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木沐的第141篇原創文章
一年之計在于春,立春已過,又逢大年初一,有多少人寄希望于在新的一年脫胎換骨,重新來過。
年初理flag沒有問題,但是最讓自己羞愧而尷尬的是,往往年終在回顧過去一年的各種計劃和承諾時,卻發現真正完成的寥寥無幾。
這才發現,太多時間被浪費,太多精力被分散。時間的碎片化也讓我們越來越失去焦點和重心,樣樣做,樣樣松,沒一樣能拎得起來。
時間管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一下子提到日程。佳節之際,木沐特意找到全球最年輕億萬富豪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為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而親自做的這26張PPT。
可以說這26張PPT是小扎能夠輕松而高效地管理時間和精力的核心理念和武功秘籍,真心希望我們都能從之受益。
時間常有,時間在于優先。
木沐解讀:
時間不夠用只是假象,關鍵是我們是否將所有事情進行優先級排序,將時間和精力分配給了最重要最優先的那些事情,而不是浪費在無聊,睡眠和娛樂上。
每天只計劃 4~5 小時真正的投入工作。
木沐解讀:
其實我們每天只有4-5個小時能專心致志并精力充沛的工作,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心無旁騖地工作,高質量的產出和輸出。
當你在狀態時,就多干點,不然就好好休息;有時候會連著幾天不在狀態,有時在工作狀態時卻又天天忙活12 小時,這都很正常。
木沐解讀:
根據自己的精神狀態靈活安排工作強度和工作量,而不要勉為其難或過分焦慮不安。
重視你的時間,并使其值得重視:你的時間值1000 美元/小時,你得動起來。
木沐解讀:
不管怎樣,我們的工作時間都是有價值的,對得起這份收入,對得起這份時間,更對得起自己。只有如此,你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不要多任務,這只會消耗注意力;保持專注,一心一用。
木沐解讀:
多任務并行容易丟三落四,三心二意。而一個時間段專注做一件事,然后接著做另外一件,更為高效。恰如電腦芯片CPU可以并行處理多程序,但人卻不能,同時干幾件事只能分散你的注意力,務必單核處理。
有研究表明大腦在調整注意力從某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的時候,能量消耗加大。如果你一整天都在處理不同的事情,容易讓大腦疲勞。
養成工作習慣,并持之以恒,你的身體會適應的。
木沐解讀:
“習慣成自然”同樣可以應用在工作中。在細節上專注,并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必然帶來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高,讓優秀成為下意識和自然發生的事情。
在設定的有限時間內,我們總是非常專注并且有效率。
木沐解讀:
給自己的工作或項目設置時間節點,比如milestone(里程碑)和deadline(截止日期)都是比較好的方式,定期review(回顧),檢查工作進度和完成情況,會更有效率。
進入工作狀態的最佳方式就是工作,從小任務開始做起,讓工作運轉起來。
木沐解讀:
當我們要開始一項“聲勢浩大”的項目,比如做一份商業計劃,可能一開始有點無從下手,不如先從一些簡單的任務如回復一些重要的郵件開始,有助于讓自己漸漸進入工作狀態。
期待完美收工會令人窒息:做完事情要勝于完美收工
—— Facebook 辦公室墻壁上貼的箴言。
木沐解讀:
完成,好過完美。追求完美的前提是先完成,只有完成,我們才有機會根據時間、精力和手頭資源對細節做調整和修正,朝向理想的目標繼續努力。
我們經常為了追求完美,陷入細節的論證而忽略了行動本身;或者即便開始執行,也會因為局部的不完美而灰心喪氣。
工作時間越長,并不等于效率越高。
木沐解讀:
加班并不意味著你做出更多的成果或創造更大價值,反而有可能是因為你不夠專注,解決問題能力不強,時間分配不夠合理。
不要以為坐在桌子前就是在工作,在工作時間把當前的任務完成,不要熬夜工作。
“把思考和執行區分開,以便更快執行,更好思考?!?/strong>
——Sol Tangury
將無需動腦和需要動腦思考的任務分開做,這樣效率更高。
木沐解讀:
理想狀態下,我們可以先思考,想出好點子后再一一執行。
將非腦力勞動(執行)和腦力勞動分開,這樣效率更高。 如果做一段時間,就停下手頭上的工作去回想的話,自然就慢下來,效率降低了。
有會議就盡早安排,那些用于準備會議的時間往往都被浪費掉了。
木沐解讀:
比如你把重要的會議放在下午4點,你會很容易為此焦慮,資料有沒有準備好,會議是否會開展順利,參會人有誰會缺席等等,這之前你會一直想著這件事。
試著將重要會議安排地早一點并做適當準備,這樣你就可以安心地做其他工作了。
“一個小會,也會毀了一個下午,因為它會把下午撕成兩個較小的時間段,以至于啥也干不成?!?/strong>
——Paul Graham
把會議和溝通 (郵件或電話) 結合,創造不間斷工作時間
木沐解讀:
可以將會議安排在上午或下午早些或晚些時間段,而非中間時間段。這樣你開完會或開會前還會有大段時間專注工作。
如果需要和他人聯系,可安排一段時間只開會、發郵件或電話溝通。如果你一整天都在聯系別人,會打斷你的工作進程。
一整天保持相同的工作環境。在項目/客戶之間切換,會效率低。
木沐解讀:
這其實是精力管理的一個重要方法,也就是將同類型工作放在同一時間或批量處理,然后再開始做第二種類型的工作,以便降低不同類型工作之間的切換成本。
如果在完成內部工作任務和對外面對客戶之間來回切換,并不高效。
工作—放松—工作=高效(番茄工作法)
木沐解讀:
克服拖延癥。高強度工作之間都有著拖延。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創立的一種相對于GTD更微觀的時間管理方法。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后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把不切實際的任務分割成合理的小任務,只要每天都完成小任務,你就會越來越接近那個大目標了?!?/strong>
——Maren Kate
木沐解讀:
這條雖然來源于體育運動,但是同樣適用于工作上的項目管理。將復雜項目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然后指派每一個小任務的負責人(很可能都是自己)和預計完成時間。根據時間進度檢查每一個小任務和每一步的進展。
從來沒有兩個任務會有相同的優先級,總會有個更重要,仔細考慮待辦事情列表。
木沐解讀:
沒有兩項工作是同等重要的。需要權衡輕重緩急,比如列出當天要做的事情,然后確定優先級,就是有效的管理時間的方式。
“只去做那件有著最大影響的事情?!?/strong>
—— Jason Cohen
必須清楚白天必須完成的那件事,是什么。
木沐解讀:
必須清楚你當天一定要完成的一件事。一旦確定,就要集中精力盡快完成它。能夠盡早完成更好,這樣如果仍有時間和精力,你就可以心無旁騖地去做其他事情,否則只會越拖越晚,最終完不成或干脆放棄。
把任務按時間分段,就能感覺它快被搞定了。
木沐解讀:
復雜任務難以入手,好像全都需要做。不如把任務按等量時間劃分,如此一來,讓人感覺任務就快完成了。
“如果某件事其他人也可以做到八成,那就給他做!”
授權并擅用他人的力量。
木沐解讀:
學會讓別人幫你做事,而不是單打獨斗或對任何人都不信任。這樣既可以解放你的時間和精力,也可以激勵他人。想要真正提高效率就不要怕讓別人幫你工作。
“昨天的全壘打贏不了今天的比賽?!啊狟abe Ruth
把昨天翻過去,只考慮今天和明天。
木沐解讀:
不要因為過去的成功或失敗而分心。專注眼前。過去的事情無法更改,能做的就是從中積累經驗,吸取教訓,我們更應該著手現在和未來,聚焦當下,將手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會慢慢成就未來。
給所有事情都設定一個期限。不要讓工作無期限地進行下去。
木沐解讀:
設定合理或稍微挑戰性的時間期間,對于我們如期完成任務,達成目標很有幫助。花太多時間在一件事上或是不斷推遲這件事都會導致停滯不前。
針對時間緊或有壓力的任務,設置結束時間,萬事皆可終結。
木沐解讀:
本條與第22條類似,但稍有不同。對于時間緊壓力大的任務,設置結束時點可以讓整體任務目標更加明確,避免項目拖延,更容易達成目標,完成任務。
“為每件事都設置一個提醒程序,不要以為你一直能記得清楚?!?/strong>
——Julien Smith
多記,多做筆記。
木沐解讀:
不要以為你能記住每一個好想法。無論是用筆記本、記事板、還是手機應用,隨時記下你的想法。安裝一個APP,隨時記錄,隨時查看,同步到云上也不擔心遺失,是非常好的選擇。
進入高效狀態后,記下任何分散你注意力的東西,比如Google搜索詞、靈光乍現的想法、新點子等等。如果你把它們記下來,它就不會再蹦來蹦去了?!?/strong>
——Steven Corona
木沐解讀:
工作的時候記下任何突然出現在腦子里的想法,比如寫在便簽紙或筆記本上,這樣它們就不會停在腦子里讓你分心了。你可以不去想它同時又不會忘記。
等工作暫?;蚪Y束后,可以統一查看剛才記錄下的內容,做進一步追蹤或研究。
休息,休息一下~
木沐解讀:
學會休息,比學會工作更重要。
寫在最后:
當我在大年初一將這份時間管理秘籍整理完,對我仍有很大觸動,回顧自己過去在管理時間和精力上,原來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的部分。
也許我們不會一下子將所有方法全部用上,但一定可以找到一些立刻就能運用或者加以改善的,那就開始去做吧。
我們無法延長一天24小時的時間,最聰明的策略就是充分利用有效工作時間,做好精力管理,使其保持在高水平能量狀態,在新的一年里步步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