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學名:Dianthus caryophyllus),拉丁語學名:Dianthus caryophyllus ,英語名字:grenadine或clove pink,carnation ,又名獅頭石竹、麝香石竹、大花石竹、荷蘭石竹,為石竹科石竹屬的植物,分布于歐洲溫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湖北等地,原產于地中海地區,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康乃馨包括許多變種與雜交種,在溫室里幾乎可以連續不斷開花。1907年起,開始以粉紅色康乃馨作為母親節的象征,故今常被作為獻給母親的花。純天然康乃馨產于云南高寒地區,海拔3000米以上,無任何雜質感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治虛勞、咳嗽、消渴等功用。是饋贈親友的好補品。
香石竹,亦稱
康乃馨,它作為花卉名稱,是英文Carnation一詞的音譯詞。“康乃馨” 該詞直接借自法語carnation‘flesh color’(肉紅色的),而法語carnation則源自拉丁語caro / carnis‘flesh’(肉)。15至16世紀時,美術家用carnation來表示“肉紅色(的)”。此后不久,一種肉紅色的花也被命名為carnation,漢語作“(麝)香石竹”或音譯為“康乃馨”,盡管這種花不全是肉紅色的,也有其他顏色的,但carnation一直作為該花的花名沿用至今。
它是一種大量種植的石竹科、石竹屬多年生植物,是玫瑰的一種。通常開重瓣花,花色多樣且鮮艷,氣味芳香。
康乃馨是最受歡迎的切花之一,可供作插花、胸花等。1907年,美國費城的賈維斯(Jarvis)曾以粉紅色康乃馨作為母親節的象征。而在歐洲,康乃馨曾被用來治療發燒,在伊利莎白時代亦曾被用為葡萄酒與麥酒的香料添加劑,以代替價錢較貴的丁香。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莖叢生,質堅硬,灰綠色,節膨大,高度約50㎝。葉厚線形,對生。莖葉與中國石竹相似而較粗壯,被有白粉。花大,具芳香,單生、2-3朵簇生或成聚傘花序;萼下有菱狀卵形小苞片四枚,先端短尖,長約萼筒四分之一;萼筒綠色,五裂;花瓣不規則,邊緣有齒,單瓣或重瓣,有紅色、粉色、黃色、白色等色。花期4月至9月,保護地栽培四季開花。
喜陰涼干燥,陽光充足與通風良好的生態環境。耐寒性好,耐熱性較差,最適生長溫度14--21℃,溫度超過27℃或低于14℃時,植株生長緩慢。宜栽植于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石灰質土壤。喜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