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是最常見而嚴重的運動創傷之一?,F在對于交叉韌帶的力學功能日益得到重視,同時也日益認識到其損傷后對膝關節穩定性影響較大。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會導致膝關節不能滿足日常生活和運動的需要,也可造成膝關節一系列后遺病變,因此應該行手術治療,重建韌帶及其功能。伴隨著膝關節鏡技術的成熟,在關節鏡下交叉韌帶重建術也更加普及。但是術后如何康復,一直困擾著患者。甚至有的患者因不知道如何鍛煉,而導致手術失敗。下面我就將如何進行術后鍛煉,給大家做一個介紹。希望能對患者術后康復有所幫助。 肌力練習指導 術后應佩戴可調支具,在術后前6周,除練習關節屈曲功能外,其他時間均應用支具將膝關節固定于伸直位。進行膝關節鍛煉時選擇的體位是:平臥位,下肢平放與床上,確認支具固定牢靠,膝關節下方墊一軟枕。 術后第一天 用力、緩慢、全范圍屈伸踝關節。大腿前側肌肉繃緊及放松,繃緊5秒后放松2秒,再用力下壓所墊枕頭。該運動至少要1000次。在以后的鍛煉中,如果不進行膝關節屈伸鍛煉時,也要維持該該運動要大于1000次/每日, 術后第二天 進行直腿抬高訓練。鍛煉時要保持膝關節伸直,慢抬慢放,抬起后停留5秒。根據自身情況鍛煉次數越多越好:大于10~40次/組,大于10~50組/日。以第二天感覺大腿酸脹為標準。 術后第三天 進行側抬腿練習,大于10~40次/組,大于10~50組/日。 以上主要是進行肌力鍛煉,在以后的日子要每天持續進行直腿抬高訓練及側抬腿練習。鍛煉的最終目的是達到雙側大腿等粗。肌力的提高是關節穩定的關鍵因素,交叉韌帶損傷后大腿肌肉萎縮,嚴重影響關節穩定、手術效果,必須認真練習。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后再進行下一組。其余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也應盡可能多地練習,以提高身體素質,促進手術局部的恢復。功能練習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繼續堅持練習。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屬正?,F象,如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嚴重時應及時復診。 屈伸膝關節訓練指導 膝關節屈曲隨支具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活動到位后即可。以后每天活動到規定角度3次。除練習關節屈曲功能外,支具固定在膝關節伸直位。 支具的調節角度及時間方案,每周要按照下面的角度要求調節支具,并達到規定角度。 第1周:10° 第2周:30° 第3周:60° 第4周:90° 第5周:120° 第6周:全范圍活動 負重訓練指導 4周后可在支具保護下進行拄拐直腿站立,但是患肢負重不得超過體重的50%。 3月后可完全負重,但是要佩戴支具保護,睡眠時可不帶支具。同時進行靜蹲練習:后背靠墻,屈髖屈膝50°,小腿與地面垂直,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及膝關節正向前,2分鐘/次,根據自身情況鍛煉次數越多越好。 6月后拆除支具,正常行走。開始患側單腿半蹲屈伸膝練習?;纪葐瓮日玖?,上體正直,緩慢下蹲,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根據自身情況鍛煉次數越多越好。 1年后恢復正常勞動、訓練或體育運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