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增程式電動汽車定義為了延長續航里程,最樸素、最直觀和最現實的做法是增加一套發電系統,它既可以給電池充電,同時還可以直接給主驅電機供電,達到直接驅動主驅電機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輔助電動力單元。盡管增加了一套額外的裝置及附件系統,但由于電池電量的減小,一般約為純電車的1/3左右,整車的制造陳本可降低10%左右。除了可有效解決里程焦慮問題外,增程式電動車還解決了目前純電車固有的充電難、安全性差和成本高等問題,所以被公認是向純電車過渡的有效技術方案之一,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針對輔助動力單元通常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有非常嚴格的排放要求,不能超標,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要求;二是不能有機械動力的連接,所以為什么說增程式電動汽車仍然是電動汽車。客觀上講,用于增程式電動汽車的輔助電動力單元,目前技術上比較成熟是基于內燃機的發電系統,其他技術也可以用于增程目的,如燃料電池、空壓機、飛輪等,只要能發電,都可以考慮。圖二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結構架圖,右上角綠色方框圖代表的是輔助動力單元(Auxiliary Power Unit),在業內大家都叫它增程器。如前所述,這個增程器可以采用各種各樣的能源,但從技術成熟度來看,還是基于燃油發動機的增程器比較容易實用化和產業化,圖二所示的正是基于燃油發動機的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基本架構。增程器內部有兩個最主要的單元:發動機(Engine)和發電機(Generator),它們有各自的控制單元器,EMS以及GCU。右上角APU是增程器控制器,用于控制整個增程器,當電池電量不夠時,它可以啟動發動機,由發電機向電池充電,同時給主驅動電機提供電動力。APU的另一個主要功能是優化發動機和發電機的工況,保證增程器的高效運行,這在增程式控制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圖二 增程式電動汽車架構 2、增程式電動汽車 vs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之間,到底哪一個更好,在產品路線層面上國內外都存在分歧,尤其是對增程式電動車技術路線褒貶不一。我們做了一些比較工作,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一下,盡量爭取客觀一些,最終結論由大家自己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