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期,國家層面大力宣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那么,漢服文化是否屬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中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呢?
我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今天我們淺析一下漢服文化:
一:漢服簡介
漢服的由來:漢服既“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裝、華服。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綿延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只是華夏民族一直不改的基本特征。(漢族)漢服的結構制式:A:上衣下裳、右衽。B:漢服的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漢服特征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結構上,漢服采用幅寬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C:從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漢服的常見分類:曲裾、裙裾、褙子、襖裙、玄端漢服的布料:漢服傳統印染分為礦物染和草木染。
二:漢服的歷史
1.歷史上的漢服:漢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定型于周朝,并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因此后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又以繼承翰衣冠為己任。
2.漢服的艱辛歷程:五胡亂華之時,原先在中原地區的知識分子及各階層人民紛紛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星星之火,而逐漸把江南開發成繁華富庶之地,這一事件史稱“衣冠南渡”。滿清以此為鑒,實行剃發易服,對服漢衣冠、發者治重罪。漢服遂亡此,從上古一直延至明代的漢服從中國消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后,也未恢復傳統文化,反而把一些傳統文化打為四舊,因此沒有恢復漢服的土壤。
三:漢服的傳承
漢服復興運動:漢服運動,又稱漢服復興運動,等,是一系列穿著漢服、宣傳漢族文化的運動,其目的是希望利用漢服復興華夏文化。終極目標:復興、推廣漢民族傳統文化。始于衣冠,達于博遠:漢服運動只是以漢服為引子,引導更多人去關注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漢服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終,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去學習弘揚漢文明,最核心的精神內涵、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學習然后繼承,集成然后發展,發展使之日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