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姚看到滴滴要重啟順風車時,一下子從辦公室的椅子上站了起來,他尋思著,已經300多天沒有開順風車,為此,他出門上下班或者辦其他事情,由于不像往常一樣有順風車的乘客帶,而多花了2000多元。
在滴滴順風車下線的這近一年時間,老姚也嘗試過用嘀嗒拼車和哈啰順風車,可是,這兩個平臺的用戶少的可憐,就算有,也是需要繞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去接。“那還玩個球,倒貼油費好咯。”生性耿直的老姚,談起來一臉無奈,在他的印象里,沒有哪個順風車的平臺能夠能夠超越滴滴。
盡管滴滴順風車能補貼點油費,但是在跑順風車的過程中,老姚并不是十分順心。
“有次我去雨花臺辦事,帶了一個順路的客人,他去南京南站接人,我對進站口比較熟,說把他放在進站口,他下來后走過去一兩百米就能到接人的地方了,可是他不愿意,非讓我停到P3接站口,我對路不熟怕耽誤自己的事情就沒同意,后來卻被投訴了,給了個差評。”提及往事,老姚似乎挺氣憤的,“我這不是專車快車,能跑兩三公里去接他算不錯了,這哪叫順風車,這叫受氣車。”
一提到順風車的乘客,老姚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還有一次和老婆出去吃飯,帶了個順風車,結果人家又把我投訴了,我明明選項里就選了車里已有2人,然后乘客就投訴我拼車,我和我老婆出去吃飯順路接個單,難道要把我老婆趕下去單獨帶他?”
“有次接一個乘客,到蘇寧易購總部大樓,我過去了沒見到人,打電話說又在塔樓,去了又說在對面的諾福特酒店,最后等我到了地點,乘客取消了訂單,這氣的我都想把車砸了。遇上這樣的乘客,真是我倒了八輩子的血霉。”
“還有更氣人的,接單要求十分鐘到他地方,火急火燎的趕過去,結果人家取消訂單了,打電話拒接,賠的三塊錢連拼多多5塊錢的省錢月卡都買不起。”
對于老姚說的這些事情,我完全表示可能,因為我聽說過有乘客讓順風車司機送到單元門口的事情,有訂單是2人實際上4人的事情,還有化妝讓順風車司機等了半個小時的事情。
我又問老姚,又沒有經歷過一些正能量的乘客。
老姚想了想,告訴我曾經一個特別難忘的經歷:“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路上下著雨,路上堵車20多分鐘才到乘客地點,乘客是個孕婦,站在原地等了我二十分鐘,后來沒有怪我,還給我買了瓶水,等送她到了目的地,我給她免單了,雖然沒有掙到錢,但是心里感覺特別溫暖。”
而今滴滴順風車即將重新上線,從內心來說,老姚還是期待的,他覺得上線算是眾望所歸,順風車的環保、方便、價廉,共享等優點有目共睹,不能因噎廢食。漏洞的掃除不會一蹴而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希望可以逐步完善,新興事物的發展需要社會給予一定的包容。
老毛和老姚一樣,對滴滴順風車是又愛又怕,愛的是能給自己分擔一些成本,怕的是又遇到一些讓自己頭疼的乘客。
我問老毛,第一次開滴滴順風車的時候是什么感覺。
老毛說,很興奮,覺得這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到達乘客地點之后,忘記了點“到達乘客起點”,等到達目的地后才點確認,結果讓老毛吐兩升血的是,乘客居然把訂單取消了……沒錯,就是取消了,等于第一次跑單白跑。
這個事情老毛一直記了兩年,從那之后老毛習慣了到地點就按“到達乘客起點”。
但是飯照吃,覺照睡,坑照有。“一次接待一個顧客,去到他的小區接他,小區保安不讓進去,他非要我進去去樓下接他,沒辦法進不去,在小區門口停車等待20幾分鐘,等待的結果是被取消訂單,被投訴說我不到指定地點去接他,我向客服反應也一樣被減信用點,過幾天還收到兩百元交警部門的違法停車罰單。”老毛覺得這單做的也挺虧的,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不接單。
對于此次滴滴順風車做了這么多的準備,蟄伏近一年才復出,又強化了流程(注冊、發布行程、確認同行、行程中、行程后,還有女性專屬保護計劃)。老毛認為,滴滴現在已經不是在做一個出行公司了,而感覺好像在很努力的,重新架構這個社會相處規則。滴滴再怎么優化,都是表面上的功夫,每個人的內心控制不了的,當人被罪惡沖昏頭腦的時候,還能控制的了誰?一個謹守道德標準的人又怎會需要這般限制?
是的,如果心術不正的人,上線再多規則都于事無補,也不管是網約車和正規的士,如果一旦有亡命徒后果都一樣,在犯罪人眼里到處都是機會,就像法律再完善也會有漏洞。關鍵是看如何去處理這些漏洞,怎么彌補漏洞帶來的傷害。
而新措施,滴滴方面也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是否能夠真正的在現實中發揮出有效的作用,還需要觀察滴滴后續的行為。
根據去年的數據,滴滴順風車每年的出行次數達10億次,2017年給滴滴貢獻的凈利潤是9億,所以,滴滴本身也并不希望順風車這個重點項目失流。
『于見』覺得,滴滴順風車什么時候上線不重要,重要的是經歷了那件事,滴滴已經做了很多措施使得最大限度的避免類似事情再次發生。而如今大張旗鼓的開發布會聽取大家意見,其實滴滴心里早已經想好了開通的日期,只是通過發布會試試大家的反應。
當然,作為一個商業公司,就應該掙錢,不掙錢就沒人干;沒人干,社會只能退步。會影響到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等等。如果每家商業公司都不注重利潤,那會有文化的繁榮,會有社會的進步嗎?因此,尊重商人、尊重商業、規范市場、監管到位,這才是應該做的。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