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為子女愿意更多地付出,也請子女理解并尊重父母,對父母溫柔以待。
作者:陵子(爸媽內(nèi)參主筆)
梅聽說我回來了,邀請我去她家坐坐,說很久不見了。
于是我打車去梅家。
見到梅的瞬間,感覺梅瘦了。
“孫子呢?”我問。
“孫子去姥姥家了。”梅說。
“那你可以好好休息、輕松一點了。”
“兒媳婦帶走的,兒子嫌我?guī)У牟缓谩D阏f奶奶能虐待孫子嗎?現(xiàn)在的孩子不好帶,不再是我們小時候的時代了,責任大不說,出力還不討好。”梅的口氣里明顯帶著不滿。
原來,梅的孫子出生以后,都是兒媳婦自己帶。
兒媳婦把孩子帶得非常仔細,每天給孩子洗澡后,前后背給孩子輕輕按摩,然后再穿衣服。
小家伙很享受媽媽的按摩,養(yǎng)得白白胖胖的。
孩子一歲半斷奶的時候,兒媳婦要去上班,兒子便把孩子送來讓梅帶。
梅說:
我不會按摩,但我?guī)У煤苄⌒摹Ul知道孩子到我這里沒幾天,就生病、發(fā)燒,弄得我一夜一夜無法合眼。
孩子瘦了,媳婦沒有說什么,兒子怪我沒有帶好,還說穿的衣服也那么難看,視頻電話里對我一陣吼叫。
不是看在小孫子的份上,我早就撒手不管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長大的,自己有本事自己帶去,干嘛交給我?guī)В?/span>
梅越說越激動。
我腦子里想象著:如何給那么小的孩子按摩的畫面……如今的奶奶真不是那么容易當?shù)摹?/span>
父母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的主要原因是:兩代人持家、帶孩子的觀念不同,教育孩子的觀念也不同,很容易引發(fā)爭執(zhí)。
但所有的觀念又都沒有對錯,認同的人覺得是對的,否認的人覺得是錯的,就看各自的認知了。
千億,男孩,今年讀幼兒園中班,晚上跟著姥姥、姥爺一起住,白天接送幼兒園的任務(wù),也都是姥姥、姥爺?shù)摹?/span>
在姥姥的眼里,千億什么都好,就是不愛講衛(wèi)生。
從幼兒園回到家,千億想躺哪就躺哪,除了危險物品,想玩什么沒有人限制他。
可是,只要千億和姥姥、姥爺一起出門,外面的大部分東西都會被姥姥、姥爺認為“臟”而不讓碰。
可千億對什么都很感興趣,看到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千億媽媽倒沒覺得有什么不好,覺得孩子有好奇心是好事,也很正常。
千億媽媽說:
孩子有好奇心,對語言發(fā)育是一種訓(xùn)練:孩子在玩耍時,不時對著玩具念念有詞,不要小看這種溝通模式,它給予孩子運用語言去表達的機會。
大人可以與孩子一起玩,不但可以引發(fā)他多說話,還可以在旁指導(dǎo)他的用詞和表達技巧,加強他掌握語言運用的能力。
好奇心可以鼓勵孩子用感官去接觸世界,同時刺激他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幫助他配合身上各種感官的反應(yīng),來接觸和認知外界新奇的萬事萬物。
姥姥、姥爺不愿意聽千億媽媽的“教導(dǎo)”,責怪當媽的不管孩子還放縱孩子。
為千億的“不愛講衛(wèi)生”問題,母女倆沒有少吵吵。
吵得煩了,千億媽媽就說:
你們倆沒有事出去旅游吧,或是去跳廣場舞也行,不要一天到晚叨叨不停,這么叨叨我也很累、很煩的。
母女倆不歡而散。
魯迅說:“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
父母和子女之間,很多時候因為觀念不同,話不投機。又因為沒有好好溝通,說話隨意,很多時候不經(jīng)意間,反而傷了感情。
很多時候,父母遭遇子女嫌棄,像做錯事的孩子,只能偷偷哭泣,用淚水去撫慰自己悲哀的心情;有時又恨自己無能,教育無方,使得子女不懂得感恩。
曾看過兩個故事。
在美國,有兩個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孫。
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
由于他重視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傳,在他的八代子孫中共出了1位副總統(tǒng)、1位外交官、13位大學院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yī)生、20多個議員。
在長達兩個世紀中,競沒有一人犯罪。
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紐約州的馬克斯·菜克,他是個臭名昭著的賭棍加酒鬼,開設(shè)賭館,對子女教育不聞不問。
在他們八代子孫中有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狂飲夭亡或成為殘廢者的多達400多人。
托爾斯泰說: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jié)到榜樣上,歸結(jié)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這兩個家族的八代發(fā)家史,告訴我們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會直接關(guān)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質(zhì)、人生觀等的形成。
最終是:父母甘愿付出,子女欣然接受。
斯特娜夫人說得十分透徹: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品德,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yīng)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或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響的結(jié)果。
為人父母,即便甘愿付出,也得讓子女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尊重。
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
1. 父母積極學習新知識
為人父母,要積極學習新知識,盡量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撫養(yǎng)、教育孫輩。
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孫輩的理念上,為人父母一定要跟上時代步伐,與子女常溝通。
父母積極學習新知識,能保持自身的生命活力,永葆青春、完善自我,同時也能和子女同心共頻,不至于被時代拋棄。
2. 不去溺愛孫輩
為人父母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
正確的愛,有利于孫輩的健康成長。
“百善孝為先”,生活中,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不在為孩子樹立尊老愛幼的榜樣。從點滴小事,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謙遜之心。
引導(dǎo)孩子學會獨立,不溺愛、不放縱。
不要讓孩子覺得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不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味袒護孩子,不要輕易滿足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不要所有的事情都幫孩子包辦代替。
3. 體諒、尊重父母的辛苦
子女首先要端正態(tài)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時間與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quán)、撫養(yǎng)權(quán)完全交給父母,自己當個甩手掌柜。
不是你生了孩子就算是父母,子女也要多學習、多注重和孩子親子溝通,這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做法。
4. 啟發(fā)孩子有孝心
年輕的父母要啟發(fā)孩子有孝心,懂得照顧老人,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
把關(guān)心和被關(guān)心顛倒一下,關(guān)系就會變化。一旦孩子找到了一個ta關(guān)心的對象,ta的責任意識就會增強。
5. 遇到意見不同多溝通
父母和子女兩代人由于生活經(jīng)歷、思想觀念、處事方法的不同,生活上難免產(chǎn)生矛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所謂的“代溝”吧。
培根說:“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于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為人父母,為子女愿意更多地付出,也請子女理解并尊重父母,對父母溫柔以待,不要讓父母覺得: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
作者簡介:陵子,富書簽約作者,世界500強央企退休美少女;右手執(zhí)筆寫年華,雙手拍攝天下景;想遇一些愛讀書、愛寫作的朋友,想寫一些正能量、給人以啟發(fā)的有趣故事;希望生活不僅僅只是充實,還有詩和遠方,愿我們一起綻放生命的精彩,簡書@陵子心語。本文首發(fā)爸媽內(nèi)參(ID:shenduwenhua),轉(zhuǎn)載請加微信:fushuna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