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實踐研究》結題報告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實踐研究
課題結題報告
興化市釣魚中心校課題組
一、研究的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構建嶄新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同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沖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從發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局限:第一,從教學目標來看,過于重視知識結果的獲得,缺少獲得知識的過程,忽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因而難以達到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學習價值觀的目的;第二,從教學內容來看,過于強調書本知識和學科本位,不能將學生生活實際與社會發展與學習內容相聯系,不能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受與體驗,因而學生所學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識,不能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第三,從教學方式來看,過于單一,不能認真實施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實踐的方式,缺乏學習過程中的對話與互動,因而也就失去了學習的主人地位??傊谶@樣的思想支配下的課堂教學,以本為本,唯師唯上,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生命活力與價值。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實施,人們逐漸意識到,要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必須著眼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即在幫助學生開展接受型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方式。從而進一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探究意識,形成有益于終身教育的學習方式和創新思想。
同時目前國內小學“探究型”課程開發,實施較為迅速,但探究性學習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尚無成熟的理論體系與系統的實踐經驗。鑒于上述的現狀,我們認為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現實的、深遠的意義。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數學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是美國數學教育界在80年代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建構主義數學學習理論指出,數學學習不應該被看成對于教師所傳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活動。也就是說數學知識不能從一個人遷移到另一個人,一個人的數學知識必須基于個人對經驗的操作、交流,通過反省來主動建構。按照建構的觀點,教師應該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生進行數學建構活動的促進者,教師的傳授不應是力圖從書本上準確無誤地搬運知識的過程,他應是數學建構活動的深謀遠慮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評估者。
2. 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崛起于本世紀50年代。它強調人的因素和“以學生為中心”,主張學校應該培養出真正的學生,真正的學習者,創造性的科學家和學者、實踐家以及這樣一種人:在現時所學到的東西和將來動態的、變化的、變幻莫測的問題及事實之間,他們能生存于一種美妙的但又是不斷變化的平衡之中。他的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知識是否被掌握,所學的知識是否系統,對學生來說并不是舉足輕重的。教學過程的重心是“學會學習”。在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信息和個人成長,這些將使他們更加建設性地對付“現實世界”。而這根本不是憑借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就能實現的。
3. 皮亞杰的教育觀點
皮亞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貯備記憶,是在于創造智力的探索者,而不是博學。”反思我們今天的教育,一個世紀性的難題仍擺在我們面前:學校教育并沒有給每個學生提供獲得最大限度發展的機會,其諸多原因中重要的一點是,作為學科,我們偏重于知識體系,而把另外三個重要部分——發現探究知識的方法、掌握知識體系的方法和態度、科學精神棄之不顧。而發現探究知識的方法正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工作乃至科學研究所必需的能力。
4. 布魯納的發現法教學理論
布魯納認為,發現法的實質是要求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按照自己觀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認知事物、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或者讓學生借助教材或教師所提供的有關材料去親自探索或“發現”應得出的結論或規律性知識,并發展他們“發現學習”的能力。其實“發現學習”就是以探究性思維的方式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現的步驟來進行的學習,建構探究性教學模式也是對布魯納發現法教學的繼承和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研究如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作出決策的能力。包括:①如何使學生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中,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②如何使學生學會通過觀察和獨立思考發現問題;③如何使學生學會提出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設想;④如何使學生學會主動尋求幫助解決問題;⑤如何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去探索并解決問題。即如何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研究如何培養并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態度與習慣。包括:①如何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探究性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②如何使學生在數學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③如何使學生養成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并具有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習慣。即如何最終實現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即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3.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角色行為,提高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從而培養一支具有先進的現代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學水平、扎實的教科研基礎的教師隊伍,并以此推動學校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
五、研究的主要內容:
建立探究式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面對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呈現出了嶄新的面貌,課堂上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師正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探索知識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更貼近實際;學生的學習普遍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師生間關系趨向和諧、民主、平等。等等,然而在這教育改革的明媚春光下,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產生了不少困惑和迷茫。為此,本課題將這些困惑分成兩部分作為主要研究的內容:①如何正確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來適應新的課程。②如何在學生的學習方式尋找突破口,讓學生更自主、更探究性的學習。來促進發展。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
以教師的常規教學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行動保證,把“教”和“研”結合。采取邊研究、邊實驗、邊總結、邊推廣的研究方式。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最終形成“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并且在探索、驗證的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
2.文獻資料法
利用蘇教版教材及其國內外關于課程改革和學科改革的理論和經驗。利用各種渠道對文獻和資料進行合理的搜集與應用以獲的間接理論知識。通過這些資料信息的分析與研究,可達到準確地界定課題研究的價值性、可行性及關鍵概念的內涵與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等目的。
3.經驗總結法。
依據一定的價值取向,對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進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系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促進人們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并且及時通過論文、案例等形式將研究中的經驗、心得、理論與實踐結合總結出來,歸納提煉。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1.啟動階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
①組建課題研究小組。②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研究策略。③培訓師資,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和知識,討論交流意見,統一認識。④進行前期論證,修改完善方案。
2.全面實施階段(2006年9月——2008年6月)
①啟動既定方案,制定階段性計劃。②組織課題組成員上研究課。③組織學習,定期交流。④適時修改研究方案,調整研究策略。⑤階段性總結,形成初步研究結論。
3.反思矯正,推廣應用階段(2008年9月——2009年4月)
①對研究過程進行深入探討,反思矯正。②研究成果的鑒定和推廣。③對研究對象進行定性評價,寫出相關總結材料。
4.總結階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
①撰寫研究報告。②收集研究資料。③課題結題工作。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在市教育局教研室、學校領導及教師的大力支持下,自2006年起提出并進行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實踐研究”的實驗和探索。此課題被列為江蘇省“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
2006年4月——9月,以調查性研究為主,重點查閱相關資料,制定實施方案,為切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奠定基礎。我們調查了低、中、高年級學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學習現狀,發現小學生探究學習的現狀歸納如下:1.小學生對探究學習興趣濃厚。2.開展探究活動時的態度認真。3.年級越高,探究學習開展的越少。4.探究學習過程中障礙較多。
2006年9月開始,進入到初步實驗階段,邊實踐邊研究,對課題的可行性進行進一步研究論證,并形成書面材料,上報省教育學會批復。
2006年10月課題通過省教育學會審查并批復立項。2007年4月課題通過省市課題專家組的開題論證,并進入到全面實施階段。課題組成員從不同班級實際出發,各自制定每個小階段的實施計劃,邊研究邊積累資料,做好階段小結,定時交流研討。教師在本課題研究中,通過學習大量的教育理論、教改經驗,促進了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在課題實施中,破除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探究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本課題的實施,教師親身感受到學生隱藏著的巨大學習潛能,充分認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學活動讓位于學生,打開了一條“讓學生主動走向知識的通道”。在對待不同學生的方式與態度上,也向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符合學生個人特點的方式轉變。傳統權威式的師生關系讓位于平等的、互相尊重、互動交往的師生關系。教師實現了由原來的課堂“主人”到“服務者”的角色轉變。
2008年4月課題專家組對本課題進行了中期評估,對研究所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同時針對課題研究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和解決措施。2008年4月——2008年10月份,根據中期評估中專家提出的意見并結合學校實際,調整了研究的策略和部分目標。
2008年10月——2009年2月課題組對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回顧和疏導,并形成書面材料,對理論成果進行了推廣運用,在實踐中驗證、反思、矯正,使既得研究成果得以補充和完善。
2009年2月——2009年3月收集整理了研究材料并形成最終研究報告,等待課題專家組的結題驗收。
九、課題研究成果:
1.構建了探究性學習模式,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學習是以學生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形式。具體是指在教師的啟發下,以學生獨立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它可使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在研究中,我們按照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構建了“問題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運用——拓展創新——評價體驗”的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模式。
問題情境:創設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欲望,同時是學生明確探索目標。
自主探索:讓每個學生圍繞探索的問題,自己決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選擇自己的方法,也就是說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合作交流:學生在個體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互通獨立地見解,展示個性思維方法與過程,小組相互討論、分析與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與全面,最后形成共識,進一步歸納、驗證,形成數學結論。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實踐運用:將探索學習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運用所學知識探索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要特別關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關注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拓展創新:通過發展性、開放性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研究表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不僅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而且使學生從大量瑣碎的基礎性學習中解脫出來,探究性學習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2.通過研究,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了。
學 習 興 趣 比 較 表
濃厚
較濃厚
一般
無興趣
實驗后
42﹪
38﹪
18﹪
2﹪
實驗前
21﹪
14﹪
47﹪
18﹪
從表中可見,實驗班學生對學習有濃厚興趣的人數明顯增加。之所以有此變化,我們認為主要是開展研究后,在教學中注重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到積極參與,主動探究。
3.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明顯增強、自主探究能力明顯提高、探究習慣初步養成。
實驗前相當一部分學生依賴性較大,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對自己和他人缺乏應有的責任。通過自主實驗,實驗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明顯增強。學生們都有一個共識,“學習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各種自主探究的學習實踐活動中。
實驗班的學生在學期初能認真分析自己的學習實際,確立自己學習的奮斗目標,明確學習目的、內容和高度,并據此制定出自己的學習計劃,探索自己的學習進程和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各種學法的嘗試和探索,并及時作出自我評價,了解自己的學習現狀,反思現狀,總結經驗教訓,進行學法的改進,學習狀態的調整,使自己始終處于一種學習的興奮狀態。
在課題研究中,學生初步養成了自主預習、復習的習慣,樂思善辯的習慣,勤翻工具書的習慣,博覽群書、廣泛渉取信息的習慣,質疑解疑的習慣。
4.有效促進了學生認知水平及教學質量的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設了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相互協作的學習氛圍。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學、我能行”的自信。使學生不僅對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時也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經過兩年多的實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有了明顯的變化。下面是課題研究實驗班與對比班近年來學習成績的對比分析:
2006~2007學年度
2007~2008學年度
2008~2009學年度
一年級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實驗班
92.10
78%
95.02
75%
95.14
86%
對比班
90.32
63%
92.56
69%
91.54
71%
二年級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實驗班
92.9
79.77%
89.45
65.35%
94.78
81.49%
對比班
91.90
75.07%
83.73
55.56%
86.22
72.17%
三年級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實驗班
94.79
83.8%
91.12
79%
94.56
86.10%
對比班
93.55
81%
88.43
67.36%
90.32
75.89%
四年級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實驗班
85.83
56.87%
88.28
60.07%
90.03
68.06%
對比班
85.13
54.3%
85.66
53.75%
84.51
57.92%
五年級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實驗班
88.83
59.77%
87.23
60.06%
91.23
75.26%
對比班
86.13
56.03%
85.31
57.92%
84.67
54.72%
六年級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平均分
優秀率(%)
實驗班
85.18
58.87%
90.22
60.56%
91.25
68.7%
對比班
82.53
55.04%
87.47
53.24%
85.86
51.72%
5.有效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提高了教師科研能力。
三年的研究實踐,許多教師覺得最大收獲是教育觀念的自我轉變。表現在教師對自身工作和任務重新認識與定位上——從過去單純傳授知識到開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表現在對學生學習的地位的尊重和對學生的重新認識上。一位教師說:“過去我們通常用考試成績來劃分好學生、差學生,但研究性學習讓人們看到了學生的潛能和才干,我覺得應該學會重新認識我的學生……”
教科研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捷徑。從前,教師對“科研”充滿了神秘、神圣,覺得遙不可及,可親密接觸之后,才發現科研就在我們身邊,科研是為了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初步知道了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為了更好地研究,很多教師利用業余時間走進課堂,走向社會去拓寬、加深自己的知識領域,去獲取與課題相關的種種信息。自覺投入學習中,知識面大大加寬,分析處理信息能力大大增強。在研究活動中,課題組全體成員都參加了大量的理論學習,承擔課內課外的實驗研究,撰寫了有價值的心得和教案。我們的教師正逐步由“教書匠”向“研究型學者”轉變。在三年的時間里,課題組教師共有2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教學設計)在省、市、區論文評比中獲獎或發表,全體課題組老師的教科研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
十、我們的思考:
我們的課題研究雖然已經進入結題階段,但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目前還仍然處于探索和進一步研究階段,因此,我們覺得今后還需繼續加強研究,解決以下的一些問題。
1.教學時間的分配問題
探究性學習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的進程完全在教師的掌控之中,時間比較容易控制,每一堂課一般都能按教學設計完成。而探究性學習的時間就較難控制,因為學生的能力有較大的差異,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否較快地進入狀態,能否在較短的時間尋找到正確的探究方法,能否在一定的時間內達到探究的目的,教師都很難預料。往往在一堂課中難以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此外,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時間和空間開展探究活動,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壓縮鞏固練習的時間,不利于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和技能。
如何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證知識的掌握,是首先要研究的問題。
2.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的輔導問題
開展探究性學習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在傳統的教學中,他們在教師的傳授下學習尚且還需要教師在課余加以輔導,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去學習知識就更是困難,在探究的過程中他們大多是旁觀者,既不能參與同學們的討論,自己又不能進行探究,也不能理解他人的探究結果,其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如何在探究性學習中對這些學生進行有效的輔導和幫助,使他們也能參與探究性學習并有所收獲,是又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附:
釣魚中心校課題組成員論文(教學設計)發表一覽表
序號
論文題目
作者
雜志名稱
發表日期及刊期
等級
1
解決問題的策略
陳正萍
素質教育論壇
2009第5期
省級
2
角的分類
陳正萍
學問
2009第5期
省級
3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陳正萍
教學創新
2009第5期
省級
4
構建真實互動的課堂
陳正萍
教學研究
2006第2期
市級
5
淺談探究學習方法的運用
陳正萍
教學研究
2007第2期
市級
6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陳正萍
教學研究
2008第1期
市級
7
巧用二進制識別藥品
周亞年
小學生數學報
2007第948期
省級
8
兩道數陣的規律求解
周亞年
小學生數學報
2007第759期
省級
9
試論小學數學問題引探教學策略的理論基礎與行為特征
周亞年
骨干教師培訓班
2006年5月
省級
10
新課的導入選擇
王耀
教學實踐
2009第2期
省級
11
移一移,巧解難題
王耀
新課程教研版
2009
省級
12
解決問題的策略
王耀
新課程教研版
2009
省級
13
分數化小數
李祝梨
當代教育論叢
2008第5期
省級
釣魚中心校課題組成員論文(教學設計)獲獎一覽表
序號
論文題目
作者
主辦單位
獲獎日期及刊期
等級
1
認識圖形
陳正萍
省教育學會
2008年12月
省級
2
軸對稱圖形
陳正萍
省教育學會
2008年3月
省級
3
那次生病之后
陳正萍
小學教學參考
2008年12月
省級
4
認識鐘表
陳正萍
泰州教育學會
2007年度
大市級
5
數學模型與小學數學建模的嘗試
周亞年
省教育學會
2008年度
省級
6
認識方向
李祝梨
省教育學會
2008年3月
省級
7
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忽視說的訓練
徐定華
小學教學參考
2006年12月
省級
8
讓學生做數學學習的人
卞書鑒
小學教學參考
2006年6月
省級
9
激發學習興趣五法
卞書鑒
泰州教育學會
2007年度
大市級
10
解決問題的策略
卞書鑒
省教育學會
2008年3月
省級
11
三步計算應用題
趙增桂
市教育局
2006年度
市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城北小學數學課題《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研究》實驗班研究成果驗收活動
“小學生探究學習方法”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數學課題實施計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案例研究》數學課題結題報告
個人科研工作總結
數學教研組工作計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吉林省| 营山县| 汝州市| 钟祥市| 通州区| 桐城市| 贵南县| 瓮安县| 堆龙德庆县| 武川县| 太湖县| 临汾市| 西盟| 秭归县| 绥中县| 秦安县| 夏河县| 唐山市| 绍兴县| 阳泉市| 遵义县| 神木县| 贵德县| 嵊泗县| 长白| 罗平县| 英山县| 凌源市| 达孜县| 万山特区| 澎湖县| 临夏市| 江门市| 泽州县| 都江堰市| 凤城市| 喀喇| 乌兰察布市| 大兴区|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