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耳朵辨疾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視耳好惡,以知其性’的說法。中醫中早就有通過觀察耳朵的色澤、形態的變化來輔助診斷及鑒別病癥的方法。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當身體出現問題時,耳朵的相關區域也會出現反應。
正常人耳朵紅潤而有光澤,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耳朵干枯沒有光澤,可能是由于機體腎精不足;耳朵顏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惡風,手腳冰涼;耳朵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常見于肝膽火旺或濕熱;耳廓干枯焦黑,多發于傳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點狀或片狀紅暈、暗紅、暗灰等,則有可能是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表現。
形態變化望耳的另一個內容是觀察形態變化。耳朵薄而小的人,多為腎氣虧虛;耳朵局部有結節狀或條索狀隆起、點狀凹陷,而且沒有光澤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質性疾病,如肝硬化、腫瘤等;耳朵局部血管過于充盈、擴張,可見到圓圈狀、條段樣等改變的,常見于有心肺功能異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若耳內流膿,伴有耳部紅腫熱痛,聽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現,中醫認為,這是風熱上擾或肝膽濕熱。
如果耳朵局部有結節狀或條索狀隆起、點狀凹陷,多提示有慢性器質性疾病,如肝硬化、腫瘤等。耳朵局部血管過于充盈、擴張,可見到圓圈狀、條段樣等改變的,常見于有心肺功能異常的人,如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
專家提醒,望耳只是中醫“望診”的一部分,判斷身體健康狀況、診斷疾病,應當結合全身的其他表現。即使平日里自己觀察,也不可盲目照書診斷,杞人憂天。
耳朵大小或與壽命有關
民間一向把耳朵大作為有福氣和長壽的象征?,F代醫學觀察表明,耳大與長壽確實有一定關系。
1、耳大者腎氣健
古人認為腎開竅于耳,故耳大是腎氣健的征象,腎氣足則壽長,所以欲想長壽健康,護腎很重要。
2、壽命長者耳朵長得大
現代研究認為,人和其它哺乳動物一樣,成年后雖然全身和內臟的生長發育停止了,但耳朵卻是惟一的例外,它一輩子都在不斷長大,平均每10年長1.4~2.2毫米。雖然其增長的速率很不明顯,但確實是在增長的,這與身體的器官有一定關系。由于耳廓的長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長,因此老年人的耳朵比青年人的確實要大。從這個觀點看,長壽者并非是耳朵大了壽命才長,而是壽命長了耳朵才長得大。
簡單五招捏出健康
耳朵上的穴位比較復雜,但若有頭疼、失眠的小病,我們可以自己按摩穴位輔助治療。
1、打嗝按上耳窩
上耳窩,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當于人的腹腔,按摩此處有助于消化,并有強腎健脾之功。打嗝,中醫稱為呃逆,就是由于脾胃處虛弱,以及生吃不良食物、暴飲暴食引起的胃氣上逆。
2、牙齦腫痛按耳垂
耳垂相當于面部,當因“上火”導致牙齒、牙齦腫痛,或臉上長小疙瘩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去醫院在耳垂上點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經常按捏耳垂還能美容養顏。
3、四肢疼痛揉耳輪
耳廓的外周耳輪相當于軀干四肢,頸肩腰腿痛等軀體疼痛患者宜多按壓耳輪。
4、失眠上下耳窩都要按
失眠,中醫稱“不寐”,它是由心、脾虛弱造成,可按揉下耳窩中的“心”、及其上方上耳窩中的“脾”兩穴位??蓪⑹持阜诺蕉滋?,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
5、心絞痛按下耳窩
耳朵不同的穴位,對應著不同的臟腑,我們如何按摩耳朵才能達到保健養生的功效?
1、摩雙耳: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復按摩背面,反復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2、摩耳輪: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疾病。
3、鳴天鼓:兩掌分別緊貼于耳部,掌心將耳孔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叩擊頭后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不僅養生保健,而且對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療效。
4、拔雙耳:兩食指伸直,分別伸入兩耳孔,旋轉180度,反復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鳴響,一般拔3~6次。此按摩耳朵養生方法可使聽覺靈敏,并有健腦之功,對于神經衰弱、健忘等疾病有一定療效。
5、拎耳屏:雙手合指放在耳屏內側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按摩耳朵養生的方法可有效治療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6、推耳后:用兩手中指指面,分別置于兩耳后,沿翳風、瘛脈、耳殼后、顱息上下來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膚發熱。此法具有滋腎養肝,降低血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