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那么,中小學教材的變化有哪些?需要改變哪些應對語文學習的策略?快一起來看看吧!
在教育部編制三門學科教材之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三門學科教材實行了30年的“一大綱多本”政策。從2017年秋季開始,教育部編寫的教科書正式進入課堂。三年過渡期過后,到2019年,“部編本”將覆蓋所有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這三門課之前使用的各種形式的教科書將離開課堂,成為歷史。
“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教科書的修改是所有家長和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前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湛說。
它到底變成了什么樣?讓我們一起看看!
語文課本變天:一年級就有《論語》
新語文教材有什么,需要家長關注的重大變化呢?
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一年級語文教科書語文園地里沒有《日積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誦和測試默寫的。這一欄里經常會出現文言文,第一年級第二冊就要求背誦和理解《論語》中的一段“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初中階段增加課外閱讀最為明顯。名著已經是必考內容,而且有指定的書目。小學新教材里對課外閱讀量的要求也增加很多。
最明顯的變化是,現在的語文教師都會要求孩子每天必須閱讀30分鐘以上。
前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展表示,對于中國的基礎教育和“新高考”而言:
語言是基礎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總共有9522節課。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年級,共上13000節課。語文是第一大學科,占總學時的21%以上。
中小學有20門課程。語文占課堂時間的五分之一以上。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是母語,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
尤其是現在考試中對閱讀的要求,已經遠遠高于平時的語文教學水平。
中高考語文未來會難在哪里?
01
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經常閱讀,考試時閱讀速度太慢就會吃虧!
例如,“全國卷二”語文試卷,現代文言文篇幅極多,題目可能不多,但讀起來要花很多時間。這就測試了考生的閱讀速度和掌握重點的能力。
02
范圍變得更廣,不再局限于課本
對于名著的考核標準已經逐漸提高。
例如,相對簡單的這樣的題目:
在這個問題上,考察了《晨花夜拾》和《駱駝祥子》中的人物和情節的識記。
今后,閱讀考試將考更多的細節,以免學生只是應付性的背誦了。
或者是對比分析人物,讓孩子談談對主人翁的個性化感悟;
或是結合給出的具體片段內容,鑒賞評價人物或者作品語言特色;
或者是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種寫作風格等等。
從作者的年代開始,身份考察,到目前的閱讀理解,都促使家長和教師要更加重視孩子名著閱讀的重視度。
03
不積累古詩文文言文,吃大虧
中國古詩文在考試成績占34分,北京卷古詩文+文言文考試成績占比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的閱讀分數,可以說大約有50分,可以與一篇作文相媲美。占語言成績的30%。
因此,如果我們不重視古詩的積累和文言文的閱讀,就會失去這幾十分。
但這并不是考
前再臨陣磨槍可以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積月累才能夠完成!
“大語文”將成未來教育趨勢
從前兩年開始,中小學相繼更換教科書,并開始使用“部編本”的語文教科書。
語文課程改革情況如下:
語文和語文閱讀在中、高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語文考試越來越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內外的結合將是必經之路。
各地已在相繼增加語文中考總分,且高達30分:
2013年末~2016年,北京中考語文增加30分;
2015年,湖南長沙等地中考語文增加30分;
2018年,山東濟南等地中考語文將增加30分
......
全國中小學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從明年下半學期開始(2019年9月),都將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整個小學六年十二冊,共選124篇優秀古詩文,占所有文章的30%,比原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首,占全部選篇的51.7%。
語文在所有學科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強調。
(來自財經網2018年5月訊)
語文那么重要,變化那么大,
該怎么學?
幾家教育機構的巨頭已經做了這么多年的課外培訓,把英語和數學做的風生水起。為什么只有語文做不好?
因為數學,你可以刷幾張卷,成績就會提高;但是語文,你可以刷一年的題,效果也不好!
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語文,是最難學好的科目,是見效最慢的科目,也是教師功力要求最高的科目!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必須記住以下小習慣!
01
勤閱讀,讀好書,讀經典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閱讀。為了學好語文,只讀課堂上使用的課本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讀很多課外書、好書和經典著作。以娛樂為基礎的淺讀是無效的。
一位著名的語文老師曾經說過:
不讀書就學語文,再多的刷題和考試技巧也救不了你!如果你沒有時間看書怎么辦?分秒必爭。歐陽修善于用“三上”的時間來讀書,即“馬上,枕上,廁上”,而鄭板橋則用“船上,馬上,被底”的零星時間來讀書背誦。
從小學階段養成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了閱讀習慣,閱讀對孩子就象呼吸一樣自然。他們會自覺的用一切時間閱讀。
02
勤做閱讀筆記
我們不僅應該閱讀,而且應該有效地閱讀。閱讀筆記是家庭中最容易有效操作的方式。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閱讀批注。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記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閱讀筆記有助于培養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和深度,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
閱讀筆記有幾種方法:
a.摘抄、摘錄;
b.做卡片;
c.提要鉤玄;
d.寫讀后感。
03
勤查詞典資料
閱讀應養成查閱字典資料和其他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有很多種。除了字典和辭典外,還有文獻資料,索引等。最常用的工具書是字典、詞典和辭典。
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宇字典》《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等。工具書不僅可以在碰到疑難問題時查閱,而且也可以作一般書籍一頁一頁地讀下去。
04
勤于朗讀、背誦
朗誦是學習語文最傳統、最有效的方式。它也是語言積累和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
必須允許孩子大量閱讀和背誦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通過朗讀、文章的內容、情感、句子的優美和漢語文的韻律都會被體會出來。背誦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分層背誦、化整為零地背誦、可以先抓要點背誦然后連貫背誦。背誦之后,應該經常復習和運用,這樣才能永遠記住它。
05
勤于分享、探討
為了學好語文,還應該學會分享?,F在,互聯網提供了許多共享、互動和討論的平臺。
如通過互聯網的提問、遠程教育學習網站的在線答疑、論壇發貼等等。語文名師郭初陽老師在《如何精讀一本書》講座中曾經有個很好的建議就是,一本書讀完以后,去豆瓣發帖,和網友探討、研究,甚至是激烈的爭辯。把自己的閱讀感想分享出來。還可以多看看其他網友的閱讀感悟,取長補短,互通有無。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有人用它玩游戲和刷視頻。學霸則可以使自己的閱讀水平突飛猛進。
06
勤于練筆、寫日記
語文考試的大頭是寫作,也是今后孩子一生必備的生存技能。
寫作水平的提高,沒有捷徑,只有勤寫!
比如,堅持寫日記就是學好語文的最重要的習慣。記錄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日記還可以積累寫作材料、儲存知識。剛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寫得簡單,語言也不一定通暢,但堅持寫下去就會逐漸提高。
寫作和閱讀一樣,一旦形成習慣,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更是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一個出口。
妙/苗/苗/大/語/文/觀
妙苗苗大語文九大產品套系的研發,基于妙苗苗大語文觀,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實現大教育“五維課堂”,將教學和育人并舉,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高度融合,實現聽、說、讀、寫全面發展,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2019年5月1日,妙苗苗海岸路新校區即將開業,特價活動即將開使,敬請期待!
特別福利提醒:加妙苗苗教育個人微信號,給你們發50元全年課程優惠券
為防止在茫茫人海中失散
趕快跟著下方教程星標妙苗苗教育吧
再也不錯失任何一條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