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無材料話題作文,首先要解決的是——擬標題問題。這一講,我們重點學習如何給無材料話題作文擬題目。
一、無材料話題作文擬標題的誤區
俗話說,好題一半文。然而,有很多考生,并不重視標題的擬定,大家常常把話題直接作為文章的標題,這是無材料話題作文創作經常出現的問題。用話題作一篇文章的標題,雖然并不違背話題作文的寫作原則,但帶來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一是話題本身大多非常平俗,缺乏文采,無法吸引讀者;二是話題本身大多非常寬泛,缺乏針對性和指向性,正文極難展開;三是如果寫成記敘文,很多話題并不適合做題目。
二.無材料話題作文擬標題必須遵循的原則
(一)標題必須直接或間接與話題相聯系。文章的標題,如果與話題缺乏聯系,或者相距萬里,會導致最終寫出的文章“跑題”。
(二)標題必須具備明顯的個性化特征。所謂的個性化特征,就是與眾不同。寫作時,我們要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著眼,力求內容新穎,形式獨特,這樣才能吸引讀者,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例如:《1+1=?》;《一個寒冷的暖冬》;《誰偷走了我們的幸福》;《最好的助手是敵人》;《一塊蹄鐵顛覆的帝國》等等。
(三)標題必須有利于正文的展開。標題越具體,越有利于正文的展開,如果文章的題目過于寬泛,涵蓋的內容過多,就很難用七八百字將如此復雜的內容寫得全面且具體。如果標題使用的概念過大,又缺乏必要的限定,而文章的正文,只寫了這個概念內涵的一個或兩個方面,必然出現“小頭”戴“大帽”毛病。
(四)標題要體現文章的風格和基調。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寫作風格,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寫作基調。讀三毛的作品,浪漫、唯美的韻味會撲面而來,細膩、溫婉、略帶憂郁的基調顯而易見。仔細品讀她的作品標題,無一不帶著同樣的風格和基調。比如:《夢里不知身是客》、《衣帶漸寬終不悔》、《紫衣》、《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等等,沒有一篇文章內容是婉約的,標題是豪放的。一個做人浪漫,行文文采飛揚、內容充滿詩情畫意的作者,絕不會選擇一個俗不可耐語句作為文章的標題,標題的基調和風格應該和正文是配套使用的。同樣,一個做事非常理性、看問題非常深刻、透徹的人,行文也必然要展現做人的風格,他寫出來的文章,標題和正文必然呈現理性的基調,深刻而充滿理性的特點。隨意擬題,就會破壞這種基調和風格,導致行文困難,即便寫出來,文章的形象也會是一個虎背熊腰的北方漢子拿著折扇吟唱小夜曲。
三.無材料話題作文擬題的具體方法
(一)寫成記敘文——擬題方法
1.做好擬題前期準備
標題是形式與內容的綜合體,擬題前要在形式和內容上做好充分準備
(1)明確與標題相關的內容
記敘文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一篇文章記述的具體的人、事、景、物就是文章表象內容,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要達成的目的就是文章的本質內容,即主題。作文命題就命題的內容來說,一是圍繞表象內容命題,二是圍繞本質內容命題。因此,命題之前,首先要圍繞話題,做好選材和主題確定等工作。具體要做好以下準備:
一是確定文章的主要內容——要寫什么人、記什么事、寫什么景、狀什么物;
二是確定文章的主題——記敘文的主題一般分為四個方面: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要揭示什么哲理;要贊美或批判人的什么行為,什么性格品質;要表達怎樣的人生興趣、愛好或追求。
三是明確寫作對象的特點——要記述的事整體有什么特點;要描繪的景、物有何非同尋常的地方,要刻畫的人物在行為、性格、品質有何獨特之處。
四是明確主要事件的六要素及其特點——即,時間是什么,有何獨特之處;地點是什么,有何獨特之處;人物是誰,有何獨特之處;起因是什么,有何獨特之處;經過是什么,有何獨特之處,結果是什么,有何獨特之處。
五是確定文章的線索——針對所選事件,明確敘事過程圍繞什么具體事物展開。
六是明確事件發生的環境或背景——想清楚,自己要記述的事件,在什么環境里發生的,或者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2)明確與標題相關形式
要明確標題的多種呈現形式:
一是語法形式。標題分為:詞、短語、句子三種形式。例如:以詞的形式出現——《陽光》;以短語的形式——《陽光燦爛的日子》;以句子的形式出現——《陽光總在風雨后》。
二是句式形式。標題可以用句子做標題的句子,可以是陳述句,也可以是疑問句;可以是肯定句,也可以是否定句;可以使祈使句,也可以是感嘆句。例如:柳眉落了——陳述句;誰是最可愛的人?——疑問句;快樂是一種付出——肯定句;幸福不僅僅是一種快樂的感受——否定句;啊,祖國!——感嘆句;別把責任推給臨時工——祈使句。
三是語義呈現形式。標題有標點式,例如:“?——!”;有數字式,例如:1+1大于2;有文字式,例如:燭光里的媽媽。
四是修辭形式。標題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不常用,但也有人使用的有夸張、反復、反問、反語、雙關。例如:你是我心中的一片綠葉——比喻;輕吻靈魂的親情——擬人;溫暖世界的語言——夸張;向南,向南——反復,生命只是一種經過?——反問;貪污1.3億公款的清官——反語;路、燈光、黎明前的黑暗等等——在特定的背景下,就是一種雙關。
五是寫作手法形式。標題常用的寫作手法有設置懸念、象征、對比、渲染氣氛、借景抒情、借物詠懷、托物言志、以小見大。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大橋下面的無名女尸》、《午夜,突然開啟的門》——設置懸念;《白楊禮贊》、《香山紅葉》——象征(包括借物喻人);《紅與黑》、《務農的哥哥進城弟弟》——對比;《陽光燦爛的日子》、《那人、那山、那狗》、《煙雨迷失的小巷》——渲染氣氛;《春之戀》、《門前芳草》——借景抒情;《茶花賦》、《覺醒的村莊》——借物詠懷或托物言志;《背影》、《寫在一分錢上愛國情》、《父親的遺囑》——以小見大。
2.擬題操作過程
以“追求”為例,具體講解。
(1)做好選材和主題確定準備
圍繞話題“追求”,寫一個小人物——隔壁王大媽,丈夫英年早逝,為了兒子不受苦,一直過著寡居生活,含辛茹苦地拉扯孩子,供孩子上學,孩子大學畢業后,為了籌錢給兒子買房子,讓兒子風風光光地結婚,毫無負累的生活,在一個冬天里,義無反顧地賣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租住在一個沒有暖氣,每月只要200元租金的樓側搭起的偏房里,鄰里都說她這樣做太苦了自己,可老人說:只要孩子過得好,自己怎么都行!表現的主題是:贊美老人那種忘我的奉獻和無私的愛,表達自己對老人的欽佩和憐憫之情。
(2)具體擬題方法
A.圍繞主要內容擬題
圍繞主要人物擬題——《鄰居》、《王大媽》。
圍繞中心事件擬題——《賣房》、《不該賣出的房子》、《兒子的婚事》。
圍繞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綜合擬題——《賣房娶媳婦的王大媽》、《王大媽賣房》、《鄰居家的平凡事》、《王大媽奇事》、《外出租房的寡母》。
B.圍繞主題擬題
《愛的奉獻》、《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欽佩》、《有一種愛叫無私》、《無法報答的母愛》。
C.圍繞寫作對象及其特點擬題
圍繞主要人物及其特點擬題——《一個平凡的母親》、《一個偉大的母親》、《奇人王大媽》。
圍繞中心事件及其特點擬題——《怪事》、《感人的婚事》、《流淚的婚事》、《不尋常的搬家》。
D.圍繞六要素及其特點擬題
圍繞時間擬題——《寒冬》、《一個難忘的冬天》、《暖冬》、《一個寒冷而溫暖的冬天》、《漫長的冬夜》。
圍繞地點擬題——《隔壁》、《一墻之隔》、《發生在鄰居家里的故事》。
圍繞主要人物擬題——前面已經舉例。
圍繞中心事件的起因擬題——《都是結婚惹的禍》、《為了兒子的幸福》、《還差十五萬》、《兒子要結婚》。
圍繞中心事件的經過擬題——《總得想辦法》、《老人的抉擇》、《無奈》。
圍繞中心事件的結果——《被賣掉的老房子》、《走向出租房的母親》、《母親的笑》、《不該發生的故事》、《老人的結局》。
E.圍繞線索命題
以物為線索——《媽媽屋里始終亮著燈》、《一盞難以熄滅的燈》、《一聲嘆息》、《緊鎖的眉頭》。
以事為線索——《兒子的婚事》、《失眠》、《母親的心事》、《今夜無眠》。
以情感為線索——《愛的選擇》、《流淚的母愛》。
F.圍繞事件發生的環境或背景擬題
《風起的日子》、《又見雪飄》、《寫在貧寒歲月之上的家事》。
G.結合內容,運用特殊形式命題
1.運用特定的語法形式——《心愿》、《老娘的心愿》、《愛的極限表達》。
2.運用特殊句式:《誰知道母愛有多重?》、《母親!》、《母愛,是一種無法丈量的深度》、《母親,你還剩下什么?》
3.運用特殊語義呈現形式——《!》、《兒子=母親的生命的最大值》、《1+1+1=2》。
4.運用修辭——《母親,生命里的一片落紅》、《有一種奴隸叫母親》。
5.運用寫作手法——《晚霞》、《照亮新房的斜陽》、《冬日里的陽光》、《舍與得》、《生命的喜與悲》、《為了愛,她一個人走進寒風》。
(二)寫成議論文——擬題方法
1.做好擬題前的準備工作
(1)做好擬題內容上的準備。從內容上看,議論文標題只有兩種類型,一種以論題為內容;一種以論點為內容,因此擬題之前要明確自己寫這篇文章的論題是什么、論點是什么。
首先要從論題的類型上做出具體的定位。論題包括以下形式:
A.以一個具體對象作為文章論題——論題涵蓋這個對象的全部內涵。即文章的論題是一個具體的對象,全文的論述針對這個概念的全部內涵展開。例如以“勤”為話題,論題囊括“勤”的所有內涵,正文的論述針對“勤”的全部內涵展開。文章的標題常常以三種形式呈現:一是“議論性文體標志+具體對象”。例如:《說勤》、《論恒》、《談解放》。二是“具體對象”后加“議論性文體標志”。例如:《馬說》、《過秦論》、陋室銘》、《友邦驚詫論》;三是“具體對象”前后加“議論性文體標志”。例如:《從孔融讓梨說開去》、《由<愚公移山>所想到的....》、《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B.以一個具體問題為論題——論題就某個對象的部分內涵提問。即作者要談論的話題,不是某個對象的全部內涵,而是針對這個話題的某個角度、某個特定的范圍,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例如:《什么是真正的謙虛?》。話題針對“謙虛”,但作者并沒有把這個話題的全部內涵作為文章的論題,而是縮小了范圍,只指向“真正”部分。
C.以一個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為論題——論題是將某個對象與其他事物聯系起來,探討的僅僅是這個對象與指向對象之間的邏輯關系。例如:《理想與勤奮》、《生命的長度與人生的價值》、《理想、奮斗與成功》。
D.以某個具體事為論題——論題只指向一件具體的事。例如:《也談馬加爵殺人案》、《從彩虹橋垮塌說起》。
E.以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為論題——論題指向的是一定的較為廣闊的范圍內,整個社會或某個階層在較長的時間里普遍存在的做法或行為狀態。例如:《朱批中學生早戀》、《話說活在現代社會里的小皇帝、小格格》、《我看今天“笑貧不笑娼”的中國》。
其次,要明確論點生成的角度:
A.揭示事物的本質。例如《理解就是真誠的換位思考》、《幸福的本質是付出》、《人生就是不斷地戰勝自我》、《孝敬老人就是還小時候欠下的債》。
B.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例如:《只有負責,才能自責》、《送人玫瑰方能手留余香》、《行政腐敗是有毒食品進市場的根源》。
C.評價核心人物的行為。例如:《愚公移山,一種為人贊頌的愚蠢》、《鏡頭下的領導植樹純粹是光天化日下的作秀》、《下水救人前什么都沒想才是真正的見義勇為》。
D.倡導或反對某種行為或認識方式。例如:《心中有不平就大聲說出來》、《創業——需要一種破釜沉舟的精神》、《改革需要不怕犯錯誤的馬前卒》、《別把責任推給臨時工》、《考察不能成為公款旅游的合法外衣》、《別讓制度成為掛在墻上的風景》。
E.逆向探索新觀點。例如:《“理直”也未必要“氣壯”》、《成事不能太誠實》、《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最好的助手》、《失敗是成功的后母》、《不入題海怎能學會遨游》。
最后是確定論題、論點之后,圍繞論點找到一個最新穎、最經典的論據,概括其獨特行為,找到論據中能夠集中體現論點的經典語句。例如以“寬容”為話題作文,確定論題——以寬容與和諧之間的關系為論題,論點是——寬容之心是盛開和諧之花的沃土。選擇經典論據是歷史典故“三尺巷”——清朝康熙時,安徽桐城出了個叫張英的,當上了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吳氏欲侵占他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北京,要張英憑官威壓一壓吳氏氣焰。誰知張英卻回詩一首曰:“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讓。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受到震動也后撤三尺,從此兩家世代友好。時至今日,那條小巷的巷口,還樹立著當年的一塊石碑,上面鐫刻著“三尺巷”的圖畫故事。主人公張英的獨特行為——高官禮讓貪婪鄰。能夠體現觀點的經典語言——讓他三尺有何妨。
(2)做好擬題形式上的準備
A.語法形式。標題可以是個句子,也可以是個短語。就句式而言,可以既可以是判斷句、祈使句,也可以采用反問句。例如:《堅持與放棄》、《早該倒掉的雷峰塔》、《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賭場謀幸福永遠是一個傳說》、《別讓眼前的利益遮住了明天的路》、《為人民服務不是把報告寫得動聽》。
B.修辭形式。標題可使用比喻、擬人、借代等修辭方法。例如:《別讓貪婪的烏云玷污了靈魂的天空》、《不妨讓他三尺墻》、《虛榮送給我們的禮物是過眼云煙》。
C.寫作手法形式。標題可使用設置懸念、對比法。例如:《最終,誰贏了烏龜?》、《誠信與謊言》。
D.內容表現的具象與抽象。標題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具象標題優于抽象標題。例如《真誠的付出必然收獲真情的回報》與《送人玫瑰方能手留余香》前一個是抽象表達,后一個是具象表達,后者優于前者。再如:《做人不妨多一份寬容》與《不妨讓他三尺墻》、《禮讓貪鄰又何妨?》表意相同,后面的具象表達更形象,更具文采。
2.具體擬題方法
內容上首先在論點、論題中選定其一,然后結合標題的多種呈現形式,進行擬題。
1.論題擬題法
就是將論題作為標題的主要內容,擬定的標題點命本文的論題。運用論題擬題,主要有以下方法:
A.議論性文體標志+論題組合法。例如:《說謙虛》、《過秦論》。這種擬題法,擬出的標題過于平俗,缺乏新意,一般不應采用。
B.圍繞話題發散聯系、組合法。將論題與其他相關內容聯系起來,并列陳述將二者組合,化大話題為小論題。例如:以“舍”為話題,寫議論文,可以將“舍”與“得”相聯系,擬題——《舍與得》;還可以將“舍”與“人生”、“事業”、“幸福”、“學業”、“前途”、“命運”相聯系,多角度思考,分別擬題——《割舍與人生》、《當機立斷的放棄與事業的輝煌》、《舍棄與幸福》、《懂得割舍與學業精通》、《生命的割舍與前途命運》。這種擬題法擬出的題目也常常是平俗的,如果使用這種方法擬題,最好在此基礎上,將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具體的形象,運用修辭方法,變抽象為具體,增強語言表達的形象性。例如:《舍與得》,轉化成具象的表達《掐花的農民與甜美的碩果》、《狠心的剪草工、茵茵的芳草地》。
C.圍繞話題設問法。就是針對話題本身,或將話題與其他事物聯系起來,以提問的方法擬題。以“幸福”為話題,針對話題本身設問做標題:《幸福在哪里?》《幸福是什么?》、《哪條路是通往幸福的捷徑?》、《誰給了我們幸福?》、《誰偷走了我們的幸福?》。還可以將話題和其他事物相聯系設問擬題《我們的付出成就了誰的幸福?》、《金錢與幸福的距離有多遠?》、《用生命的長度換取幸福的深度值不值?》。
2.論點擬題法
就是以論點為內容,進行擬題——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論點。采用論點擬題法,有以下具體方法:
A.圍繞話題,確定論題后,用抽象的概念,直接精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作為文章的標題。例如:《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失敗的過程就是為成功積累經驗的過程》、《嚴于律己才能成就自己》等等。
B.運用修辭方法,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表述。例如:《跨越錯誤的門檻才能做進步的主人》、《只有失敗的灰磚才能壘起成就的紅樓》、《嚴于律己是美化靈魂和生命的雕刀》。
C.以勸戒的語氣,借助修辭,表達自己的看法,作為文章的標題。例如:《別讓功利的濁水淹沒了做人的底線》、《不要帶著昨天的淚水走今天的路》、《別說我不行》。
D.以倡導的語氣,借助修辭,告訴別人該怎樣做。例如:《向前走,別回頭》、《最困難的時候,請咬緊牙關》、《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做一個大氣的人》。
3.論據擬題法
A.把某個論據作為文章的論題,以讀后感形式擬題。例如:《讀<智子疑鄰>有感》、《由草船借箭所想到的.....》、《從廉頗負荊請罪說開去》。
B.將論據劃分為行為和結果兩部分,揭示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之間的關系。行為過程和行為結果用具體的內容表達抽象的含義。例如:《一只蹄鐵與一個帝國的滅亡》(針對丟了一塊蹄鐵,損失了一匹戰馬,損失了一匹戰馬,折了一位將軍,犧牲了一位將軍,少了一個統帥,少了一個統帥,輸了一樣戰役,輸了一場戰役,滅亡了一個國家的事件,闡述“細節決定成敗”這一觀點。)、《胯下之辱與大將軍》(針對韓信受胯下之辱,忍辱負重,最后建立豐功偉業的事實,闡述“忍耐成就豐功偉業”的觀點)、《多思考以分鐘,給別人一生的震撼》(針對高斯的故事,強調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C.以論據中蘊含觀點的經典話語做文章的標題。例如:《時位之移人也》(借用《芋老人傳》中老人的話作為文章的標題,闡述時位對人的影響);《讓他三尺有何妨》(借用“三尺巷”的典故中最經典的話語,闡述謙讓的重要性);《家祭無忘告乃翁》(借用陸游寫《示兒》詩的典故中的經典語句,表達自己的觀點——愛國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使命)。
為無材料話題作文命題,看似簡單,其中有諸多的技巧和學問,就此知識點而言,要精通擬題,讓讀者耳目一新,必須常寫常練,同時,需在賞讀別人的作品的同時,感受擬題的技巧,感受不同擬題方式,帶來的非同尋常的藝術感染力,進而進一步提高自己擬題的技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