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6日上午8時22分,隨著首趟動車組列車——西安北至成都東D4251次列車緩緩駛出西安北站,西安至成都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千年來聯(lián)通秦蜀是多少國人的夢想,當(dāng)年諸葛亮北上伐魏,六出祁山;玄宗為博貴妃一笑,一路單騎,揚起紅塵千里。如今讓李白驚呼“難于上青天”的秦嶺天塹,終于被現(xiàn)代中國這個“基建狂魔”貫通,蜀道難徹底成為歷史。
翻開地圖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從西安到成都的直線距離并不算太遠。但問題是兩者之間被巍峨的秦嶺和大巴山重重阻遏。《史記》中有云,“秦嶺,天下之大阻也”。
巍峨陡峭的秦嶺山脈,的確難以穿越
?
秦嶺山脈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總長約1600多公里,蜿蜒曲折、橫亙東西,并由東向西逐漸升高。
秦嶺主峰太白山,遠處云霧翻滾,群山連綿
?
秦嶺北鄰渭河平原,其間有大斷裂,為北仰南傾的斷塊構(gòu)造,因而山勢陡峭,形成千崖競秀的壁立山峰,總坡長不到40千米,河流短促,多急流。
而巴山雖不及秦嶺高峻,但亦與秦嶺一樣危峰如林,千崖萬壑,森林茂密,道路崎嶇險阻。因此秦巴山地成為了陜南與川北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難以逾越。
穿行在大巴山上的曲折小道,也真是不容易
?
秦嶺交通自古以來就在川陜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秦嶺又是川陜之間交通的最大屏障。古人為了翻越秦嶺和巴山,曾開拓出了不少古道。
長安通往蜀地的道路,人們稱之為蜀道。勤勞智慧的先民,通過一條條奇險無比的蜀道,穿越了山高谷深、道路崎嶇的秦巴山地,“棧閣北來連隴蜀”的詩句就真實地記錄了古代秦嶺陸路交通的景象。
位于四川廣元的劍門棧道,看著就膽兒顫
?
戰(zhàn)國時的秦國為打通陜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年開始修筑“官道”。這條道路起自秦嶺北麓眉縣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達秦嶺南麓褒城縣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稱為褒斜棧道。
閻樹鵬所創(chuàng)作的古棧新貌
?
在當(dāng)時還沒有發(fā)明火藥,上為絕壁、下為激流,于是聰明的先人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開山破石,循河覓道。“遇大石塞路,則以錘碎而通之;遇峭壁懸崖,則在崖壁之上鑿孔,架橫木,上覆木板,鉗釘以通之;遇深溝險澗,則架長柃,覆厚板以通之;遇險陡‘羊腸’,壁立千仞,則在路旁打樁立柵,砌石欄以通之。”這項古代巨大的工程終于在八年之后,即公元前259年建成。
穿行于深山峽谷懸崖峭壁的褒斜棧道一直是南北兵家必爭和經(jīng)濟、文化交流必行之道。《史記·貨殖列傳》載:“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此后多個朝代進行了重修擴建。
褒斜棧道遺跡
?
三千多年來,不同時期的人們多次穿越秦嶺的萬仞千峰,逐漸開鑿出連通秦蜀的七大古道,分別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
古蜀道示意圖
?
▲上圖中還有一條祁山道,這就是史書常說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所走的道路。由于這條道向西繞道甘肅,且諸葛亮后此路使用較少,因此沒有被納入連接陜西和四川的秦蜀古道之中。但蜀道的險峻在蜀漢之爭時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唐代詩人張文琮感慨秦蜀古道時寫到:“梁山鎮(zhèn)地險,積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層巖上郁盤。飛梁架絕嶺,棧道接危巒。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
秦蜀古道從商周開始修建和使用,一直沿用至民國,前后跨越三千年歷史長河,堪稱人類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跡。如今這些棧道被賦予的已不再是作為路本身的價值,它承載著太多歷史,哪怕是歲月使它們“灰飛煙滅”,空留下一段讓人追憶的傳說,它的意義也依然存在。
穿越深山密林里的金牛古道
?
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了緩解西南鐵路運輸緊張狀況,中國政府決定修建寶成鐵路。寶成鐵路于1952年7月1日從成都端動工,1954年1月,寶雞端也開始施工,1956年7月12日兩端于甘肅黃沙河接軌。
寶成鐵路開通典禮
?
寶成鐵路北起陜西省寶雞市,向南穿越秦嶺到達天府之國四川省成都市,沿線經(jīng)過寶雞、廣元、綿陽、德陽、成都等主要城市,全長669km,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1975年全線完成電氣化改造),也是新中國第一條工程艱巨的鐵路,成為一條連接西北地區(qū)和西南地區(qū)的交通大動脈。
寶成鐵路的建成在中國鐵路發(fā)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打開了中國鐵路現(xiàn)代化嶄新的一頁。從古代幾個月翻越秦嶺到寶成鐵路十幾個小時貫通陜川,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蜀道難”的局面。
行駛在寶成鐵路高架橋上的列車
?
之后中國這個“基建狂魔”繼續(xù)在秦嶺山脈“鬼斧神工”般進行交通設(shè)施的建設(shè):2007年9月西漢高速公路貫通,全長約255公里,西安到漢中實現(xiàn)了一日往返。2011年,陜西至四川的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西安和成都行車時間縮短為9個小時。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鐵開通后,僅需4個多小時,就能暢行秦蜀。
高鐵穿行于秦嶺山脈的西成高鐵
?
“高鐵蜀道”西成高鐵是首條穿越秦嶺山脈的高鐵,也是首條4G信號設(shè)備實現(xiàn)全覆蓋的山區(qū)的高鐵。開通后,我國西北部和西南部首次以高鐵相連,成都至西安的最短旅行時間壓縮至4小時7分,年底調(diào)整后,兩地最短旅行時間為3小時27分,真正實現(xiàn)千里蜀道一日還。
西成高鐵線路示意圖
?
西成高鐵自北向南穿越關(guān)中平原、秦嶺山區(qū)、漢中平原和大巴山區(qū),地質(zhì)條件極為復(fù)雜,是國內(nèi)在建的最具山區(qū)特點的高標(biāo)準(zhǔn)現(xiàn)代化鐵路。尤其線路途經(jīng)的陜西境內(nèi)段,地質(zhì)地貌十分復(fù)雜,為全線設(shè)計、建設(shè)的難點和重點區(qū)域。
高山密林中的西成高鐵
?
陜西段工程以橋隧為主,橋梁127公里/48座,隧道189公里/34座,橋隧比高達92.1%,其中漢中境內(nèi)橋梁78.9公里/32座,隧道119.3公里/21.5座,橋隧比95%。穿越秦嶺山區(qū)地段線路總長135公里,隧道里程高達127公里,橋隧比高達94%。全線10公里以上特長隧道共有7座,其中設(shè)計最長的秦嶺天華山雙線隧道,長達15958m。西成高鐵穿越隧道群規(guī)模為全國之最,連續(xù)長大坡道為全國之最,凝聚了幾代工程人的心血和無數(shù)建設(shè)者的辛勞。
西成高鐵天華山隧道
?
千年蜀道變遷,幾載世事輪回。如今,當(dāng)人們穿行在秦嶺深處的公路、鐵路線上,偶爾還會看到秦蜀古道的遺跡,盡管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多被歲月侵蝕,但石壁上成排的鑿洞,依然定格著時空的滄桑。
西成高鐵全長16.28km的南鄭特大橋
?
從秦蜀古道,到寶成鐵路再到現(xiàn)代化的西成高鐵,交通方式的變遷,印證著千百年來秦嶺由天塹變通途的宏偉畫卷,西安至成都高鐵的通車,也徹底破解了“蜀道難”的千年困局。
高鐵飛馳而行,穿過巍巍秦嶺。歷史的回響在耳畔呼嘯,仿佛聽到了李白的一聲長嘆: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