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明宇心理咨詢工作室為您提供家庭教育講座、青少年考前減壓輔導、一對一心理咨詢、情緒管理、親密關系、個人身心靈成長等學習課程。所設置的內容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眾平臺發布優質文章與您共享!
近期,網上流傳的一個很火的視頻中,弟弟打了姐姐,姐姐也把弟弟打哭,并教育弟弟說:“你打別人,別人也會打你;你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你對別人怎么樣,別人就會對你怎么樣?!?/span>
視頻一經傳開,引發一片網友熱議,有關熊孩子打人、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如何健康成長的問題也被重新提了出來。
小孩子為什么愛打人?如果經常出現推搡同伴,或者打家長,掐人等情況,表現的特別有攻擊性,家長們該怎么辦?
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會如此叛逆,甚至將拳頭揮向自己的父母呢?有數據表明,孩子90%以上的暴力行為都是跟家庭成員學來的:
和孩子做游戲時,必須讓孩子贏,孩子輸了就又哭又鬧。不論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會在第一時間無條件滿足。孩子心里有了負面情緒,也任由他肆意發泄,偶爾動手打了父母幾下,也就當孩子太小不懂事給翻片兒了。這樣孩子長大后必然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稍有不順心就喜歡用暴力發泄來解決問題。
孩子從小不論做錯了什么,哪怕可能只是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就遭來一頓打罵。孩子雖然還沒有反抗的能力,但總有一天會長大,當他發現自己的能力已經可以反抗父母,甚至能對父母施加暴力時,再面對父母的棍棒教育,可能就會反抗。這時候父母已經無法再用單純的暴力“制服”孩子,孩子便能從暴力行為中得到滿足感。這就是孩子對父母教育方式的效仿。
1歲左右
給他安全感
如果你發現自己家里不到1歲的小寶貝總愛用手抓、掐人,那么先別急著給孩子貼上標簽。一方面,要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供手部探索的玩具。一方面,當孩子有“打人”動作時,輕輕握住孩子的小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逗逗他玩。
3歲左右
內化情緒,給他一個替代選項
自我意識萌發,是培養寶寶獨立自主意識的重要時期,這階段的寶寶遇到不順意的事情會引起應激反應,出于趨利避害的心理產生攻擊性行為。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帶著情緒地“打人”,別反應過大,或者大怒。孩子只是還沒學會用別的方式去發泄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把他的這種發泄方式內化到游戲中去。3歲的孩子可以溝通了,這個時候孩子打人,父母要明確告訴孩子:寶貝,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6歲左右
引導他用其他辦法解決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里常常通過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并且遭到其他小朋友家長的投訴,或者老師的種種不滿,父母必須要把這件事情當作一件大事情去處理了。
學齡前兒童社會性發展較充分,心智發育基本穩定,此階段的打人行為是有意識行為,甚至攜帶暴力因素。那么父母就需要不斷地跟孩子重復,幫其建立新的行為方式,并給予他一定的時間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