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汽車安全標桿,沃爾沃的故事從1927年的瑞典哥德堡市開始。
在那里,沃爾沃推出自己的第一款量產車型OV4,卻因為采用敞篷結構設計,未能考慮到瑞典當地其后而受到市場冷遇。
直到后來推出第二款車型硬頂轎車PV4,才靠著兩年售出694輛的成績打了翻身仗。
讓沃爾沃發展步入正軌的,是1929年推出的六缸發動機車型PV651。在1935年收購Pentaverken發動機公司后,沃爾沃在瑞典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福特汽車在1999年以64.5億美元代價收購,后來卻因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深陷運營虧損泥潭不能自拔,不得不甩賣旗下品牌資產,其中沃爾沃汽車在2010年僅以18億美元代價出售給吉利汽車,相比當初收購價64.5億美元縮水超七成,福特堪稱沃爾沃發展歷史上的老冤家。
吉利和沃爾沃的十年之路
2020年3月28日,是吉利并購沃爾沃10周年,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家說起沃爾沃汽車,都會提一句吉利的原因。
吉利當年收購沃爾沃,足以稱得上一場蛇吞大象大戲,李書福的拼命三郎心態讓沃爾沃絕處逢生,尤其是在中國市場躋身二線豪華車陣營。
到2018年銷量達到13萬輛,全球銷量則超過64萬輛,品牌價值則由當初18億美元,飆升至180億美元,同比漲幅超過100%。
自從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以來,得益于吉利汽車在渠道和產能上給沃爾沃帶來的便利,沃爾沃汽車在華以及全球的銷量也是連年增長。吉利收購沃爾沃以來,沃爾沃的年銷量已經連續6年大幅上漲。
實現盈利只是一個前菜,重頭戲是在2019年全球銷量突破了70萬輛,累計銷售達70.54萬輛。打破了1993年以來的最高銷量記錄,可以說吉利是沃爾沃復興之路上的大恩人。
依托于吉利在國內本土化的優勢,沃爾沃和吉利還聯合推出新品牌領克,進軍國產高端市場,領克全品牌2018年銷量超過12萬輛,幾乎追平沃爾沃全年銷量,更讓長城WEY成為手下敗將,在國產車高端市場立下了威名。
十年時間,沃爾沃汽車銷量從33.48萬輛增長至2020年66.2萬輛,中國市場亦成為沃爾沃目前最大的單一市場。
配備內燃機的汽車沒有未來
“配備內燃機的汽車沒有未來?!?/span>
沃爾沃對電動車的未來充滿憧憬,甚至計劃在2030年徹底淘汰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所有內燃機汽車產品。這意味著,10年后的沃爾沃將告別燃油車,徹底成為一個純電品牌。
然而,以沃爾沃的電氣化發展現狀,距離如此激進的計劃還十分遙遠。
沃爾沃旗下首款純電動汽車亮相的姍姍來遲,而脫胎于沃爾沃旗下專攻電氣化高性能部門的電動車品牌極星,銷量也一言難盡。
10年后徹底告別燃油車,頗有些“孤注一擲”的意味。但除此之外,沃爾沃似乎別無選擇。
沃爾沃向電動化轉型時想靠著兩只翅膀,一個是靠極星,一個是靠自己的混合動力汽車。
然而如今,極星的發展談不上樂觀,混合動力汽車也不爭氣。
2017年,沃爾沃旗下專攻電氣化高性能的部門從沃爾沃分離,取名為極星,正式成為全新、獨立的電動車品牌。
把極星獨立出來的初衷在于,沃爾沃希望借著新能源的東風,改變自己傳統汽車形象,用全新的標簽打造新品牌,往高性能電動車方向發展,與特斯拉同臺競技。
可惜,試圖用兩只翅膀飛起來的沃爾沃,沒能飛起來。
極星并未如愿承擔起沃爾沃高性能電動車品牌的夢想,2020年全年極星累計上險量僅365輛。
在產品方面,極星與沃爾沃“一脈相承”的品牌定位,是導致極星銷量表現不佳的一大原因。
極星1能看出沃爾沃S90的影子,幾乎完全一致的內飾、中控屏、雷神之錘大燈,讓人有一種花145萬買了一輛沃爾沃的感覺;而極星2則與沃爾沃40.2概念車的設計不能說很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獨立出去的極星,核心賣點仍是環保、性能等特質,這種理念也與沃爾沃極其相似。只要沃爾沃推出純電車型,必定和自己孵化的極星撞個滿懷,自己的電動車業務和旗下的電動車業務重合,這并不利于極星的發展。
另一方面,沃爾沃對極星的撥款也不算大方,這使得極星在工廠建設、零售網絡搭建等方面進度緩慢。這一點在沃爾沃財報中也得以體現。
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極星虧損額達到5.2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3.8億元)或許為了改善現金流,最近有消息稱極星正在推進融資事宜,未來或將IPO。
極星品牌首席執行官托馬斯·英格拉特也證實,極星中長期發展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向IPO和股市敞開大門。
比特斯拉還早觸電
但事實上,沃爾沃可謂是“觸電”最早的豪華品牌。
早在1992年,沃爾沃便推出了ECC車型,開始了電動化探索,推出了ECC車型。這款車采用燃氣渦輪+電動驅動,不僅如此,整車還由可回收材料打造。
2007年,就在歐洲對汽車電動化嗤之以鼻時,是沃爾沃發布了C30 Electric,站出來力挺電動車。該車搭載了“DRIVE”動力總成技術,采用中置電池組,續航里程達150km,使用家用充電樁僅需8個小時即可充滿電。
那個時候,特斯拉僅成立三年多,旗下第一款汽車產品Roadster也沒發布。
沃爾沃還是第一個站出來明確停產傳統燃油車時間的傳統車企。2017 年 7 月,沃爾沃宣布將在 2019 年后停產燃油車。
只不過,沃爾沃做的只是嘴上功夫。在提出“停產燃油車”時間表后,沃爾沃的電動車項目并未提速。直到2019年10月,沃爾沃才推出首款純電動車XC40 RECHARGE。
與此同時,其他新能源車企卻加快了步伐。
2017年,特斯拉在華成立分公司,當年創下銷售2萬余輛電動車的成績。2018年,奧迪e-tron完成中國首秀。不久后,奔馳EQC在華亮相。
而沃爾沃的XC40 RECHARGE不僅亮相較晚,還是一款“油改電”車型,其基于沃爾沃XC40燃油版車型開發?!坝透碾姟钡漠a品從誕生之始就存在續航短、充電慢、底盤不穩定、操控性差等短板。
2020年,沃爾沃XC40 RECHARGE銷量僅為87輛;2021年1月,其銷量為51輛。
難產的IPO
眼下,吉利正在考慮重啟子公司沃爾沃的IPO計劃,沃爾沃的估值可能在200億美元左右。
吉利控股最快將在今年就磋商好沃爾沃的IPO,并考慮包括斯德哥爾摩和阿姆斯特丹的潛在上市地點。
目前IPO籌備尚處于初級階段,潛在估值等細節可能會發生變化。而沃爾沃汽車也將研判各種IPO方案,如果需要,將在適當的時候進行監管披露。
之前,吉利控股在2018年進行了沃爾沃汽車的IPO籌備,但投資者對其高達300億美元的估值猶豫不決,隨后沃爾沃上市路不了了之。
上市難不僅僅是因為估值太高,而是沃爾沃值不值得這個估值。
眾所周知,在降價方面,沃爾沃下得了狠手。大幅降價暫時換來了沃爾沃銷量上的上漲,但卻使其品牌力大打折扣,而且拉低了其品牌形象。
大幅拉低品牌形象的還有沃爾沃的技術的不斷下放給吉利,如此一來,無疑會大幅拉低其品牌形象。
降價、技術下放,無疑使沃爾沃將豪華品牌的尊嚴與價值都遺失殆盡。
同時,更使得消費者對這一品牌的信心大減。隨著品牌力的下滑及消費者信心的下降的后果便是,沃爾沃銷量增速的大幅放緩。
產品品質上,沃爾沃也開始走下坡路。
雖然沃爾沃一直標榜自己的安全性,但頻繁出現的質量問題及多次大規模的車輛召回,已將沃爾沃“安全”的標簽撕得一干二凈。
僅2020年一年,沃爾沃就召回四次,涉及車輛超過53萬輛。而且其中因安全帶存在隱患而召回的車輛就高達24.5萬輛。
沃爾沃作為三點式安全帶的發明者,最終卻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栽”了跟頭,這不得不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沃爾沃。
而沃爾沃多款主銷車型出現的“低頻共振”問題,也使得其口碑下滑。
當然,廠家更沒有拿出一套有效的方案給予解決,而該問題依然長期困擾著眾多沃爾沃的車主。如此的質量,讓人很難將沃爾沃與“安全”標簽再度掛鉤。
隨著品牌形象每況愈下,品牌力大打折扣、質量問題頻繁出現,沃爾沃未來的路顯得愈發艱難。
隨著競爭的加劇,未來沃爾沃哪怕順利上市,也要擔心股價的問題。
完 同步更新以下平臺 雪球 丨 搜狗號 丨 人民號 丨 新浪看點 藍鯨財經 丨 同花順財經 丨 鳳凰號 丨 艾瑞網 螞蟻財富 丨 中金在線 丨 云掌財經 丨 企鵝號 界面新聞 丨 澎湃 丨 品途網 丨 科技先生 富途牛牛 丨 老虎證券 丨 Twitter 丨 大風號 潮起網 丨二牛網 丨 大魚號 丨 易車網 丨 鈦媒體 百家號 丨 今日頭條 丨 搜狐號 丨 網易號 丨 財富號 新浪博客 丨 價值中國 丨 CnBeta 丨 騰訊博客 丨 虎嗅網 天涯論壇 丨 新浪微博 丨 脈脈 丨 封面新聞 丨 天極網 商業新知 丨 一點資訊 丨 通信人家園 丨 嗶哩嗶哩 丨 知乎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