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我記得當年大學填報志愿的時候,有一位老師不斷的提醒我們:你們不光要看學校,還要看城市。同等水平的學校相比,要優秀選擇在沿海的大城市。
可惜,當時絕大多數同學都無法理解這句話的價值。
我還記得當時有一個老師,他讓孩子放棄了西部地區的一所本科學校,反而去上海讀了大專,當時很多同學因為無法理解這種行為。
若干年以后的現在,我越來越深刻的意識到一個城市的重要性。
買房的本質是什么?
其實就是購買一個城市的服務和未來。
簡單來說,買房就是買這個城市的股票。
所以選擇城市很重要!
但我們在衡量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時,往往總喜歡拿GDP總量為參考標準,而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
衡量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最重要的數據有三個:
1、人均GDP
比如重慶的GDP排名全國第六,但是你知道嗎?重慶有3000多萬人口,這個數量是杭州的三倍多,但是GDP總量只比杭州多一點,所以我們總感覺杭州整體更富裕,杭州房子的均價也是重慶三四倍。
再比如,山東人口有接近一個億,江蘇人口有8000多萬,而整個浙江省只有5000多萬,所以為什么山東、江蘇GDP比浙江高,但是我們總感覺浙江更富裕一些,浙江的房價也更高一些。
2、第三產業比重
舉個例子,蘇州的GDP一直比南京、杭州高一大截,2017年全甚至達到了1.7萬億元,僅次于幾大直轄市、一線城市,但是為什么蘇州的房價比不上GDP遠比它低的南京呢?
關鍵原因就是蘇州的GDP含量更多的都是工業成份,蘇州大型的外資企業特別多,所以拉動了GDP總量,但是蘇州的第三產業比重很低,所謂第三產業就是服務業,比如吃喝玩樂、文娛等等。
一個城市,只有第三產業發達,才說明這個城市的人的消費能力強勁,同樣屬于江蘇,蘇州的GDP雖然一直壓著南京,但是江蘇最好的醫療、教育、文化產業、就業機會更多都在南京,而蘇州的工業園區往往更成規模,說的通俗一點:南京白領多,蘇州工人多,南京的整體層次當然要高于蘇州,所以房價要比蘇州高。
3、新興產業比重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新興產業比重代表著未來的競爭力,比如互聯網、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等,更能反映一個城市的活力。
以深圳和廣州為例,廣州的傳統產業更加穩固,而深圳更偏向于高科技產業,所以深圳更有活力;再以南京和杭州對比,杭州更偏重互聯網產業,所以白領的薪資水平要比南京高,整體上來說杭州的活力更強勁。
所以,單純只看一個城市的GDP,是無法判斷一個城市的繁榮程度的,還必須去細分它的GDP結構,要細究到以上三組數據,才能下一定論。
而這也恰恰是買房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