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 23
羅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國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這一天估計給當時的美國人留下了很多恐怖的陰影,這一天在美國被稱為黑色星期四。再次之前的美國一片歌舞升平,經濟看似非常的繁榮。但是卻爆發了計劃之外意料之中的經濟危機,這就是羅斯福新政的背景。
羅斯福照片
1939年的夏天,美國通用公司的股票飆升,從268升到391,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也在上升。那時候人們見面的話題不是最近過的怎么樣啊之類的,而是你買了買那個股票,哪支股票又上升了這樣的話題,除了股票人們似乎都不能談論別的東西了,太多人在股票中受益。人們就陷入這種股票持續上漲經濟看似一片大好的泡沫中,直到這一年的9月份,美國財務部的部長還信誓旦旦的跟民眾保證,大意為:你們放心啊,盡情的享受,咱們美國的經濟會一直這么繁榮下去的,你們每一個人都能變成富翁的。
但是悲劇就這么無情的發生了,這一年的10月24日,美國的金融界徹底的崩盤了,股票在一夜之間從頂峰滑落低谷,價格下降的速度甚至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可見速度有多快。從股票市場的崩盤開始美國就進入了長達四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經濟危機爆發,而且這次經濟危機的影響范圍非常之大。美國也從一個繁榮的國家變成一片苦海,就在這時,羅斯福站了出來,這就是羅斯福新政的背景。
羅斯福新政時間
羅斯福新政時間要從他上位的第三天算起,并且從時間上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從1933年到1935年初算是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就是緊急救濟,從1935年到1939年算是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人物主要是鞏固。
羅斯福照片
1929年10月24日是美國歷史上的黑色星期四,美國金融全面崩盤,經濟進入大蕭條時期。一共有86000家企業破產,5500家銀行倒閉,全國的景榮完全陷入窒息黑暗的狀態。失業率從150萬以下子飆了10倍之多,農業產品的價格急劇降低,甚至出現滯銷的情況,國內經濟狀況非常的糟糕。全國上下都出現不滿的情緒,紛紛要求改革。希望有一個強大的政府能幫助美國走出這種困境,消除經濟危機帶來的危害。
羅斯福在和胡佛競選中高票勝出,羅斯福以新政為競選口號得到了很多民眾的支持。羅斯福在成為總統的第三天就著手新政的實施。由于經濟的大蕭條是由于瘋狂的投機活動引起的,所以羅斯福就決定從整頓金融入手。3月9日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為了讓人們恢復對銀行的信任,重新建立銀行的威信恢復榮譽。也為之后工業生產力的恢復提供一些幫助,有利于促進整個美國經濟的快速恢復。
羅斯福新政時間非常及時,在上位之后立刻就采取新政的措施,這一舉動也讓美國民眾得到了很多信心,以及一些選舉羅斯福的美國公民心理得到慰藉。
羅斯福新政的作用
羅斯福新政是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帶來的嚴重危害而所采取的一系列社會經濟政策的總稱。它原本就是在美國為難之時應運而出,是對于經濟危機所做出的最快速及時的調整政策。羅斯福新政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他逐步的將美國帶離了經濟危機的大漩渦之中。
羅斯福照片
具體的來分析一下羅斯福新政的作用:首先他使得美國經濟避免了徹底的大崩盤,沒有讓整個國家宣布破產,幫助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其次在美國民眾對于美國政府感到失望,對美國自由民主的制度失去信心的時候,猶如一劑強心劑一樣打在美國人民的心坎,使得他們重新恢復了對國家制度的信任,從而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主義的道路。假如沒有新政美國可能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像法日意一樣走上法西斯主義的道路,這不僅對于美國民眾,對于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新政很好的避免了一場更大的浩劫。并且美國在那樣的危機環境下并沒有爆發更多的動蕩時間,也沒有爆發戰爭,這也要歸功于新政,是羅斯福新政的作用才使得美國在那一時期相對平穩。這也為后來美國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創造了非常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戰以后美國的經濟發展方向。
羅斯福新政的作用還不僅僅在美國國內,它也影響了一部分資本主義國家,為同處于艱難時期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很多經驗。
羅斯福新政的實質
羅斯福新政采取了很多措施,涉及的領域眾多,工業、農業、金融、以及社會救濟公共事業等,但羅斯福新政的實質就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即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羅斯福照片
在當時的背景之下,誰能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危機帶來的蕭條與苦難,誰就能夠得到支持。美國政府在當時的作為給了美國民眾很大的信心,對于美國自由民主制度又重新建立了信心。果不其然羅斯福新政也起到了很多的作用。新政開始實施就緩解了經濟危機的嚴重后果,改善了一部分美國民眾的生活,雖然新政并沒有從本質上消除經濟危機,當然想一次性徹底消除經濟危機基本就是不可能。但至少讓美國從經濟低谷中走了出來,并且加速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到1933年夏天和1934年春季的時候,美國經濟已經小幅度的開始回升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兆頭,也是美國民眾愿意看到的,這不僅給了美國公民們信心,也給了政府對于新政實施的信心,更加有利于新政的下一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