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圣人,功揆天地。
華夏族為什么能在上萬年,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中,歷經磨難,飽經風霜,依然山河壯麗,百姓秀美。
就是得益于圣人們的庇護,和圣學的教化,使得我們華夏族,在最危險的時候,即將亡國亡種的時候,每次都能轉危為安。
黃帝時期,隨著農業文明的快速發展,逐漸天人兩分,人和天的交通發生斷裂。
很多人脫離了法天則地的生活,就像魚兒離開了水一樣。人們只能生活在自己發明的一套人文系統里面。
這個時期的人們,已經不再能循天理而生活,隨著物質文明的日漸豐富,甚至“以酒為漿,以妄為常,務快其心,逆于生樂......”。
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比較普遍的一種社會現象——人們開始“生病”了。
群體性的大規模“生病”,這種奇怪的現象在黃帝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黃帝和炎帝都是“圣人之在天下,惵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的圣王。
為了拯救子民于倒懸之急,黃帝寫了《黃帝內經》,炎帝寫了《神農本草經》。
來教化百姓,如何養生,如何治病,讓大家都能合道地生活,重新搭上天地這輛順風車。
這兩部經典,是中醫理論的根本源頭和最高經典。
《黃帝內經》是一本天書,是圣人原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是真人真言,所以字字珠璣。
圖片來自網絡
筆者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希望摘錄一些“金句”來重點學習,不想卻難以取舍,取舍之間總有滄海遺珠之憾。
現在讓我們來重點學習摘錄自《黃帝內經》的一段金句:“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這段經文是中醫治病的至高思想。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讓人理解“天人同構”的思想,按照天地四時變化規律來生活,使人永遠都不生病為最高目的。
為什么學習中醫的人,越學越覺得中醫深不可測,越學越覺得中醫的思想太偉大了?
因為中醫的思想高度實在太高了。有多高呢?和天一樣高。
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對一個現象也有所認知:篤信中醫的人,性情比較豁達,看問題比較通透,人格和心智上都比較健全,待人接物有禮有節。
篤信西醫的人思維比較極端,類似于瑪雅人,性情比較偏執乖張。比較喜歡和別人唇槍舌劍。
這段經文應用對比、比喻的修辭手法來闡述,畫面感十足,生動形象,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十分享受,許多人都能過目不忘。
而且遣詞造句優美高雅,義理也很好理解,可謂雅俗共賞。
可惜,仍然有一部分對傳統文化缺乏認知的人,無法理解“治未病”的原理。
他們理解不了人“不生病”,為何還要治的道理?并認為現代醫學這么發達,生病了再治也不遲。所以說,這是一群后知后覺的人。
舉個例子。
我們的身邊有時就有發生,某人去醫院檢查出五臟六腑有某種疾病,這時才想起來要治療。
但遺憾的是,有的病人會遇上醫生,拿著一堆檢查化驗報告單,無奈地宣布讓人驚悚崩潰的結論:已經是晚期了,是不治之癥。
大家仔細想想,有沒有這么一回事?
大家再仔細想想,有沒有必要治未病?
再者有人愿意先生病,再把病治好的嗎?答案是沒有人愿意。
中醫理論認為,疾病是在腠理,經絡,臓腑三層傳變。
如果讓疾病長驅直入臓腑,那么有些疾病就很難治了。
當年扁鵲第三次望見蔡桓公時,就趕緊逃走。因為那時的蔡桓公,已經延誤了治療時機而不可治了。
那么既然要“治未病”,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是否病了?在病情確診這一點上,中醫和西醫的分歧很大。
中醫認為,你神清氣爽,何病之有?
而西醫言之鑿鑿,你通過機器檢察化驗的指標,偏離了大多數人的樣本數據,你就是病了。即使你活蹦亂跳,神氣活現。
中醫認為,人體的檢查是靠人體自身。自己有沒有病,要靠自己對身體氣機的感知。
西醫則認為,人體的檢查要靠儀器。
現在來談談中醫“治未病”的戰略和戰術。
中醫理論認為,人生病了,是因為偏離了天道,“不正了”。“不正”給他“扶正”就好了。
中醫的“扶正”方法有二:以正糾偏,以道治身;以偏糾偏,以兵治身。
以正糾偏,以道治身,就是莊子所說的:抱神以靜,形將自正。老子說的:以正治國。
以偏糾偏,以兵治身,就是老子所說的:以奇用兵。中醫用五行相克的原理來克制邪氣,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具體來說諸如: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中醫以偏糾偏的戰術體系工具箱比較豐富。
主流的有:一治神,二養生,三針灸,四湯藥。
中醫的戰術體系,治神是優先考慮的;再次考慮養生;能用針灸的,就不用湯藥。
在現代醫學的蠱惑之下,有些不明就里的人,認為中藥就是中醫,中醫就是中藥,這種認識是非常粗鄙的。
他們認為中醫是好的,只要是中藥,吃到肚子里也是好的。
孰不知,“藥”的全稱叫“毒藥”,是藥三分毒。
吃毒藥,有病致病,無病則致人。如果吃錯了藥,藥的毒性就會留在人體內。
如果病人吃的毒藥偏性和身體里的偏性一致的話,就會迅速加重病情,《黃帝內經》稱之為“甚病”,甚至會導致病人死亡。
西醫治病的戰術則全部都是“以偏糾偏”,“以兵治身”。
如同暴君治國,只知殺戮而不知生養。
中醫采用的是天然藥物,講究性味歸經,是圣人根據天文地理,篩選出來的。
西醫治病用的是化學合成藥物。可怕的是西藥的療效,竟然是盲試出來的。
也就是說,西藥是先給它發明出來,然后給全球不計其數的,患有各種各樣疾病的人服用,再看看這種藥到底能治什么病。
好比,人把自己的眼睛先摳出來,再過紅綠燈。動物過馬路都不會先把自己眼睛摳出來。
所謂的現代醫學發達,背后是資本在推動。它的靈魂就是收割。
就像大家所看到的,所有的藥店都大張旗鼓,廣而告之:“藥品降價促銷,會員打折優惠等等”。
這是以妄為常,是謀財害命,是傷天害理,是資本的幫兇。
而我們的先人,藥店廣而告之的則是:“寧可架上藥生塵,但愿世間人無病”。
這才是大醫精神,是懸壺濟世,是醫者仁心,是中醫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