茶樹也多是以祖輩們歷代進行粗放管理并留存下來的野生古茶樹為主,沒有形成普遍的茶葉種植。20世紀80年代之后,隨著茶葉供銷社的正式成立,勐宋地區的茶產業開始迅速發展。
| 當地的古茶園 |
滑竹梁子古樹園是由保塘4個寨子,蚌龍3個寨子,還有壩檬,共8個寨子茶園同一構建而成,位于海拔1600-2100米的山腰。站在滑竹梁子上,可俯瞰勐海七座茶山。山上居住著拉祜、哈尼、布朗等少數民族。
古茶樹,未經人為矮化過,大多樹高3米以上。在山風清涼。雨霧籠罩中自由生長。古茶樹的枝干粗壯,透著一股高海拔環境下的蒼勁之感,苔蘚地衣以及不知名字的寄生植物在一棵棵的茶樹枝干上,隨處可見。
當地的少數民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茶不僅溝通著與其他民族的關系,同時還通過茶增加了經濟收入,,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可見當地少數民族的生活都離不開茶,且和茶有著悠長歷史淵源。
| 滑竹梁子的茶 |
滑竹梁子主要的古茶園其實就分布在壩檬往上的這片土地當中。滑竹梁子海拔高,生態環境十分優秀,云霧環繞,相對濕度高。這樣的生態環境,帶給茶的潤感飽滿感極佳。
走在滑竹梁子的泥路上,穿梭在這片原始森林里,不時還能聽到鳥雀的鳴叫。再往海拔較高的地方走,能夠看到一些保存比較完好的古樹資源。路邊保存完好的古茶樹上,青苔密布。作為喜濕植物的普洱茶樹,在這樣高濕度,土壤保水力和肥力相對厚重的原始森林中,生長得十分快活。
高山云霧出好茶,海拔高,茶樹享受的日照時間長,葉片就厚實,質地嫩,最明顯的就是甜度極高,內質飽滿,耐泡度佳,喉韻清涼。
穿梭山林間,你能感受到山川的大美,也能感受微小的生態環境之間你與自然的融合,沁入心脾的新鮮感。
若你現在還沒機會走上茶山,那就由茶葉把山上的美好,以茶分享給遠處的你,用這盞茶讓你感受到生活在這片大山上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