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泉州古港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馬可波羅贊譽它為“東方第一大港”“與亞歷山大港齊名”,聯合國也確定它是唯一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古港共分三灣十二港(泉州灣的后渚港、洛陽港、蚶江港、石湖港,深滬灣的祥芝港、永寧港、深滬港、福全港,圍頭灣的圍頭港、金井港、安海港、石井港),以后渚港最靠近泉州市區,也最有名。綿延541公里海岸線上古港最足尋訪憑吊,沿途古渡頭、古街、古廟、古橋、古城相互映襯,“海絲”遺跡層出不窮,東方大港的興衰更替與雄風重振,時刻扣人心弦,叫人心胸激蕩。
沿港名勝:宋元古渡頭 風水塔 宋代沉船 泉州森林公園 媧皇宮(福建唯一)
馬可·波羅如果穿越到今時今日,他大概會先到泉州城,逛開元寺、東西街、清凈寺,然后再去往洛陽江畔,放眼正在蘇醒的后渚港,感慨今昔巨變。
這可不是七百多年前他的游蹤。當其時,大元盛世,馬可·波羅首先來到的就是刺桐港,他驚嘆于古刺桐港的繁華浩瀚,深邃港灣,千帆競至,萬國商人云集,珍寶貨物堆積如山,絲毫不遜色于另一東方古港——亞歷山大港。馬可·波羅的刺桐港,大抵在今日的后渚大橋南側,離現代的后渚港不過一華里之遙,它至今仍是通往惠安的渡口。
佇立后渚古港,一路的刺桐花怒放,憑港遠眺,綿延的入海口處山石環峙,洶涌的波濤中盡灑昔日繁華如金的底色。古港后面不遠處即是泉州市政府所在。返回主城區,我們或者可去開元寺東側的“古船館”,一睹宋時沉船的古風古貌,或者去往森林公園旁的福建唯一媧皇宮,追思更久遠的中華記憶。
沿港名勝:美山渡 文興渡 鎮風塔 法石街 王爺宮 真武廟
現代人走訪法石,看到的水域已相當狹窄,根本很難想象法石古港“水面廣闊,內足以捍州城,外足以扼海道”的重要地位。事實上,法石古港的輝煌早已一半埋入海泥。1976年發現的南宋沉船,1982年發現的宋代碇石以及海泥沉積,為我們勾勒出了些許宋元時法石港的繁華景致,不禁引人遐想:這片神奇的土地下,到底還藏有多少古港迷蹤?
現而今游走法石古港,美山渡、文興渡、石頭街最足流連。美山渡碼頭地處江海交匯處,現存7.5米;文興渡碼頭位于著名的石頭街街尾江濱處,一半已沉入江中。兩個渡口均是宋元時古建筑,均由花崗巖構筑,渡口附近的建筑還留存有宋元以至明清時的遺風。漫步渡口古街,懷古憑吊之余,不妨與神為鄰,瞻仰法石的美山天妃宮、真武廟,領悟海神之奇風、古時祭海之莊嚴肅穆!
沿港名勝:永寧碼頭 鎮海石 永寧衛城遺址 石獅黃金海岸
攤開旅行地圖,我們會發現,深滬灣猶如飽滿張開的秀嘴,吐納千年的喧鬧與寧靜。深滬灣南即是深滬良港,數百年的沉寂之后,它再次成為鏈接遠東與東南亞的重要港口。灣北的永寧港經歷了明清之交的眾多戰事,反倒是港如其名,略顯寂靜安寧了。
我們尋訪的永寧古港,多存在于宋元時的繁華記憶里。然則,站在梅林碼頭或泛舟深滬灣,永寧寶蓋山關鎖塔(又稱姑嫂塔)仍依稀可見,其宋元時“鎮南疆而控東溟”的氣魄激蕩至今。
宋時海港雖已撲朔迷離,永寧衛城卻是有跡可循。永寧明衛城興于洪武年間,已有600多年歷史。走在今日的永寧城界,仍可琢磨出形同鰲魚臥灘、街道環繞如古篆“壽”字的古衛城風貌,不時能覓見古城墻的遺蹤。拾步永寧朝陽山,明抗倭名將俞大猷所書“鎮海石”筆力遒勁,氣度宏渾,赫赫然矗立山海間。
沿港名勝:安平碼頭 安平橋 龍山寺 石井書院
我們可以有很多理由來安海,尋覓儒佛影蹤,憑吊鄭成功故跡,贊嘆安平橋的建筑藝術,品嘗安海土筍凍,敬服古今安平商人的智慧與財富。
然而,安海古今之盛,首先盛在海港。我們置身安海港口——這個扼晉江、南安兩縣的水陸要沖,即可感知其作為“刺桐南港”、貿易重鎮的重要地位。晉唐初興時,安海港一度是刺桐主港,宋元時后渚港奪其光輝而不減其繁華,明代禁海,安海民間自由港貿易卻不斷,清以降其成為內陸連接廈門的中轉,興隆依舊。縱觀安海港的歷史,它因古泉州港之盛而盛,卻不因古泉州港之衰而衰。安平商人因之唐朝時就出海經商,明代更是縱橫海內外。
今時今日我們漫游安海,在安平碼頭感受古港遺風,漫步長達2000多米的安平橋走一段南宋時光,探入龍山寺,瞻仰雕有1008支手臂的木雕千手千眼菩薩,更要祈福凈心。千年古港千年事,平常歲月平常心,泉州古港探訪之旅,不正是如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