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說說,現在什么情況。
昨天有中文新聞,說亞馬遜雨林大火,已經燒了十多天。
今天去看了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數據,發現已經沒在燒了。
然后看了一下6月和7月的燃燒地點圖對比:
可見,7月在亞馬遜森林的火災爆發點比6月多了不少。
并且最近5天的數據顯示,衛星觀察到的火災爆發點是異常高的,尤其是17號的時候。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會發現18號之后爆發點在逐漸遞減,換言之前幾天里確實有嚴重火災。
所以是真燒了,但到底有多嚴重呢?
INPE報告稱,2019年1月至8月期間發生的野火數量(超過7.2萬起)創下了紀錄。上周發生了9500多起火災。
與此同時,由于大風和過量的火災煙霧,圣保羅的居民實際上經歷了停電,當地時間周一下午3點,天空變暗了大約一個小時。
這些照片拍攝時間在17號~20號之間,20號看來已經燒完了。
所以有可能是月初發生火災,17號最嚴重,然后一直燒到18、19號。
————————————————
大火是確認無疑了,那么亞馬遜森林火災,會對整個地球生態產生什么影響呢?
可能大家覺得,燒那么一兩次,森林會有自己的恢復能力,不用太擔心。
但一份亞馬遜森林火災的影響研究顯示,大家對于亞馬遜森林的恢復能力可能高估了。
9年沒燒過的區域
9年燒過1次
9年燒過2次
9年燒過3次
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偶發性森林火災會導致森林結構和成分的劇烈變化,每發生一次火災,森林成分就會發生級聯變化。
簡言之,哪怕是偶發的火災也會造成森林退化,大樹變小樹。
熱帶雨林最主要作用是什么?
不是產氧!是固碳!
雖然亞馬遜雨林有約1.6萬個樹種,但研究人員發現只有182個樹種在固碳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其固碳量達到總量的一半。這一成果被刊登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熱帶雨林覆蓋面積達53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碳循環的重要環節,它擁有全球陸地植被碳儲量的17%,固碳量比其他陸地生態系統更多。
此外,一項獨立的研究顯示,全球森林碳排放可能被低估了,這是由于被砍伐的樹木腐爛分解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評估認為,林業、農業和土地利用變化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幾乎占到人類活動排放的四分之一。
亞馬孫雨林正在發生變化。一項基于 321 個森林觀測站數據的新研究表明,樹木死亡率在不斷提升:每年每公頃損失大約 11棵樹,而 1985 年時為 7 棵。
與此同時,原本因高度而占優的巨樹,受全球變暖影響,在越發嚴峻的干旱考驗面前疲態盡顯。后果十分嚴重:與 1990 年代相比,原始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已經下降了 30%。
所以有人說什么氧氣來源于藻類的,不用管這破森林的說法,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氣候變化。
————————————
今年,從西伯利亞、格陵蘭島到加那利群島,全球各地都發生了毀滅性的森林大火,9000人被迫撤離。
大家都覺得是全球范圍內的異常炎熱天氣造成的,而人類是罪魁禍首。
巴西總統賈爾·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于2019年1月上任,在他的領導下,森林砍伐速度很快。
在過去的八個月里,博爾索納羅(又名“電鋸隊長”)履行了選舉前的承諾,放松環境法規,向采礦業和農業開放了大片森林區域。
與此同時,他將巴西主要環境機構的預算削減了24%——根據《紐約時報》的計算,這一決定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什么環境機構的執法行動在6個月內減少了20%。
不出所料,森林砍伐率因此急劇上升。上個月,這一數字比2018年7月高出278%。這很難讓人不聯想高火災發生率與博爾索納羅的執政有關。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