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心肌的血液供應來源于發自主動脈根部的左、右兩支冠狀動脈(在心臟表面走行,外觀有如一頂皇冠戴在心臟上,故稱之為冠狀動脈),當這兩條動脈及其分支發生粥樣硬化或血管痙攣時,會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冠狀動脈管腔狹窄超過50%—70%時,會發生冠狀動脈循環障礙,致使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氧供需不平衡,出現心絞痛等臨床癥狀,當冠狀動脈管腔完全堵塞時,心肌缺血、缺氧、壞死,引起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冠脈管腔狹窄、心肌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
冠脈造影是指在大型心血管造影機指引下,用特形的心導管經股動脈、肱動脈或橈動脈送到主動脈根部,分別插入左、右冠狀動脈口,注入造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從而確定冠狀動脈有無病變以及為冠心病的診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據的介入性診斷技術。冠脈造影術的目的在于檢查冠狀血管樹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學的詳細情況,包括冠脈起源和分布變異、解剖和功能異常,以及冠脈之間及冠脈內側支相互交通情況。冠狀動脈造影是一種介入性的檢查,能直觀心臟血管狹窄的情況,是目前診斷冠狀動脈病變最可靠的方法,被譽為“金標準”。
1、猝死:因原發性心臟驟停而突然死亡,多為心肌缺血局部發生電生理紊亂,引起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2、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的特征是由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的短暫胸痛發作,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自發性心絞痛:自發性心絞痛的特征是胸痛發作與心肌需氧量的增加無明顯關系,常在休息、夜間睡眠時發生,與勞累性心絞痛相比,這種疼痛一般持續時間較長,程度較重,且不易為硝酸甘油所緩解。
3、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為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原因是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堵塞血管管腔所致,患者此時感到長時間(超過半小時)劇烈胸痛,還可發生血壓下降和伴隨嚴重的心律失常。
4、缺血性心肌病
5、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無癥狀,但靜息、動態時或負荷試驗心電圖有心肌缺血的證據,或心肌核素掃描(ECT)有心肌灌注不足的表現。
冠心病是一個多因致病的疾患,影響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生活方式緊密相關,這些危險因素,均可增加我們得冠心病的機會,主要包括: 年齡與性別,高脂血癥,高血壓,吸煙,糖尿病,肥胖癥,久坐生活方式以及遺傳、飲酒、環境因素等。 除遺傳外,以上危險因素我們可以控制和改善的。了解增加心臟疾病和冠心病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冠狀動脈內的斑塊的形成和動脈的粥樣硬化是我們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我們應該了解和盡可能減少這些危險因素,以便對抗或推遲冠狀動脈阻塞的發生和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
1、年齡與性別:40歲后冠心病發病率升高 ,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于男性 ,絕經期后與男性相等。
2、 高脂血癥:除年齡外 ,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最重要預測因素??偰懝檀?(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險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LDLC水平每升高 1%,則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 2-3%.甘油三脂 (TG)是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子 ,往往伴有低 HDLC和糖耐量異常 ,后兩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3 高血壓: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關系密切。收縮期血壓比舒張期血壓更能預測冠心病事件 .140-149mmhg的收縮期血壓比 90-94mmhg的舒張期血壓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險。
4、吸煙: 吸煙對機體有許多副作用,這些副作用是由于煙霧中所含的煙堿、尼古丁、一氧化碳而引起的。 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與吸煙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用量 -反應關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 ,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 80%。
6、肥胖癥:已明確為冠心病的首要危險因素 ,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義為體重指數 (BMI=體重 (kg)/身高平方 (m2))在男性 >=27.8,女性 >=27.3.BMI與 TC,TG增高 ,HDL-C下降呈正相關。
7、久坐生活方式:不愛運動的人冠心病的發生和死亡危險性將翻一倍。
8、 遺傳因素:研究已經證實,冠心病的發生似有家族性,即在家庭成員或有血緣關系的親戚中,若有在 60歲以前發生了心肌梗塞,那個家庭成員就有易患心臟病的傾向。
9、尚有飲酒 ,環境因素等。
1、每當體力活動加重,如上樓、爬坡、蹬車、搬運重物等或精神過于緊張,情緒波動時,突然出現胸骨后左胸部難受,疼痛。并且向咽喉部、肩部、上肢放射,休息一會兒可自行緩解。
2、飽餐后當時或20分鐘后,感胸骨后疼痛,尤其飽餐后進行體力活動時更易發作。
3、不明原因的突然胸悶,心難受,呈陣發性發作。
4、體力活動時,感心慌、氣短、憋悶;性生活時感心悸、氣短、胸悶或胸痛;長期反復發作的左肩痛或胸痛。
5、自覺脈搏不齊,有停頓感,有“突突”的心臟早跳感,或心臟過快、過緩。
6、熟睡時突然憋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坐起后可好轉。
1、改良生活方式
①戒煙限酒:有研究表明少量飲酒可增加體內高密度脂蛋白(HDL)濃度,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吸煙是冠心病的罪魁禍首,絕對應有毅力戒煙。
②合理膳食:控制膳食總熱量,以維持正常體重為度。40歲以上尤其預防發胖。人的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正常范圍20-24。超過正常標準者,應減少每日進食的總熱量,食用低脂、低膽固醇膳食,限制酒、糖的攝入。提倡飲食清淡,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食物(如豆類制品)。盡量以植物油為食用油。已確診患有冠心病者,嚴禁暴飲暴食,以免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壓或心功能不全者,應同時限制食鹽。
③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體育活動量應根據身體情況、體力活動習慣和心臟功能狀態而定,以不過多增加心臟負擔和不引起不適感為原則。體育活動要循序漸進,不宜強作劇烈活動,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步行,對中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一小時,可分次進行)、保健操、打太極拳??梢愿鶕穆收莆栈顒恿?,使心率達到(220-年齡)× 80 %為度。
④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規律,保持樂觀、愉快情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
⑤另外還要注意“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三個半分鐘指夜間醒來應先靜半分鐘,再坐起半分鐘,再雙下肢下垂半分鐘,然后下地活動,就無心肌缺血危險,因為心臟病發作常常在夜間和晨起床時。三個半小時是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時,晚餐后步行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則冠心病死亡率下降30%。
2、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
①高血壓?。核懈哐獕翰』颊哐獕褐辽僖刂圃?40/90 mmHg以下。腎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②高脂血癥:血脂治療一般以低密度脂蛋白(LDL-C)為治療目標。 無冠心病,危險因素<2個,LDL治療目標為<4.1mmoL/L。 無冠心病,危險因素>2個,LDL治療目標為<3.4mmoL/L。 有冠心病,治療目標為<2.6mmoL/L。
③糖尿?。嚎崭寡菓?.1mm0L/L。餐后2小時血糖應≤7.8mmoL/L。糖尿病患者應更加重視餐后血糖濃度。
3 、對已有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病患者,應預防再次梗死及其他心血管事件。防治措施可大致概括為“ABCDE”:“A”是指阿司匹林和抗凝藥物治療;“B”是指β受體阻滯劑和監測、控制血壓;“C”是指降脂治療和禁煙;“D”指的是合理膳食和糖尿病治療;“E”指的是健康教育和體育鍛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最大限度為心臟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