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在我職業生涯處于低谷的時候,我幸運地發現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并如饑似渴、晝夜不停地將其閱讀完成,僅在閱讀的一周時間內,我便走出了低落的心態,開始了超常昂揚奮斗的新職業人生。那時,我牢記的是該書的一句名言“梯子不能靠錯了墻”,它指導我開創了自己15年來富有哲學思想色彩的新職業人生,更是成功的15年新哲學人生。
今天,我又購買了該書出版“25周年紀念版”,開始了重新閱讀、思考和研究。我堅信,它一定能夠幫助自己再次開創人生的新高度。需要說明的是,該書中文首版和第9版均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到2017年2月已是第129次印刷,可以想見它在中國的閱讀量、影響力和產生的巨大效能。
1, 作者:(美)史蒂芬·柯維博士
他是美國學界的“思想巨匠”,入選“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被《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經濟學人》雜志推舉其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在美國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成就與卡耐基、德魯克、韋爾奇比肩并齊。他是世界備受推崇的領導工作權威,家庭問題專家,教師、企業組織顧問,在領導管理理論、家庭與人際關系、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他是全球最大的、為組織和個人提供培訓和管理咨詢的世界頂級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他獲得“全美企業家領導力終身成就獎”“國際企業家年度獎”“托馬斯大學勛章”“最佳父親獎”等多個獎項,被授予12個榮譽博士頭銜。他于2012年7月逝世,引發全球無數人的追悼與思念——“史蒂芬·柯維的事業將繼續,史蒂芬·柯維的精神將永存!”
2, 七個高效能習慣(原則)的概要
七個高效能習慣(原則)的主旨是: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實現“個人領域成功”的3個高效能習慣(原則):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創造自己的人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行為負責。依據原則、價值觀而非情緒、外在環境而做出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受害的角色,不怨天尤人,發揮自覺、良知、想象力、自主意志等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以由內而外的方式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領導工作的核心是基于共有使命、愿景與價值觀而創造出一個文化。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都應先確定愿景和目標,據此塑造未來,并全身心投入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是實質的創造,是夢想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地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實現“公眾領域成功”的3個高效能習慣(原則):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不再急切地回答,改以誠心去了解、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則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度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更好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實踐統合綜效的人際關系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態度,不以妥協為目標,也不僅止于合作,而是實現創造式的合作。
具有“統帥和靈魂作用”的1個高效能習慣(原則):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不斷更新是指在“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等四個生活基本面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原則)提升了其他6個習慣(原則)的實施效率。
3, 對該書評價的摘錄
對該書在思想影響、理論邏輯框架和實際運用成效上的好評可謂無數,我們擇要選錄,僅供鑒別這本書于個人、家庭和職業、事業發展的重大價值與作用。
世界管理大師、《基業長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的評說:“沒人能永生不滅,但是書和思想卻能保存下來。這本書和剛出版一樣,會繼續煥發活力。史蒂芬·柯維的作品百世流芳?!?/strong>
美國海軍退役上將克拉克的評說:“史蒂芬·柯維影響了以我為首的數十萬美國海軍。他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strong>
上海移動董事長、總經理徐達的評說:“《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在中國移動有著非凡的影響力,它推動了企業文化的建設,影響和改變了員工的個人領導力和組織領導力。它使我們的團隊充滿著激情和彭湃的動力?!?/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