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的壓力下,或忘情的娛樂中,人們有時會半夜都不睡覺。可是一項研究發現表明,熬夜不睡覺可能真會熬壞人的大腦。
據《新科學家》報導,意大利馬爾凱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小鼠被長期剝奪睡眠后,其腦中負責清除和吞噬被淘汰細胞和雜質的腦細胞會進入活躍狀態。
馬爾凱理工大學的貝爾西(Michele Bellesi)說,短期內大腦這么運作可能是有益的,能清除有害雜質和重建健康的腦細胞連接路徑,但是長期來看可能會造成傷害,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長期缺乏睡眠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病和其它神經性疾病的風險。
該團隊專門研究了負責大腦打掃清理任務的膠質細胞,這是一種是星形膠質細胞,能修剪掉腦中不必要的突觸,重新建立腦細胞間的連接。另一種稱為小膠質細胞,清理大腦中受損的細胞和殘余碎片。
研究小組發現,在小鼠得到充分休息的情況下,星形膠質細胞活躍在其腦中大約6%的突觸中。小鼠缺少睡眠時,星形膠質細胞表現得更為活躍,連續8小時未睡眠的小鼠,其大腦突觸中約有8%顯示出有星形膠質細胞處于活躍狀態,而長期缺少睡眠的小鼠大腦中則有13.5%的突觸有活躍的星形膠質細胞。
發現表明,缺少睡眠可以觸發星形膠質細胞的活躍,開始打破更多的大腦細胞連接和形成碎片。貝爾西說:“我們的研究第一次顯示,由于睡眠不足,腦中突觸部分真的被星形膠質細胞吞噬掉”。
研究還發現,長期缺少睡眠后,小膠質細胞顯得更為活躍。貝爾西說,這個發現更令人擔憂,因為過量的小膠質細胞活動與一系列腦部疾病有關。他說:“阿爾茨海默病和其它形式的神經系統病變中已經能觀察到持續活躍的小膠質細胞”。
法國波爾多大學研究人員說,這一發現可以解釋為什么缺乏睡眠似乎使人們更容易得癡呆癥。
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雜志上。
編譯:孟曉聞
關愛父母 關注阿爾茨海默病
阿默延緩及預防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