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圖選自電視劇《咱們結婚吧》,會不會在什么時候,連“結婚”也成為一件奢侈品呢?
點擊下方音頻即可收聽童堯老師的溫情朗讀
有多少女人,還愿意嫁給現在選的這個男人
最近有一份非常火的《離婚大數據》,其中,國家民政部統計的中國離婚率十強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廈門、臺北、香港、大連、杭州和哈爾濱。
超過一半的離婚,由女性主動提出。
另外,2017上半年全國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一共辦理結婚登記558萬對,比去年下降7.5%;辦理離婚登記185.6萬對,比去年同期上升10.3%。
換句話說,整體結婚的減少、離婚的增多,已經成為不可逆的格局,全國唯一的百萬結婚對數大省河南,自2015年后,就成為了歷史。
我們的公眾號“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兩周前做了一次《如果再有一次機會,你還愿意結婚嗎?》的調研,48小時內有25209位女性參與,結果讓人吃驚:
32%的女性愿意結婚,但不愿意和現在的伴侶結婚,在更換伴侶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婚姻;
27%的女性不愿結婚,理由是自己在婚姻中承擔太多,活得太累;
19%的女性對目前婚姻狀況滿意,即便再有一次機會,依舊選擇目前的伴侶;
12%的女性不愿結婚,認為自己的物質、生理等需求,在婚姻形式之外也能得到滿足,不一定要借助婚姻的軀殼。
再換句話說,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女性,還愿意嫁給現在選的這個男人。
這兩組意外的數據,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在婚姻中承受的壓力。
有人問“為什么中國現在怨婦越來越多”?由于工作關系,我接觸了大量各行各業的女性,坦率地說,不是中國怨婦多,而是婚姻滿意度太低,其中核心的原因是婚姻關系需要更新和調整,女性在經濟獨立、精神獨立之后,如果男人沒有同步成長,還用200年前的觀點和妻子相處,那真是太OUT了。
38歲的媽媽,猝死三天才被發現
遼寧鐵嶺,38歲的媽媽獨自一個人在家帶孩子。
三天前,這位媽媽還在和別人微信聊天,聊到一半突然就沒反應了,大家以為她在忙就沒留意。三天后,孩子的親戚發現,家里無論白天黑夜都亮著燈,感到有問題就上去看看。
敲門沒人開,翻墻進去之后,發現媽媽早已死去多時,房間里充滿尸臭,孩子坐在媽媽身邊看電視,獨自陪伴著媽媽的尸體三天,屋子里全是零食包裝,孩子這幾天就是靠這些充饑,親戚進來后,孩子也沒怎么說話,反復說:“媽媽睡著了。”
經過鑒定,媽媽死于心梗,這是她的老毛病,常年吃藥。
她的丈夫,也是孩子的父親,三天來從沒有給家里打過電話,得知自己的妻子去世,還是親戚告知。
據說,現在對于“父愛如山”有另外一種解釋:就是不管平時媽媽有多忙,爸爸永遠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穩如泰山。
陜西榆林,產婦胎兒過大難產,被丈夫拒絕剖宮產,最終爬上窗臺跳樓身亡。
新聞中貼出了死去產婦家屬的簽字:“要求陰道分娩,諒解意外”。這些字簽在什么地方呢?在知情同意書上。
同意書上已經告知“臍帶異常,可能發生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頭盆不對稱、梗阻性難產、必要時剖宮產終止妊娠”,這位丈夫字跡工整地寫下:
“要求陰道分娩,諒解意外。”
“要求靜脈滴注催產素,諒解意外。”
兩行簡潔的字,冷靜鎮定,絲毫不見著急、慌亂、心疼等任何常規情緒,猶如面對一個陌生人,不,甚至連陌生人一句“多喝熱水”式的關心都不如。
據說,產婦起初也希望順產,因為聽說順產的孩子聰明,后來實在疼得受不了,兩次自己走出產房,請求丈夫簽字同意剖腹。
從檢查指標看,妊娠41周多,胎兒頭頂徑99mm,指標不利于順產,人類的產道最大極限才可以擴到10公分。
而生育的痛苦是怎樣呢?《紅巖》小說里,江姐的十根手指都被釘上了竹簽子,這種酷刑的痛,和生孩子一樣,女性對于疼痛的耐受力天生高于男性,或許因為這個原因,文藝作品中的叛徒大多都是男的。
產婦請求丈夫簽字破腹產大約是怎樣的場景呢?
我們的順產產房里,通常好幾位產婦并排呻吟,光著腿和下身,女性起碼的羞澀和自尊在這個時候完全不值一提,血和羊水沿著腿直流,還要攢起全身的力氣,去求丈夫。求完之后又怎樣呢?這個冷血的男人即便同意簽字,也會認為她是個沒有用的女人,未來的生活又有怎樣的壞運氣在等著她?
這些她無法承受的極限,導致了最后的縱身一躍,留下一個痛苦掙扎的影子,和窗臺上扭曲而又堅持的指痕。
“生孩子時,一定要讓自己親生父母在身邊”
我的一位婦產科醫生讀者,工作在北上廣深之外的、經濟發達的二線城市,她曾經說:“所有女人,生孩子時,一定要讓自己的親生父母在身邊,這才安心。”
她所在的省會城市核心醫院,每天都有大量各地市難產、產后并發癥等送來搶救的孕產婦,她說:“我見得太多了,生死關頭,只有你的親生父母會堅定不移站在你的立場,很多丈夫,由于缺乏醫療知識、缺乏感同身受,當然也缺乏愛情,是靠不住的。”
她還告訴我,在重大疾病中,如果生病的是男人,女人兢兢業業、砸鍋賣鐵照顧他的概率非常大;反過來,如果生病的是女人,遇到同樣靠譜講義氣男人的幾率就要小得多了。
所以,社會新聞經常出現某個男人照顧生病妻子20年的表揚稿,為什么呢?因為少啊。
很多人納悶,什么原因讓何潔那樣不是弱勢群體的女明星都淚崩說“不想再結婚了”?僅僅因為遇到一個不合適的男人嗎?
并不是。由于女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領域越來越多,婚姻的庇護、供養、撫慰、寄托作用越來越弱,“結婚”成為性價比不太高的事,而意味著更多的妥協、奉獻和犧牲,除非嫁給各方面條件都優于自己的男性,這時候,男人又覺得心理不平衡了。
于是,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為我們目前的情感狀況提供可參照的藍本,婚姻本質上是經濟與情感的共同體,這兩方面都得不到滿足,婚姻對于女人的意義,除了合法生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確實意義有限。
● 電臺配樂:林憶蓮《傷痕》●
筱懿對你說:
最近,關于婚姻與男女的壞消息真不少,從何潔不想結婚開始,到榆林產婦跳樓,到鐵嶺媽媽猝死,讓人的心情猶如越來越寒涼的天氣。
我不覺得這些是個例,而是,隨著物質和精神的各項發展,我們的婚姻關系需要重新理解,重新設立共處的原則,重新設定男人和女人的責任和義務。
一切都在變,婚姻關系卻一成不變,這不科學。
筱懿
● 聽說點贊的人會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