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是我國傳統的文化,古時候文人就喜歡以對對聯為樂,也留下了許多的千古絕對。我們過年的時候也有個風俗,那就是貼對聯。但是很多朋友在貼對聯的時候都會碰到這么一個難題,左邊貼哪一聯?又邊貼哪一聯?哪邊是上聯,哪邊是下聯?
在古時候,一般來說右手邊的是上聯,而左手邊的是下聯。但是到現在就不好說了,我們要判斷哪邊貼上聯的話得先看橫批。橫批是從左到右寫的還是從右到左寫的。比如是“出入平安”還是“安平入出”,根據這個來判斷上下聯貼哪兒。
此外呢,還有一個問題,知道了哪邊是上下聯了,但是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呢?嚴格來說,春聯是講究平仄押韻對整。上聯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為“仄仄平平仄仄平”,也就是上聯是“仄起平收”,而下聯是“平起仄收”。什么是平仄呢?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仄是音調三四聲,而平是音調一二聲。以一絕對為例: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須梅(媒)
藕是第三聲,是仄音,梅是第二聲,是平音。我們通過這個就可以判斷出上下聯,然后再跟進橫批左右貼在那一邊。
但是現在很多對聯的平仄是不對的,上下聯最后一個字都是仄音或者平音。很不對仗,對于這種對聯的話,我們只能根據兩副對聯的含義意境去判斷上下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