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心理 第348天 】
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什么?
因為愛。
兩個人吵架又是因為什么?
因為愛。
很多人以為,在感情中只要兩個人相愛就足夠了,一切都會順利成章的變的美好。但顯然,在經過長久的相處之后才會發現并沒有那么簡單。
比如爭吵,很多人憑直覺以為,對方和自己吵架是不愛自己的表現,但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無論兩個人彼此多么關心,彼此多么般配,也依然會發生分歧和爭執。而且,兩個人的感情越好,在相處的過程中越是相互依賴,沖突就越可能發生。
總之,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兩個人在一起相處。
為什么相愛的兩個人會吵架?
在發生爭執的時候,經常有這樣一種很矛盾的情況,就是兩個人都覺得自己有理,都覺得自己委屈,都是對方的問題。于是,很多沖突就陷入下面這樣的死循環當中:
女:"你無情,你冷酷,你無理取鬧!"
男:"你才無情,你才冷酷,你才無理取鬧!"
雖然對引發沖突的事件來說,有的分清對錯并不難,但也有很多情況并不是因為事情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在解讀事情時容易出現一些認知偏差。
比如在約會的時候對方遲到了,有的人會將原因歸結于外部因素,比如ta遲到是因為堵車,這樣解讀事情的人會更容易接受對方的遲到,在感受上也不容易受負面情緒的困擾;但是有的人會將原因歸結于人的因素,認為是對方不在乎自己所以才遲到,于是就會感到很生氣甚至是憤怒。
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認知偏差就是:當自己沒有做好一件事的時候,會把原因歸結在外部的情境因素上,比如我回家晚是因為工作太忙,脫不開身,所以自己是有理由的;而當別人沒有做好一件事的時候,會把原因歸結在對方這個人本身,比如ta回家晚是對這個家不關心,心里根本沒有這個家,所以對方的錯是不可原諒的。
正是因為存在這樣一種偏差,或者說錯覺,親密關系中的兩個人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因為視角的不同,所以在對事情的解讀上就會存在偏差。而這種絕大多數人都意識不到的心理偏差,才是導致很多沖突發生真正的鬼魁禍首。
如果了解了這一點,當你覺得對方在一件事情上做的不夠好時,用積極的善意的歸因方式來看待自己的愛人,理解對方的難處,就可以避免很多矛盾的發生,也能夠增進兩個人的關系長久發展。
除了認知上的偏差,兩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細微但是不當的表達方式,也很容易激發矛盾的產生。
比如我們在和伴侶溝通的時候,會經常使用一些容易引發負面情緒的語言。常見有的:
給對方貼標簽
你真自私,從來不考慮別人
你真小氣,扣死了
你就是個大騙子,嘴里沒一句實話
你神經病吧
你真笨,除了吃還會干啥?
……
以偏概全
每次我說什么,你總是批評和否定我
每次你說要做什么,最后總是做不到
你只想享受,一點活都不干
你總是指揮我干這干那
……
猜測別人的動機
你說你加班,其實是不想早點回家吧
你說這事情有多好做,其實是你不想做,想騙我做吧
……
諷刺
像你這種智商的人,也只能想到這點了
你要是能做成,那太陽就從西邊出來了
就你聰明,天底下沒有比你更聰明的人了
……
這些語言在我們說話的時候非常常見,雖然說話的人很少能夠覺察到這些話有什么不對,但是我們的伴侶在聽到這些話以后,感受到的是一種攻擊和不被理解,于是就會本能的產生一種防衛的心態。
這樣,兩個人很容易從對話的狀態轉變成對抗的狀態。聽話的一方因為感受到攻擊,于是感到不滿甚至是憤怒,而說話的一方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言語中的問題,所以不明白對方為何突然生氣,誤以為是對方不可理喻,于是也變的憤怒起來。
這時,兩個人就很容易陷入負面情感的相互作用模式中,通過你來我往的爭吵傳遞不斷升級的憤怒。在這種氛圍之中,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處于感情中的兩個人如果發現雙發在聊天的時候,經?!澳涿睢钡木蜁幊称饋頃r,不要急于認定是對方的問題,更不要急于給你們的感情下評判,認為對方不愛自己了等等,而是要先試著從言語本身找問題。
一方面,可以覺察一下自己在說話的過程中,是不是存在我們剛才提到的四種問題;另一方面,如果發現對方也存在這樣的的問題,也可以提醒對方,告訴對方是什么樣的話語讓自己感覺不舒服,所以才有不好的情緒。
很多時候,感情中一些大的沖突,都是起源于一些的小的問題,只是我們經常找不到真正的原因,于是就把“罪責”歸結到了不愛上。
今天我們討論這些是想說,我們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聰明和明察秋毫,有很多因素都會導致我們的判斷產生偏差。很多時候我們吵架,并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不會愛。
不愛,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但是不會愛,可以學的呀。
你和你的ta會因為什么吵架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 點擊上面圖片,掌握人際交往中最核心的18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