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錄于諸葛亮《戒子書》
“淡泊以明志”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淡非真的平淡,是絢爛致極也。
人到中年,相伴的多半是平淡。生活平淡,每日的吃喝作休早已成按部就班的程序化流程;友情平淡,逢年過節時收到的賀電、電郵零落了許多,其中絕少青春期癔癥句型,暖心的只是幾句淡淡的家常問候或網上抄襲的書面語言。平淡是一種理智的無奈。身處俗世,心沖九霄,目光深邃,語氣平平,處驚不亂,成為一種個人素質養成。
淡,是一種至美的意境。高山無語,深水無波。絢麗至極歸于平淡,平非庸人之平,淡非白開水般淡而無味之淡,而是素凈質樸,寧靜深沉,是深沉的執著,是內心的平和,是深度的淡定,是物我兩忘的境界。作為做人的一種準則和風格,它是對人生的深刻參悟,是人生境界的極至表現。
人到中年對目標的追求已成一種堅韌。年輕人的追求是選擇職業和開拓事業,而中年人的追求更是全方位和多層次的。這種追求更多的是在環境壓力下的別無選擇,但必須又得有道德自律,因為至少要給子女做表率。平淡說明我們有了更闊寬的視野,日?,嵤乱押茈y再左右我們的情緒,我們不像剛出校門的年輕人,不必再去工于心計察言觀色,更不必再為刻意揣摩和營造人際氛圍而煩惱,中年人對目標淡如水,我們全力以赴的是人生的成就感和家庭責任。
從容而不急趨,自如而不窘迫,審慎而不急躁,恬淡而不庸俗,也未始不是另一種積極。淡,是一種醒悟和灑脫,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特立獨行而非趨炎附勢,穩重堅韌而不浮華躁動,義無反顧而舉重若輕。
把事業看得神圣,把名利看得輕,寧靜而致遠。淡泊,不經心在意,卻是一種堅守;淡然,無影無形,卻是一種大智慧。淡者質樸、清淡、簡約,無旁斜逸出;無繁榮奢華,有的只是一如既往,節儉奮斗;淡者寬容、謹慎、執著,從不忘乎所以。淡是底色,成就華章。
心靈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輕盈飄逸。正所謂:“人生本如此咸淡兩由之”。在平淡中,我們攝取天露地精、日月風光,成長在大千世界上,生活在蕓蕓眾生中。我們達到了與環境的和諧,淡入淡出,清水芙蓉般的物我同一。
淡,不是平淡無味,而是有取有棄,收放自如,有失有得。一個高素養的中年人應該抱有這樣的人生態度,在社會上盡可能地積極進取,只是內心深處要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一份淡然。有平淡,才有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