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國 女 性 第 一 刊 遇 見 幸 福 的 自 己
“我們用的最多的詞叫真誠,我們用的最差的一個詞也是真誠,最重要的也是它。”
——趙立新
綜藝節(jié)目《聲臨其境》播出后,趙立新火了。
趙立新在《聲臨其境》中的配音
從《魂斷藍橋》到《功夫熊貓》
他碾壓式的表現(xiàn),贏得了全場觀眾的歡呼。
有人說,他光用聲音就能把戲演好。
他突破了表演,僅用聲音,用臺詞,
就會讓觀眾產(chǎn)生畫面感。
他不僅僅姿態(tài)有演技,聲音,更有演技。
一句簡單的臺詞,
到了他那兒,偏偏被讀出了色香味俱全來。
他對聲音的掌控,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有一種演員,在骨不在皮,
說的大概就是趙立新了。
他是電影《芳華》里的寧政委。
他是《我不是潘金蓮》里的縣長史為民。
他是《羋月傳》里巧舌如簧的秦國宰相張儀。
他是《于無聲處》里頭腦靈活,擁有卓越不凡才能的陳其乾。
他是《大明王朝1566》里那個精明卻悲情的沈一石。
年近50的趙立新,被吐槽為“國寶級配角”,
但他卻用入木三分的表演,
為每部劇都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人們只談角色,不談演員,
那么,角色就成功了。
有些演員,演誰都像他自己,
但是,趙立新演誰,都會讓我們忘記他自己。
哪怕再驚鴻一瞥的“小”角色,
他都能用非常有張力的表演,
瞬間抓住人物的特性。
馮小剛評價他,
你給他什么角色,他就是什么樣子。
在趙立新的眼里,無論角色大小,
在他心里的分量都是一樣的。
每一個角色他都真誠對待,絕不敷衍。
“生命短暫,但生命燦爛”,
這是趙立新在瑞典游學時
最喜歡的一段文字,
也是他一直秉承的態(tài)度。
他的光芒萬丈,在每一次小角色的創(chuàng)作中,
都燦爛綻放。
01
張揚的語言天才
趙立新的骨子里,天生有一股詩人的氣質(zhì),
他從小讀詩學英文,文藝氣息濃重。
他的父親是個軍人,
退伍轉(zhuǎn)業(yè)以后,經(jīng)營著一家書店。
從小受家里大哥影響,趙立新特別喜歡看書。
為了看書,他去父親的書店里當搬書工,
他可能是最偷懶的搬書工了,
因為他搬著搬著就自己看上了,
而且還看了很多所謂的“禁書”,
用他的話說,該看的不該看的都看了,
他對文學有一種癡迷,因為這讓他
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新世界。
高中的時候,他又迷戀上自己的聲音。
他把莎士比亞里面特別華彩的段落背下來,
然后錄著自己聽。
在語言上,他表現(xiàn)出了異于常人的天賦。
他經(jīng)常參加學校的演出,
朗誦,情景劇,他樂在其中。
只要站在舞臺上,燈一亮,
看著下面烏壓壓的一片人,
他就會覺得特別開心。
或許,趙立新天生就是屬于舞臺的。
有一天,他的英語老師在報紙的一處小角落里,
看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招生簡章,
推薦他去試試。
趙立新一看,說了句,我不去了。
原來上面寫著,只招10個人,
他覺得自己肯定沒希望。
沒想到他的英語老師替他做了決定,
“沒關(guān)系,我給你假”。
趙立新就去參加專業(yè)考試去了。
結(jié)果,趙立新同時考上了中戲、
上戲和廣播學院,但他只能三選一,
最后,他扔了一個鋼镚,選擇了中戲。
大一結(jié)束,班上有10個作業(yè),
其中有7個,都是趙立新演的。
他突出的表現(xiàn),引起了導演系老師的注意,
原本在戲劇文學系的趙立新,
被老師挖到了導演系。
大二時,他拿到了雙獎學金,
奔赴當時的前蘇聯(lián)深造。
02
身在異國東方之鷹
以天之驕子的身份考入中戲的趙立新,
到了蘇聯(lián),卻成了“語言白癡”,
連當?shù)氐?歲小孩都不如。
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
讓他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
甚至裝病不去上課。
可是,骨子里不服輸?shù)膫€性敲打著趙立新,
他不想灰溜溜地回國。
為了不讓語言成為學習的障礙,
他咬牙堅持,用八個月時間,
將一個字母都不認識的俄語,
變成了自己的第二母語。
在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
拿到導演系碩士學位后,
在朋友的介紹下,
他進入了瑞典的一家私人劇院。
趙立新作為一個黑眼睛,
黃皮膚的中國演員,
在瑞典和其他外國演員“搶飯碗”,
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他在淚水和汗水中,
浴血打拼。
后來,他參演了一部話劇,
把劇中一個沒有任何臺詞的默角,
演的風生水起。
這個沒有一句臺詞的角色,
讓他在瑞典的戲劇圈一炮而紅。
當時《瑞典日報》用整版介紹他:
他是一個東方之鷹,
帶著黑色翅膀在整個舞臺的空氣中翱翔,
即使它的肉身已經(jīng)過去,
它的影子還留在空氣中。
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下,妥妥的“為國爭光”。
憑借這部《塞萊斯蒂娜》,
他考進了瑞典國家劇院,
成為劇院中唯一一張東方面孔。
他本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原則,
花了4個月,又學會了瑞典語。
半年后,重拍《塞萊斯蒂娜》,
趙立新成為了男一號,實至名歸。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說的一點也不夸張,厚積而薄發(fā),
沉淀而后驚艷,深谷幽蘭,自有芬芳。
他在戲劇的舞臺上磨練技藝,釋放自己。
他沉浸在表演中,如癡如醉。
03
用聲音演戲的國寶級演員
后來,他接受了母校的邀請,
回到國內(nèi)教書。
接觸國內(nèi)的話劇舞臺的趙立新,
碰了一腦袋包。
“我們以前做的戲劇都是觸及靈魂的,
國內(nèi)感覺成了足療保健了,
撓撓,笑一笑就過了。”
也有人說,趙立新最大問題是,
就他所從事的行業(yè)來說,
他的素質(zhì)過于高了。
他很較真,他覺得表演應該是純粹的,
所以他又徹底把自己投入到了表演藝術(shù)里。
他不想反復嚼著剩飯,還是覺得演戲更過癮,
“我要往上走”,在這個演技被熱烈討論的年代,
演員趙立新,才是最匹配他的身份。
沒有家庭背景的趙立新,
靠自己的實力在影視圈打拼。
他跟小鮮肉飆戲,做配角,
在《射雕英雄傳》《青云志》《獵場》
都打過醬油。但他不是一般的打醬油,
每一個小角色他都認真對待,演的活色生香。
“只有小角色,沒有小演員”
這句話在趙立新身上詮釋的十分到位,
無論戲份多少,無論角色輕重,
在他入木三分的刻畫下,總能讓人念念不忘。
因為他讓人驚艷的表演,
導演臨時為他更換角色的事情也時有發(fā)生。
在《永不消逝的電波》試戲階段,
原計劃趙立新是男二號的備選人物,
滕文驥導演面試過之后,
跑出來追上趙立新,
“如果我讓你演李俠,你有興趣嗎”。
后來,趙立新就成了劇中的男一號李俠。
導演胡玫籌備《英雄曹操》這部戲,
本來由于投資方原因,
男主角想找頂級明星,
但投資方在見過趙立新試裝后,
當場拍板敲定他就是曹操!
馮小剛籌備《芳華》的時候,
一開始嫌棄趙立新太“洋氣”,
但戲服一換上,張嘴一口湖南普通話,
馮小剛立馬拍板定下來了趙立新。
一句話,就塑造了一個角色,
說的正是趙立新。
趙立新曾說,進入角色的心境,
成為了角色人物,
之后的表演不過是代其行事罷了。
也正因如此,他把每一個小角色
都演繹得非常豐富而細膩,
充滿“趙立新式”的質(zhì)感。
《羋月傳》作為歷史大戲,
里面有很多晦澀的古文臺詞,
很多演員都在抱怨臺詞難,
卻只有趙立新樂在其中,
他的口頭禪就是“不怕臺詞難,就怕詞不難”。
就連《羋月傳》的編劇也稱贊,
他的聲音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盤。
就連臺詞功底扎實的孫儷,
也對趙立新教科書式的臺詞功底,心服口服。
04
迷戀臺詞的“戲瘋子”
趙立新對臺詞二字,愛的深沉,
他對聲音敏感而喜歡。
“有些臺詞確實傲嬌得可以,
字字句句有如攀藤爬蔓,
一不小心就掉下來了。她們一副,
“就你,能把我們說利落了嗎”的樣子,
激得我血脈噴張,深吸一口氣
把它們吞進嘴里嚼碎了咽下去
再像牛一樣反芻,
直到可以同樣傲慢地瞟著它們”。
他熱愛臺詞,也征服臺詞。
話劇《大先生》全劇有三萬七千多字的臺詞,
趙立新不靠提詞器,全程自己一人講完,
耗時需要兩小時十分鐘。
他說背東西是對一個演員最低的要求了,
背臺詞是分內(nèi)之職。
他說的云淡風輕,我們完全不知道
為了完成這些他付出了多少。
所以“才華”這個詞真的不是天賜的,
更要靠自己埋頭努力。
扎實的表演功底,對角色的清楚拿捏,
使得趙立新在飾演角色時,
幾乎都是一氣呵成,
沉浸于揣摩人物角色的他
還一度被人為“戲瘋子”。
合作過的小鮮肉小花們
私下也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大魔王”。
這個大魔王并不是說趙立新兇,
而是對他碾壓式的演技點贊。
有演員念臺詞的時候,只說“1234”,
而趙立新卻在用聲音演戲,
在《見字如面》中,趙立新在朗讀的時候,
已經(jīng)跳出了“讀”的范疇,完全就是在演。
他將自己的氣質(zhì),表情,
臉上的每一個溝壑,
都化作了寫信的人,用情至深時淚花閃閃。
一封郁達夫的情書,讓無數(shù)人淚如雨下。
趙立新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名演員了,
連中央臺都介紹他,“表演藝術(shù)家”五個字。
對于每一個角色,他都能賦予獨到的見解,
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人物的靈魂。
他不俗的表現(xiàn),被網(wǎng)友盛贊為
“能演聰明絕頂之人,
也能演小氣計較之徒,
能演縱橫捭闔的大家,
也能演溜須拍馬的官員。”
那些風格迥異的的角色,
都在他的演繹之下,展現(xiàn)出鮮明的特點,
觀眾也許沒有記住趙立新的名字,
卻牢牢記住了這些角色。
這正是趙立新的神奇之處,
他的一個動作,一句話語,一個眼神,
都能讓你感受到真切鮮活的人物。
05
生命短暫,生命燦爛
好的演員是生活造就的,
而趙立新的生活,精致的就像一首詩。
跟他合作過的導演對他的評價就是:精致!
年近50的趙立新不是油膩的中年人,
而是一個儒雅精致的大叔。
他的穿衣風格極其考究,
他的衣服永遠都是精心搭配過的,
就連一條絲巾的質(zhì)地也非常講究。
而其經(jīng)典搭配:西裝、襯衫、馬甲
也在《吐槽大會2》上被嘉賓調(diào)侃
稱其為“擼串都要穿三件套”。
他喜歡和特定年份的威士忌,吃精致的菜肴。
他進劇組都會帶十幾個行李箱,
里面都包括威士忌、威士忌酒杯、
紅酒、紅酒杯、雪茄、煙斗、音響和投影儀。
他甚至會修改賓館的室內(nèi)格局,
對燈光很有講究,把臺燈變成地燈,
從劇組借一塊紅布,讓燈光變成暖色。
在忙碌的常規(guī)工作之余,
特別給自己營造一個生活情調(diào)的天地,
因為“不愿意湊合”,就像他自己說的:
這個人活得粗糙了,塑造的角色也不會細膩了。
用心對待生活,才能更好的對待演戲,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影視劇變成了快餐,
用心演戲的人不多,
沉下心品讀生活的更是寥寥,
幸好,還有趙立新這樣的演員存在,
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角色,
還有對精致生活的向往。
“Life is short life is wonderful.”。
生命短暫,但生命燦爛。
這是趙立新的人生箴言。
人生在世,你沒有任何理由
不讓你的當下燦爛,
不管你當下在哪兒,
都應該讓生命的每一段都燦爛。
讓當下燦爛,享受當下。
活在當下,活得燦爛。
希望,你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