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陪寫作業,是為了以后孩子能獨立寫作業。
作者:馮塵(爸媽內參主筆)
找出問題
最近閨蜜心情不好,總說自己正遭遇中年危機,需要人開導。
于是我每天抽點時間和她聊天,可聊著聊著,話題都會歸結到同一件事上:陪孩子寫作業。
她說一想到作業兩個字,頭就會痛。
每天為了陪寫作業,都快得內傷了!孩子一會兒說餓,一會兒說困,一會兒又說不會寫,她耐著性子教,孩子還質疑她的答案,要求給老師打電話確認。
總之幺蛾子不斷。
頭兩天,我們是用語音聊的,可第三天,她開始打字,說吼孩子把嗓子吼壞了,后邊跟著一串大哭的表情。
閨蜜說,“如果孩子能每天自己主動寫好作業,我能多活20年。”
忽然好心疼她。
可是王小波說過,人類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最痛苦的時候,恰恰意味著你需要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找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許多家長在問:“我的孩子為什么不愛寫作業?”
答案很簡單,沒有哪個孩子是愛寫作業的。
只是,家長會提出這個問題,就說明孩子的狀態不僅僅是“不愛”,而是已經很抗拒寫作業了。
許多家長,在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就是作業,“今天作業多嗎?”“作業寫完了嗎?”
作業似乎成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之一。
于是,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困惑:到底是我重要還是作業重要,難道我活著的意義就是完成作業嗎?
大腦最感興趣的是生存,而不是學習,當孩子感覺作業比自己重要的時候,存在感減弱,就會產生生存焦慮。
而你要求一個有生存焦慮的孩子去專注于學習,這實在有些苛刻。
所以,父母有責任讓孩子明白,即使寫不好作業,也一點都不會影響爸爸媽媽對你的愛。
經常向孩子表達愛意,放學后先問他在學校過得開不開心,關心他是否吃飽喝足、精神愉悅,而不是永遠只關心作業。
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安全感。
別用情緒傷害孩子
最近朋友圈被一個視頻刷爆,內容是一位上海爸爸教兒子寫作業。
視頻里,這位爸爸對孩子簡直是父愛如山,崩地裂。一邊幫兒子示范解題的步驟,一邊怒吼、嘆氣、拍桌子,甚至稱呼兒子為“爺叔”,排山倒海的怒氣,把旁邊的兒子震懾得噤若寒蟬。
滿屏的壞情緒。
我求不出那位小朋友的心理陰影面積,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眼前的題目,他多半是到最后也沒學會。
因為,壞的情緒里,結不出好的果子。
如果寫作業必然伴隨著父母的怒氣,這件事本身就意味著不快樂。作業本鋪開時,就是災難的開端。
姿勢不好會被吼;寫歪了會被吼;寫錯了會被吼;不會寫也要被吼,孩子的內心只會充滿恐懼。
在恐懼面前,人天然的會選擇逃避,這也是很多孩子拖著不想寫作業的原因。似乎不開始寫,就可以逃避隨之而來的痛苦。
人只有在心情愉悅的時候,才能把事情做好。
雖說許多家長和孩子被作業搞得焦頭爛額,可身邊也不乏每天能高效完成作業,興趣、娛樂都不耽誤的別人家孩子。
而那種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很快樂。
因此,家長一定要努力保障孩子寫作業時的心情,更不能讓自己的壞情緒成為孩子的壓力。發現自己的壞情緒出現時,一定要馬上察覺到它,然后控制它。
我陪孩子寫作業時,每當發現自己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就會馬上站起來,走到客廳去冷靜一會兒。
畢竟,孩子是親生的,不能隨意傷害。
做孩子的隊友,而不是敵人
親子關系的本質是親密。
可為什么一沾上作業,就變成了對立?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許多平時關系很融洽的父母子女,一到寫作業時就變得劍拔弩張,父母怒氣沖沖,孩子戰戰兢兢。
可許多人記不清楚,這種局面的開端在哪里。
朋友和我分享了她陪寫作業的心得。
女兒上小學前,她在家做了一些學前教育,因此,女兒幼小銜接得很好,作業完成情況也很棒,沒讓她操什么心。
可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有了拖延、磨蹭的習慣。
原本四十分鐘能寫完的作業,她要用掉近兩個小時。喊累、餓、憋尿,手指疼,甚至剛到家就說犯困,逃避寫作業。
看到孩子找借口的樣子,每個父母都會氣不打一處來。朋友也一樣,開始河東獅吼,有一次還把女兒吼哭了。
后來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思考,很快就發現,其實孩子的拖拉是一種畏難情緒。從開始接觸以前沒學過的內容起,孩子就變得無法專注。
于是,她和孩子認真地談了一次,除了“做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要把它做好”那一套大道理,還多次強調,“媽媽會陪著你好好寫的”。
每天,她都和女兒坐在一起,一心一意只專注于作業。遇到好幾道不會做的題,女兒的情緒明顯很低落。
后來女兒說,“媽媽,我冷,你抱著我吧。”
孩子曾經和她提過這個要求,但她都拒絕了,認為那是在找借口。可是那天,她強迫自己耐著性子滿足了女兒的要求。
小小的孩子把她的雙手環抱在自己胸前,然后要她保持這個姿勢不動。那一刻,她忽然感覺到了孩子的恐懼和脆弱。
明白了孩子的感受之后,即使孩子開小差,她也生不起氣。遇到難題就耐心講解,而孩子每解出一道題,她都會大聲鼓勵。
只用了一周多的時間,孩子就又回到原先專注學習的狀態。
后來,同樣的情況又出現過幾次,而原因基本上都是課程加了難度,她也是用同樣的方法陪女兒度過難關。
朋友說,如果不是及時調整狀態,陪孩子一起面對問題,畏難情緒很有可能會在孩子心里生根。接下來,寫作業就會變得雞飛狗跳。
只有家長具備同理心,才能夠理解孩子,跟孩子站到同一個立場上,成為他的后盾,而不是他的又一個敵人。
父母的支持,也會變成孩子戰勝作業的勇氣。
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現在陪寫作業,是為了以后孩子能獨立寫作業。
在陪讀中幫孩子養成好習慣,至關重要,能夠長久地堅持做一件事情,一定要靠成就感來推動。
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孩子獲得越來越多的成就感。
而孩子的成就感,一方面來自作業進度的完成,另一方面,來自外界的肯定。
一定要多多地夸獎孩子,哪怕他只有一丁點的進步、微不足道的有點。而對于他的缺點,最好只略微提點。
夸獎是一種養分,孩子只有得到了足夠的滋養,才更容易接納自己的缺點,進而做出改善。
所有好的習慣,都需要用時間和耐心去澆灌。如果父母沒有耐心,只懂得用壞脾氣去控制孩子,那結果只會與初衷背道而馳。
不僅不能培養好習慣,還會破壞親子關系,將孩子推遠。
最后,多和孩子強調“重要的事情最先完成”,這種觀點就會漸漸進入孩子的潛意識。
這不僅有利于孩子完成學業,更會讓他受益終生。
作者簡介:馮塵,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用走心的文字寫理智的觀點,想陪伴更多人,一起走更遠的路。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轉載請加微信:fushuna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