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學寶主筆團 | 彥廷
就在上周,聽表妹說了一件令大多數人都感到特別后怕的事情。
那就是我剛上幼兒園不久,還未滿4歲的侄子,竟然學會了撒謊。
事情的大致經過是這樣的:
有一天早上,侄子起不來床,不太樂意去上學,于是向表妹編了一個理由——身體不舒服。極具表演天賦的侄子,有模有樣的將一副病態生動地呈現出來,差點兒就蒙混過關了。
不過,始終還是沒能逃過表妹的眼睛,表妹摸了摸他的額頭,確定是說謊無疑了,動機也很簡單,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想必大家都能想象出來。
人們都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小小年紀,就已經學會了欺騙父母,長大了還得了?
這樣的擔憂,不僅表妹有,很多父母都有。他們普遍認為:孩子就應該誠實,撒謊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好比小樹苗的根歪了,長大后身正不了一個道理。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人類發展與應用心理系教授李康,曾帶領團隊花費將近20年的時間,做過一項關于兒童為什么說謊的研究。
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小朋友早說謊和晚說謊呢?
他們找到了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情商,第二個因素是自我控制能力。
為什么說謊與情商有關系呢?
因為說謊的前提是你要知道對方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說謊,所以情商很重要。
除此之外,你要把謊說好,還需要有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把自己的臉部表情控制好,把姿態控制好,而且你的語言內容要控制好,所以這個跟說謊有關系。
李康和他的團隊在實驗過程中很吃驚地發現,那些說謊越早、說謊越好的孩子情商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強。
他們甚至認為,如果有一天,當你發現兩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說謊了,不但不應該很驚慌,而且要第一時間在朋友圈里炫一下。
還有科學研究證實:會撒謊的孩子,在記憶力、語言表達、執行能力方面都比不會撒謊的孩子分數要高。
所以說,當你有一天發現孩子學會了撒謊,請不要急著去責罰他,也不要盲目的焦慮,有的時候,撒謊是一項高階技能,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的駕馭。
簡單來說,就是越會說謊的孩子,越聰明。
撒謊,是一種高情商的教養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2歲左右說謊的概率為20%,3歲左右說謊的概率達到50%,等到四歲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說過謊話。
在2-4歲這個階段,是孩子想象力的啟蒙階段。
在這個階段里面,他們會經常編造一些故事,遨游在想象世界中的孩子,往往分不清現實與想象。
這個時候,孩子的說謊往往是“無意說謊”。
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而言,說謊其實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過程,如果想把說謊練好,需要孩子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運轉大腦,不僅要有同理心,還要能“自圓其說”。
所以“撒謊”不僅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必經階段。
這個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里的正常現象,父母不要大驚小怪,孩子會撒謊,說明他在成長。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對孩子正在探索的“說謊”行為大加干涉,很可能會阻礙孩子的思維發展。
有的孩子能在人際交往中,很好地運用謊言,做必要的分寸,給對方留有余地,用恰到好處的分寸感,讓對方心情舒適愉悅。
在《請回答1988》里,外冷內熱的寶拉,從來不會像妹妹德善一樣,會跟爸爸撒嬌親昵,講心里話。
她在出嫁前,給爸爸買了一雙皮鞋,由于鞋子大了太多,以至于非常不跟腳,但當寶拉問起時,爸爸卻一直說鞋子很合適。
直到婚禮當天,當寶拉在婚禮中給爸爸鞠躬才發現,鞋子的后跟竟然塞滿了紙巾。
看著眼里滿是愛意與不舍的父親,當時滿心愧疚的寶拉再也繃不住了,在婚禮上淚流滿面。
有些謊言,能讓我們更好地擁抱生活,它會比真相更為迷人。
有些時候,說謊是做人必要的分寸,是一種難得善意,一份可貴的愛,更是一種高情商的教養。
撒謊的原因,值得父母深究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中,有一環節是孩子給陌生人開門的測試。
何潔兒子七寶,在媽媽出門之前,答應媽媽不會給陌生人開門,結果他開門了。
何潔在監控室看到一切,回到房間里,問七寶:是不是放陌生人進來了?
七寶撒了一個慌,說沒有開。
面對兒子的說謊,何潔沒有當面拆穿何潔沒有拆穿,而是抱著兒子,溫柔地跟七寶說:
你跟媽媽說實話,媽媽不會罵你。
得到媽媽肯定的承諾,七寶立馬認錯說:
下次我不會了。
七寶會撒謊是知道自己錯了,因為他曾經答應過媽媽,不給陌生人開門,他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想要迂回地解決這件事。
其實在孩子撒謊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值得我們深究。
澳大利亞資深記者伊恩·萊斯利根據多年采訪和研究撰寫的《天生會說謊》中提出,人天生會說謊,如果我們說自己從未說過謊,那這就是謊言。
他說,孩子3歲時就學會說謊是聰明的表現,7歲時還說謊,說明他內心深感不安。
有些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責任,比如節目中的七寶,他害怕媽媽何潔知道真相后,會罵他。
有些孩子說謊,是為了維護他人眼中的好形象,他們希望自己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有些孩子撒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說得到想要的玩具、零食。
還有的孩子說謊,是為了引起父母或是其他人的注意,他們內心渴望被愛,被重視。
孩子說謊,父母不需要驚慌,也不要急于貼標簽,要知道,孩子的謊言與真話只在一瞬間,幫助他做選擇的是父母的態度,當我們找到孩子撒謊的原因后,你的引導很重要。
“黑色謊言”需引起警惕
李康教授把小朋友們撒謊的類型,分成了五種。
這就是白色的謊言,3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說白色的謊言了。
第二種謊言是橙色的謊言,是為了拍馬屁而說謊。比如,明明一個老師唱歌唱得不好,他說老師啊,你唱歌唱得真漂亮,我給你打10分。
這種謊言5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夠說了。
第三種謊言是藍色的謊言,這是為了集體而說謊的。9歲的孩子已經能夠開始說集體的謊言了。
第四種是黃色的謊言,是為了謙虛而說謊。比如說你同學問你,考試考得怎么樣,你明明考了100分,卻說考得不好考得不好,還需要努力。9歲的孩子就已經開始說黃色的謊言了。
最后一種謊言是黑色的謊言,也就是為了自己而說謊。如上所說,表妹家的孩子撒謊的類型,就屬于黑色謊言的范疇。
前四種謊言,并非完全是孩子的品德問題。只有黑色的謊言,是小朋友徹頭徹尾的為了一己之利的“有意識撒謊”,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請父母們牢牢記住:有些原則,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讓孩子守住。
孩子撒謊的時候,做正向引導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撒謊,想對孩子發火甚至出手打孩子,希望孩子能因此長記性。
其實,這個時候最正確的方式是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
無論孩子做錯了什么事情,平復情緒是第一步。
第二步才是深入了解謊言背后的訴求,對癥下藥。
一個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家長,對孩子來講是很有安全感的。我們要耐心去傾聽、理解孩子們謊言背后的真話,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才會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扉,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威逼的結果只是會助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劇撒謊。
同時,我們也一定要認識到,孩子說謊,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一個會說謊的孩子,不一定是壞孩子,更不一定是笨孩子!
當孩子說謊時,你的態度和應對方法將決定ta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