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對此,很多人都做過預測,但普遍都比較悲觀。比如,歷史學家湯因比就曾預言,如果未來發生,將不會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而是人與智能機器之間的戰爭。
相比湯因比的預測,現代電影的演繹就更加悲觀。《終結者》中,智能系統“天網”針對人類發起戰爭,99%的人類被消滅。《駭客帝國》中,人類的遭遇則更加悲慘,幾乎全部淪為了智能機器的生物電池。
回到現實,火箭狂人馬斯克也曾表示,人類可能只是硅基生命的開啟程序。
但是,這顆星球上影響力最大的科幻作家,也是深深影響了馬斯克的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卻并不認同這種預測。他認為:
“你不需要預測未來,只要選擇一個未來——一個美好的未來,一個有用的未來。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好過預測一個糟糕的未來。”
阿西莫夫的觀念,為人類留下了一點希望之光。但人類面臨的問題是:在人工智能已經呈現出對人類威脅的當下,如何才能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這是關于未來世界的真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都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比如《未來道德》這本書中,29位哲學家就對人類面臨技術帶來的困境進行了細致梳理,但他們并沒有給出答案。
通過運用類似“第一性原理”的方式,三菱綜合研究所找到了我們的祖先智人之所以從20萬年前的世界脫穎而出,并且生生不息、繁榮發展的兩大關鍵因素:技術和社群。
技術處理的是人與自然萬物的關系,社群處理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技術是社會變革的觸發器,社群是社會發展的奠基石。
這兩大因素,自工業革命以來,發生了一些重大調整,但本質上仍然是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最主要因素。這一點,在未來世界也不會發生改變。因此,若想步入一個美好的未來世界,就必須在技術與社群兩個維度上去思考。
三菱綜合研究所認為,現在人類必須升級,人類與技術必須同步發展,并同時利用社群改變社會。其中,未來世界最重要的技術是3X技術,最重要的社群是“共域”。
先說3X技術。它們是:數字技術DX、生物技術BX、通信技術CX。具體包括:人工智能、萬物互聯、量子計算機、機器人、XR、基因治療、抗衰老、腦科技、大腦解碼、情感計算等多種前沿科技。
所有這些技術,都應該圍繞提高人的福祉來進行,但一些技術已經存在失控的傾向,比如器官移植和人工智能。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這些技術的應用方向,那么它們給人類帶來的可能不是福祉,而是災難。
再來說“共域”。所謂“共域”,即探索事物、創造價值、交換價值的志同道合的人,跨越時空聚集起來的社群。這樣的社群與以往的社群不同,以往的社群大多數都只是“圈子”,外人通常很難融入。而“共域”則沒有壁壘,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念和需要完全自由地聚集在一切。
三菱綜合研究所對3X技術和共域的底層洞察,為我們構建未來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在此基礎上,他們還在《未來世界》這本書中針對個人、公司和國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建議。
讀完本書,不難發現,這些視角獨特,引人深思的解決方案,充滿了科技向善的人性之光。其目的是確保在未來讓技術完全為人所用,而不是將人變成技術的奴隸。因此,這本《未來世界》是洞察未來趨勢,消除恐懼,尋找確定性的案頭書。
200多年前,大哲學家康德就曾說過,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但是,如果現在人類不能正確地運用3X技術和共域,而是任由技術變異、世界撕裂,那么全人類都變成工具的日子,也許就不遠了。
可能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或者認為這一切都跟自己沒什么關系。但是,只要稍微觀察一下周圍的世界,就不難發現:
幾乎現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智能設備,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社群。而所有這些人,其實都已經站在了“未來世界”的門口,未來世界的好壞也與他們每一個人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