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處理人際關系好難啊!什么事都直說,別人說你沒禮貌;過于圓滑,別人又說你心機婊……我是不是情商太低啊啊啊啊啊!”
后臺有一位朋友,傳來了一陣歇斯底里的抱怨,簡直是要原地爆炸的FU。
為了幫助在人際關系中存在類似問題的朋友,熊爺今天又請來了熊爺家的招牌救兵。
他就是熊爺曾三番五次安利過的松浦大叔——松浦彌太郎。
松浦彌太郎被譽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也是熊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高情商大叔。
因為,他的文字如春風化雨,滋潤內心;見字如面,熊爺看他的書,就好像與一位智者面對面,聽他將那些人生道理娓娓道來。
而松浦大叔的交朋友之道,更是深得熊心。
“交朋友的能力,也就是去發現對方優點的能力。”
這句話,出自松浦大叔的一本關于人際交往與交朋友之道的小書:《謝謝你》。
而發現對方的優點,也是松浦大叔認為的、最重要的交友之道。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句話很普通;但又有多少人,能把這句話當成是交朋友的重要“原則”,真正予以實踐呢。
想想也是,在生活中,當我們和陌生人初次相見,首先看到的幾乎都是缺點,而不會第一時間就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交朋友,是持續一生的修行。”
或許,高情商的人最重要的交友方式,就是懂得,“交朋友”這件事可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需要練習和學習的,是需要有一定的原則的。
有的人有交朋友的天賦,在人際交往方面比較輕松;
有的人不太擅長,但也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和學習,學會與這個世界好好相處。
特別是,學習關于交朋友方面的一些重要原則。
今天,熊爺就從書中分享松浦彌太郎——這位高情商大叔的、關于交朋友的十個原則,希望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大家有所啟發。
善于發現別人的“新優點”
“最令自己開心的稱贊,應該是別人發現了就連自己也不知道的新優點。”
松浦大叔說,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家庭中,不管對我們的朋友、家人還是同事,我們都應該善于發現別人的“新優點”。
這些新優點可能很不起眼,但只要有心觀察,絕對找得到。就算只是小事也沒關系。
比如書中所舉的這個例子:在安靜的辦公室里,相比“砰”的大聲關上抽屜的人,能夠照顧到周圍人的感受,小心翼翼地靜靜關上抽屜的人,他們的行為,就是一個很小卻很棒的“新優點”。
“從身邊的人開始,去找出他們的新優點吧。”
或許,當你真誠地對別人表示越來越多的欣賞,發現他們的“新優點”,你也能收獲別人越來越多的欣賞。
不會輕易去評定他人
“一開始就給別人貼標簽,斷定對方是某類人,就像是在打造一段一開始就綁手綁腳的人際關系。”
松浦大叔說,我們不應該輕率地給別人分類,從別人口中得來但消息,輕易地評定他人。
然而有些時候,是對方對我們對我們懷有偏見,一開始就以否定的眼光來看自己,這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不管對方戴著什么樣的有色眼鏡看我,我都秉持自己一貫的態度。我認為這是與人交往最好的方式。”
比起因為先入之見而挑選交往對象,松浦大叔的做法正好相反:把自己放在“被挑選”的位置上。
“想和這個人交朋友,為了能中選,我主動敞開心門;想和這個人一起工作,為了能中選,我努力不斷提升自己。”
生氣時,懂得“數到十再開口”
“無心的一句話,可能會造成無法磨滅、印刻在心底的傷口。”
松浦大叔說,我們有時候忍不住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對別人的傷害卻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松浦大叔建議我們,當情緒激動想說什么的時候,就先深呼吸一次,稍作停頓再開口。
“生氣的時候,等數到十再開口。”這也是松浦大叔小時候,他的爸媽曾教他方法。
明白送禮的重要性
“在平常的日子找到對方喜歡的東西,送給對方。”
松浦大叔說,相比在特殊節日送禮,在平常的日子找到對方喜歡的東西,送給對方,更加有意義。
因為,這么一來,不管對象是家人還是朋友,想必都會有“他總是把我的事放在心上”的感受,而我們也能時常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禮物還有一種類型,那就是贈予對方獨處的時間。”除了實體小禮物之外,還有一種禮物我們通常忽略,那就是,我們的時間。
松浦大叔說,學會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是一種與人相處不可或缺的技能。
所以,有空的時候,給家人打給電話,陪家人散散步,情侶一起逛逛花市,為溫馨的小家添一束花,和朋友一起做一頓飯,都是送給對方的最棒的禮物。
不只是會說“謝謝”
如果有人為我們做了什么,想要向他道謝的時候,松浦大叔建議我們,除了表示感激的心情,還要不忘告知后續的狀況。
比如,當別人教導我們某件事的時候,便順從地欣然傾聽,并努力傳達“真的非常謝謝你”的感激之情。
日后,我們再向對方會報后續狀況,比如“您教導我的xxx事,幫了我關于xxx的忙”,或是“我讀了您推薦的書,得到了xxx的啟發。”
作者說,如此一來,對方可能又會教給你新的東西,兩人也能進展為“下次再見面”的關系。
這種說謝謝的方式,應用到飯局上,就是:除了道別時向對方表達謝意之外,還應該在隔天再一次和對方表示感謝。
比如,參加完朋友邀請的聚會之后,在第二天再發微信向他表示:“昨晚真是謝謝招待,食物都太美味了!”
松浦大叔說,隔天的“謝謝”是讓彼此感情更深刻、更長久的絕好方式。
善于被拒絕
“想要請人幫忙時,請練就善于被拒絕的功夫吧。”
松浦大叔說,在拜托別人幫忙的時候,應該要做好“被拒絕”的心理準備。
因為,如果因為自己拜托對方,讓對方產生了“我如果拒絕了,對方搞不好會受傷”這種感覺,雙方想要長久來往,可能就變成了一件難事。
“立即看出對方的苦衷,不苦苦相逼,這是一種體貼。”
那么,要如何成為一個善于被拒絕的人呢?
松浦大叔提供了一個“即興演出”法:就是在提出請求之后,如果感覺到對方有“想拒絕你”的跡象之后,以輕松但語氣果斷撤退,比如說一句“我知道您很忙碌,如果這次實在是沒辦法,那就期待下次合作但機會。”
這么做,會給對方留下“他讓我沒有壓力”的印象,或許對方會產生“下次就接受他的邀約吧”的念頭也不一定。
會為別人制造退路
松浦大叔說,當對方的意見與我們的想法有出入時,我們不應該迅速否定他,而應該好好聽對方說完,對值得稱贊的地方予以贊許,再補充自己的意見。
“要對一個人的見解說不的時候,就事先為他找好退路。”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當家人一起討論,家里要買的新沙發花色是要選條紋的還是純白的,最終做決定的“爸爸”,要對堅持選條紋的孩子說“不”。
這時候,爸爸的話為孩子找到了退路:“條紋沙發不適合家里現在的風格,不過條紋花色真的很酷呢,下次你自己的東西,就選條紋的如何?”
在對家庭、朋友、同事等關系中,這一點都同樣適用。
“如果動不動就得理不饒人或是咄咄逼人,一定沒有人想和你交朋友。此外,替對方找到活路,在看不見的地方會產生新的緣分,這是事實。”
不讓對方白白期待
在人際交往中,無論是對同事還是朋友,我們常常會犯“下意識去迎合人”的毛病,即:就算有些勉強自己,還是想讓眼前的對象開心的善意。
比如,明明不喜歡喝酒的聚會,卻因為不想掃對方的興,而勉強答應參加。
這樣,也會讓同伴第二次的邀約有所期待:“他這次也會來吧。”
這時候,如果我們再拒絕,就等于辜負了他們的期待。
“我不會讓他們先有期待,卻又辜負他們,干出這種失禮的事。我會小心從一開始就不讓他們有所期待。”
所以,松浦大叔的做法是,從一開始就清楚表明“我不會參加喝酒聚餐”,并說到做到。
當我們以為拒絕朋友,會對朋友造成傷害的時候,往往忘記,讓對方白白期待,反而更傷感情。
明白人與人的距離有伸縮性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既然是好朋友嘛,就應該不分彼此。
然而,松浦大叔說,正因為是好朋友,因為彼此親近,更應該不忘禮貌,尊重對方,不刻意接近,也不過分疏遠。如果不時時刻刻留意兩人的距離,友情或許無法長久繼續。
“權衡距離,就是為了守護關系而做的努力。”
而且,人與人的距離是具有伸縮性的。
高中時的死黨,因為去了不同的城市變得疏遠,卻也有可能因為某個契機,又親近了起來;距離慢慢拉近之后,又有可能因為某個事情意見不合,而漸漸疏遠。
為此,松浦大叔提出了友情的“灰色地帶”之說。
不妨把那些疏遠的、產生矛盾的朋友,放入“灰色地帶”:即回到初識時不太親近,但也保持著聯系的兩人關系。
“可以不必把重要的人,從朋友名單中抹去。”
愛你的朋友們
在所有的人際關系里頭,溝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呼聲一直很高。
而松浦大叔認為:“交流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傳達感謝的愛意。”
這不僅限于男女之間的戀愛關系。
畢竟,不管對象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沒有一種關系能在不互相表示關愛的情況下成立。
而這種愛意應該如何傳達呢?
松浦大叔說,有時默默地守護對方,也是一種深刻的愛意表現。
“Labor and to wait.(播種,然后等待。)”
要加深與人的羈絆很花時間。無論如何都需要等待的時間。與人交往,就像每天在照顧小小的種子,沒有著急的必要。
“因為你是森林里的一棵樹,是一顆受到許多人的愛意,灌溉而慢慢茁壯的小小種子。”
或許有人會說:“交朋友為什么如此套路滿滿呢,簡單操作不就行了嗎?”
但熊爺覺得,這些不是套路,是原則、修養、禮節。
如果我們不在意這些,或許我們要的不是“簡單”,只是“偷懶”而已。
當然,正如松浦大叔所強調的:“不管是朋友、戀人,還是工作上的合作對象,選擇要與誰交往時,絕不能計較利害得失。”
如果我們真的太過“套路”,倒不如簡單粗暴,和朋友碰杯,侃大山,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吧!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