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的健身養生作用
武術的功能之一就是健身和養生,它能提高素質,健體防身。千百年來深受人民的喜愛。中國傳統武術具有技擊、強身健體、醫療和觀賞等功能。武術套路運動其動作包含著屈伸、回環、平衡、跳躍、翻騰、跌撲等,人體各部位幾乎都要參與運動。對外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對調節內環境的平衡,調養氣血,改善人體機能,健體強身十分有益。它具有以下健身功能。
【一、有助于機體內臟器官及各系統機能的提高】
武術注重“內外兼修”,強調意識與肢體動作的高度統一。內外兼修就是在健身的實踐中,重視精神意識、臟腑器官和體形體態的同步修煉,不偏廢一方。神形共養就是不僅注重形體的練養,還注意精神的調攝,強調意識對形體的主使作用,以達到形體健康、精力旺盛、身體與心理平衡發展。通過這種鍛煉方法,一方面能使作為生命載體的身體狀態得到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能在精神的感受中獲得全新的內在體驗。武術健身則是以意識的調攝為先導,最早從心性、意、氣開始,首先獲得心理的調節,自“內”向“外”地推延發動,然后使形體得以充分運動,以此達到身心“中和”的煉養。最終不僅僅是獲得一種鍛煉與歡悅,而且能獲得生命的內在自由與生機,使之日臻完善和完整,以至益壽延年,高度表現了人體生命與運動的同構形式。長期從事武術鍛煉,能發展人體的速度、靈敏、協調、柔韌、耐力、彈跳等綜合體能素質;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促進身體的全面發展,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適應性和免疫機能,延緩人的自然老化。
【二、有助于肢體力量的增長】
武術套路運動和搏斗運動,都是以技擊作為它的中心內容的,通過武術鍛煉,不僅能夠達到增強體質的作用,而且能夠學會攻防格斗技術,掌握用勁方法,發揮技擊的實效性。武術訓練,對人體速度、力量、靈巧,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人體各部位“一動無有不動”,幾乎都參加運動,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鍛煉。實踐證明,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有助于肢體力量的增長。
【三、有助于靈活性、協調性的改善】
武術中的“以意導動”、“以意運氣”、“以氣運身”的法則對人的神經系統的煅煉亦極為有益。武練身整個活動中的訓練,使分布在腦的毛細血管大量開放,增強腦部血液循環,從而加強腦細胞的供能條件,改善大腦功能,增進中樞神經系統的靈活性與穩定性,使中樞神經興奮性增高,應變能力加強。它教人互相揚長避短,攻彼弱點、避彼鋒芒,講究得機,得時、得勢,從而提高判斷力和應變能力。
經過研究表明,武術的確有強身健體的特殊功效。各個門派的武術共同核心特質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養性等多方面作用,是人們增強體質振奮精神的一種好手段。
武術講究松靜安舒,周身協調,通暢氣血,陰陽平衡,以意領行,導引經絡,氣貫全身,身形合一,它把握人體狀態的能力,有助于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狀態的調整具有奇效。武術講究剛柔并濟,隨機應變,舍身忘己。減少內向性格的影響,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武術講究松靜自然,對于消除精神緊張,提高精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特殊的功效。武術講究呼吸的頻率和深淺,對調節呼吸,保護內臟,調整心臟,代謝功能的提高,武術都有明顯的功效。
至于徐某人說的太極沒有任何養生作用,并舉例說誰誰膝蓋換了、誰誰英年早逝了等等,這都是悖論,沒有普遍的代表意義。傳統武術的健身養生功能是得到包括中西方在內的研究機構科學研究論證過的,尤其是太極,這是毋庸置疑的,也不是隨便什么人出來說不能養生健身就被億萬愛好者否定的。
武術界確實存在假大空現象,該打。但是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武術的文化價值,也不能否定武術的健身養生價值,這是幼稚甚至是無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