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根順
人人都想成為有福之人,但大多數人又總覺得自己沒有福氣,那么,人的福氣究竟從何而來?人怎么做才能成為有福之人呢?下面就我自己的認識,談談如何才能獲得福氣,成為一個有福之人。
一、人的"福氣"從何而來。
人的福氣究竟是先天帶來的呢,還是后天才有的呢?
其實,人一生生活的好與壞,取決于三個因素:1、先天因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命";2、后天因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運",3、個人因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修行"。
命是先天生成的,是父母給的或者說是前世修來的,也是不能改變的,我們這里不作討論。運是時勢,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就是說人的運氣是靠時勢左右著,不能任由我們自己自由發展,我們這里也不做討論。但"修行"則完全是我們自己能夠掌握的事,只要我們自己愿意,并且下功夫去做,就會通過個人的努力修行改變命運,獲得"福氣"。從而過上理想的幸福生活。雖然個人的道德修行不可能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使人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但總可以彌補一些命運上的欠缺,使人免受許多無妄之災。
二、有福之人的八大性格特征
生活中,我們都想成為有福之人,其實福氣這個東西,不是隨便可以獲得的,屬于可遇不可求的,福氣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斷累積的,有因有果,因好,果好,福氣自然會來。平時,我們可以通過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來積累福氣。
進行個人道德品質的修行,需要有標準與目標,也可以為自己尋找榜樣,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中,都有許多値得我們去仿效的榜樣。我們可以通過多讀書,多觀察,了解這些人的言行舉止,從中受到教益,增加自己的福氣。下面是有福之人的八大性格特征,只要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修煉自己的性格達成以下的標準,福氣自然就會來了。
1、厚道。
古人云:厚德載物,就是說人只要有好德行,就沒有承載不了的事,相反,人無大德便無法成就大事。
這些名言忠告,告誡我們要樂于吃虧,多為別人著想,才能成就事業。同時,厚德是福,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2、善良。
善良是好人品的關鍵要素。是福氣的主要來源,人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方能使人敬仰。要多存善心,多興善舉。只有這樣,才能坦然做人,積累福氣,得到福報,達到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的境界。
3、守信。
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就什么事也干不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鍵是要講信用。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講究言必行,信必果。人在社會上如果不講信用,肯定沒有人愿意與其交往,更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增加福氣,獲得福報。
4、寬容
常言道:"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顆寬容之心,要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我們要學會寬容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特別是與自己有矛盾的人。
寬容別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的心靈松綁,給自己積累福氣。否則,只會給自己的心靈加壓,受累的還是自己。要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多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寬容別人不足之處,一分為二地看待別人。凡事爭則兩敗,讓則兩利。
5、誠實。
誠實是立身之本,誠實是一種美德。人之無誠,不可與交。"欲當大任,須是篤實"。做人只有實實在在,老老實實,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獲得福報。
我們對待工作也一樣,不管是匯報工作,還是反映問題,都要實事求是,絕不可弄虛作假,失信于人。
6、謙虛。
謙虛是好人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無論什么時候把自己看低一些,總是好事,一方面有利于自己的進步,另一方面有利于與人相處。
古人云"無論做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干任何事情,不要總認為自己賢能,這樣不好,容易讓人討厭。謙恭之人,人皆愛之。
7、正直。
一個人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但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正直的人。正直之人,首先要做到憑良心辦事。清人王永彬有云:"求個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做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干事都能從良心出發,那絕對是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人還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遇到問題要有自己的見解,決不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要堅持真理,不能因為關系好把錯說成對,也不能因關系不好,而把對說成錯。
8、執著。
人貴有恒。干任何事情要有決心、恒心和耐心,要有執著追求的精神,這是成就事業的關鍵。否則,將一事無成。所謂"滴水穿石,鐵棒磨針"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只要是認準的事,就應該千方百計把它完成,把它干好,奮力追求成功的樂趣。這種恒心和勇氣,就是執著追求的具體體現。
有福之人常常會有以下四種表現:
第一種表現:有福之人,大都胸懷寬廣,有容人之量。
生活中,你會發現,有福氣的人,往往慈眉善目,和藹可親。這是因為"相由心生",心善的人,能容的事情也多,心態也平和,自然不會"橫眼冷對"。再加上喜歡做積德行善的事情,慢慢地悟到了人生的真正意義,于是發善心,傳播善念,長此以往,這些善都會通過面容顯示出來。所以喜歡積德行善的人,大都是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的。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有貴人相助,我們平時幫助別人,不就是幫助自己嗎?
第二種表現:有福之人,大都遇事不急,遇事不驚。
有福之人,因為胸懷寬廣,不計個人得失,所以遇事大都不慌不忙,不急不驚。他們閱歷多,看盡了世間的風風雨雨,經歷了歲月的各種坎坎坷坷,懂得了如何為人處世,懂得了泰然若是,內心變得平靜,平和,有一種坐觀云卷云舒,閑看花開花落的情懷。我們都知道,人生在世,人人都有酸甜苦辣,順境逆境,其實這些都是磨煉人成長的。當他們了解這些后,就算面對大雨磅礴,懸崖峭壁,他們依舊能處事不急,處事不驚,面對人生百態,一笑而過,這樣的氣魄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鍛煉出來的,有這樣韻味的人,也一定是一個有福之人。
第三種表現:有福之人,大都人緣好,凝聚力強。
有福之人大都樂善好施,謙虛謹慎,樂于助人,因此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人緣好,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人們也都樂意幫助他,這種人凝聚力強,善于團結周圍的人,在家可以使"家和萬事興",在單位可以帶領一班人搞好工作。俗話說"家和往事興",家庭和睦了,夫妻和諧了,同事團結一致了,里外都沒有煩惱了,生活有規律了,就會全心全意的去做人和做事。這樣大家勁往一處使,還有辦不成的事情嗎?
第四種表現:有福之人,大都有知恩圖報之心。
在生活中,你會發現,那些孝敬父母,家庭和和美美,生活中懂得知恩圖報的人,因為有人幫忙,做事業也更容易成功,出現困難也容易解決。這樣的人不僅能帶給家庭成員一些榮耀感或者成就感,而且還能帶動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相反,那些沒有感恩之心的人,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自然福報也就沒了。
天地之間,因果循環,有福之人,有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優秀的處事之道,看完以上這四種種有福之人的表現,我們可以從中獲取教益以增加自己的福氣。
四、簿福之人的性格特征及其表現
1、自負者福淺。
自負的人往往過分自信,永遠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沒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聽不得別人的否認與批評,更不會采納別人的意見。從古至今,因為狂妄自大而一摔不起的人不在少數,袁紹便是代表人物,他盲目自信,最終結局悲慘。
都說人無完人,這世上本就沒有完美的人,你不可能永遠都是對的,也不可能永遠都是錯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缺陷,但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而不自知。所以,多反省自己,多聽取他人的意見總歸是有好處的。
2、缺乏誠信者福淺。
缺乏誠信者經常失信于人,與人處事使人提心吊膽,這類人最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今天他可以為了利益與你交好,為你賣命,明天也同樣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將你推向深淵。如果有人妨礙了他獲取利益,他甚至可以六親不認,不擇手段。
都說人與人的交往最重要的便是誠信,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遠離缺乏誠信的這類危險人物,不可深交,以避免日后被他傷得遍體鱗傷,既然無人愿意與不守誠信的人交往,那他的福報自然也會喪失殆盡。
3、為人小氣,尖酸刻薄者福淺。
小氣之人,個人利益第一,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只想討人便宜,只求回報不想付出,說話尖酸刻薄,絲毫不會顧慮他人的感受,處處得罪人,這種人是沒有福氣的。嘴上雖占到便宜,卻容易給自己帶來禍端,折福損壽。
刻薄的人,很難有什么事順他的眼,很難有什么人令他滿意。他以完美的標準要求別人,卻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一旦與他心目中的標準有差距,就會挑刺。
刻薄的人,言語尖刻,批評人不留情面,往往搞得別人下不來臺。刻薄的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為對方考慮。你不為對方考慮,別人為什么為你考慮?這樣的話,真心朋友少了,福氣也就自然少了。
4、不孝敬父母者福簿。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我們不管做什么事,孝順是最基本的基礎。 孝順是一個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才把我們安全的撫養長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樣高,如海水一樣深,這一種恩情,我們是永遠也報答不完的,但是有些人卻拋棄了年邁的父母 ,在外面逍遙快活,甚至有些人伸手向年邁的父母要錢,這些人都是沒有福氣的人,一輩子只能混在地底下,沒有福氣會環繞他們。
5、名利獨吞,不想與人分享者福簿。
人除了生死之關,最過不了的就是名利之關了。在名利面前,難免起貪婪之心,一旦有了獨享名利的念頭,福氣就跑遠了。
俗話說,一根籬笆三個樁,一條好漢三個幫。沒人幫你,再宏偉的藍圖都沒法描繪,再遠大的抱負都難以抬足。
6、聰明外露,德行有虧,詞華太盛者福簿。
喜歡賣弄聰明的人往往德行陋薄,言詞漂亮的人反而福分輕淺。賣弄聰明的人,是想通過自我標榜顯示自己高人一等,從而要求別人聽從自己,這是把才華當作謀取名利的工具。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才華除了個人的努力,還有天賦的成分。老天給你這個才氣,是讓你為大眾服務的,不是顯擺的。
個人努力獲取的才華,應該為提升自己的修養服務,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教養、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這樣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才會有福氣。人光有漂亮的言詞不夠,關鍵在于有沒有實際的行動。一個人說話再漂亮,文采再斐然,如果沒有實際行動,不過是吹牛皮,說大話,久了就沒人相信,福氣就遠離了。
總上所述, 福氣來自于德,來自于業,曾國藩說:" 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德,就要心中有他人,與人和氣,與人分利,對人禮敬,千萬不要自恃聰明,炫耀賣弄。業,任何的事業,歸根到底都是為眾人之事,是為大眾服務之事,只有服務于他人,受人喜歡,事業才會越做越順,福氣才會越積越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