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一知己已然不易,知己倘若又紅顏,那該是怎樣的艷麗?
作家劉廷曾說:能擁有紅顏知己的男人,一定是男人中的智者;能做紅顏知己的女人,必定是女人中的上品。自古以來,詩人們不僅為她們寫下眾多旖旎詩文,也給后人留下一個個浪漫的猜測。那些佳人和詩人的相遇,更是優雅了時光,溫柔了歲月……早年間,出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宴客于西湖,年僅十二歲的朝云前來獻舞。蘇軾的夫人王閏之見她才貌雙全,便將其買下當丫鬟,也免得她流浪顛沛。幾年后,蘇軾因“烏臺詩案”而入獄,死里逃生后被貶為黃州團練使,完全跌至人生的低谷。
而此時已出落得娉婷玉立的朝云,卻毅然選擇與蘇家共患難。
后來,蘇軾正式納朝云為妾,一份生死相依的愛戀,便在這困苦中萌生了。
一年,蘇軾被貶到素有“蠻荒瘴惡”之稱的惠州,為了不牽連家人,他揮淚遣散一干姬妾仆人,免得他們跟著自己受苦。王夫人已離世,蘇軾的生活起居需要細心照料,惠州雖地偏山遙,卻阻擋不了她與蘇軾共進退的決心。在《朝云詩并引》里,他說:這四五年里原來的姬妾都離開了我,只有朝云一個,隨著我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來了惠州。
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云雨仙。
朱耷《東坡朝云圖》
蘇軾曾多次因“口無遮攔”得罪人,對待相熟的朋友,他時常寫詩譏諷開玩笑,在朝堂上也是直言直語不逢迎。
曾經有人勸他謹言慎行,防止被有心之人攻擊。蘇軾回答道:
一天,蘇軾酒足飯飽后,突然指著自己的肚子問身邊人:“你們覺得我肚子里裝的是何物?”只有朝云咧嘴笑著說:“您這肚子里,怕是裝了一肚子不合時宜吧!”
蘇軾的夫人持家賢德,但在精神上與蘇軾無太多溝通,而朝云卻是唯一能讀懂他的女性,堪稱知心的“解語花”。情感的共鳴,思想的通達,這一段相知相惜的愛情,著實令人艷羨。
曾經風光無限的白居易,因上疏要求徹查武元衡被殺之事被貶江州。
正在他愁緒滿懷的時候,一場邂逅給他灰暗的生活繪上了一抹亮彩。在到江州的第二年秋天,潯陽江頭的黃昏里,送別友人的白居易卻在揮淚惜別的時刻,遇到一位心意相通的女子——琵琶女。他是被貶江州的司馬,她是來自京城的舊妓;他是壯志難酬的文人,她是聚少離多的寂寞商人婦;他滿腹才情無可為,她一腔相思難傾訴。他們同病相憐,惺惺相惜,終于在這一刻將所有的悲愴噴薄而出,似杜鵑啼血,孤猿哀鳴,一聲聲催人淚下。心情抑郁的白居易,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一場無意間的邂逅,成就了一曲千載流傳的《琵琶行》,也釋放了白居易無端被貶的抑郁與憂憤。
這世間有三種相遇,如同久別重逢:一種是遇見了一個很像故人的陌生人,一種是遇見了知己,一種是遇見了自己。
白居易跟琵琶女的相遇顯然是后兩種。兩個不相識,但是也不必相識的天涯淪落人,用音樂和詩歌搭起了溝通的橋梁,互訴悲苦人生。正所謂“風流才子”、才子風流,相傳詩仙李白也和一位紅顏知己有一段風流韻事,她就是唐玄宗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由于武則天的政權來自李唐,所以對于自己的兒子一直十分忌憚,生怕被踢下皇位,因此在宮中建立特務系統,監視皇室子弟的一舉一動。生活在這樣的政治陰影中,玉真公主從小就厭倦皇宮,一心沉浸在自己的詩文世界里聊以度日,直到遇到了那個給她帶來光明的男人——李白。開元一七年,科舉失敗的李白被賀知章賞識,稱作謫仙,并舉薦給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自幼才思敏捷,又喜歡道家思想,碰上了李白這位仙風道骨的大詩人,真如“金風玉露一相逢”,一拍即合。玉真公主傾心李白后,就一直想方設法助其走上仕途,為此原本厭惡政治的她頻頻拜訪哥哥李隆基,介紹李白的才華,甚至聲稱如果不給李白一官半職自己就出家。但李隆基此時卻正和楊貴妃打得火熱,哪里顧得上妹妹的囑咐,于是,心灰意冷的玉真公主徹底對皇宮死心,出家做道姑了。但好景不長,李白的瀟灑做派惹禍上身,被賜金放還,過了很長一段放浪形骸的日子。
十年過去,李白旅游的時候路過玉真公主出家的敬亭山,回想過去,感慨萬千,寫了著名的《長相思》懷念公主: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更留下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詩句,明說的是敬亭山,其實暗指的是玉真公主。
兩人的戀情,杜撰的成分應該很多,但玉真公主對李白有提攜之恩,這是肯定的。
也許玉真公主真是李白的暗戀對象,李白后來定居在敬亭山附近。玉真公主死后,葬于敬亭山,二人死于同一年。有一種相知是紅顏遇知己,以誠相待訴衷腸,春花秋月,嫣然為詩——李白和玉真公主正是如此。人稱“白衣卿相”的柳永,原名柳三變,因排行第七,又常被人稱為柳七。他的詞在當時,流行到“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地步。
本來憑本事在“高考”中得了高分的柳七,因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惹惱了宋仁宗,從此封堵了他的仕途。
柳七無奈之下,只好一邊浪跡風月,一邊寫下一首首精美的詞作,并自嘲是“奉旨填詞”。就是在風月場中,才華橫溢的柳七,結識了色藝雙絕的江州名妓謝玉英,二人一見傾心。分別之際,柳七親自為謝玉英填詞,就是那首《蝶戀花》: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謝玉英受寵若驚之下,留下誓言,今后謝客,只等柳七一人。
只是,一年、兩年,柳七遲遲未歸,卻傳來許多與他有關的緋聞。
謝玉英于是內心幽怨叢生,報復似的拋卻當初的誓言,又開始彈唱待客。
三年后,柳七歸來,見到的便是佳人正投入他人懷抱,對酒歡歌。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善詞賦。試與問、朝朝暮暮。行云何處去。謝玉英見到他留下的詞句,后悔不已,當下變賣所有家當,去追尋柳七。幾經輾轉,謝玉英終于在京城名妓陳師師的家里,找到了讓她一心掛念的他,只勉強問出一句話:柳郎可否不計前嫌?面對眼前這個不顧千山萬水、深情至此的女子,柳永沒辦法不原諒,因為她也是他深愛的人。從此,他與她過起了粗茶淡飯的尋常日子。只是,他不甘心一生不第。他學聰明了,給自己換了一個新名字,改柳三變為柳永,再次去參加科舉,一舉而中。為了給自己和她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再次離開她,踏上夢想中的仕途,發誓榮歸后正式娶她。他說: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她愛他信他,孤零零地等他念他。可他沒有成功,仕途不順,窮困潦倒,根本無顏回去見她。
而她最終等來的,是他身死的消息。因為沒錢,她只好號召從前和他相好過的姐妹們,共同籌錢為他送葬,而她身披重孝為他下葬,不久后因傷心過度而死。陳師師等眾姐妹,感動于謝玉英對柳永的深情,將她葬于柳永身旁,兩人的情緣,也算有了一個善終。
如謝玉英般淪落風塵的女子,她們美麗,睿智,重情重義,因此才贏得了柳永的“懂”與“憐”。
柳永一生多才多情,玩世不恭,可也是一位至真至純之人,甚至成為“大宋男神”。
生前為社會最底層的女性發聲, 死后讓天下歌姬聲淚俱下——柳永這一生,值了。北宋崇寧二年,李之儀因得罪了蔡京,被貶到太平州,這是他悲劇人生的開始。
到太平州的第一年,兒媳去世,第二年,病體沉重,第三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兒子相繼去世,第四年,癬瘡疾病發作……
身心俱苦之時,李之儀碰到了生命中的紅顏知己——楊姝。楊姝是一個歌妓,年輕貌美,而且頗有正義感。多年前,楊姝曾為貶到當涂的黃庭堅彈奏《履霜操》,為他的不公遭遇不平。楊姝與李之儀偶遇,又彈起這首《履霜操》,正觸動李之儀心中的痛處,李之儀對楊姝一見傾心,把她當作知音,接連寫下幾首聽她彈琴的詩詞。兩個漂泊的靈魂,相遇后,被對方吸引。他們互相理解,互相取暖。這年秋天,李之儀攜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知冷知熱的紅顏知己,面對滾滾東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萬般柔情,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卜算子》。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恨之無已,正緣愛之深摯。
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征,又是雙方永恒相愛與期待的見證。“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恒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在的感受。李之儀還是很幸運的,在生命最苦痛的時候,能夠碰到一個紅顏知己,知你,懂你,陪伴你,真是令人羨慕。始于顏值,合于性格,敬于才華,久于善良,終于人品。能夠稱得上“紅顏知己”的女性,是女人中的精品。她讓男人第一眼的本能的沖動,逐漸變為理智的心動,最終變為心靈的感動。紅顏知己代表了這世間最純粹的感情,既可以跨越生命的長度,也可以跨越世俗的偏見。
只要她的心中認定了你,你就會在她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生根發芽,與日月同輝,與山川共存。(※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原創,轉載請注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