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坐在壞位置的哥哥,做出了他的選擇。?
他開始疏遠家庭,疏遠母親、疏遠弟弟。?
直到三年前,弟弟因故丟了工作,流落他鄉。?
兩個人,都離開了家。一個刻意疏遠,一個不得不走。”?
上面這幾句,摘錄自剛看到的一篇寫二胎的文章。所謂的哥哥處在壞位置,則是指哥哥從小到大,生活中一直被要求讓著弟弟,甚至兩個人同時生孩子的情況,媽媽都是選擇了給弟弟帶孩子,而不是給哥哥帶孩子......種種原因,哥哥一直覺得媽媽偏心,更愛弟弟,哥哥拿媽媽沒辦法,于是,最后選擇了疏遠母親疏遠弟弟疏遠家庭。?
這篇文章,還讓我想起最近弟媳建波帶我看的一個電影,電影名字一時忘了,內容是,父母一紙遺囑把所有財產留給了弟弟,憤恨難平的哥哥,因為這份不公,蓄意追殺弟弟弟媳一家。?
還想起前段一個因為父母不公,得了抑郁癥的廣州女子對我的哭訴:都是兒女,我甚至比我哥哥嫂子對父母更盡心,哥哥每個月只是給父母一點錢,而我是又出錢、又買父母日常所需、又照顧父母,可當我最后聽聞父母要把廣州一套房子全部留給哥哥而表示不滿時,爸媽卻說我不懂道理,說我理解也得理解,不理解也得接受,財產是他們的,他們有處置權。可我也是女兒啊,也是他們親生的,法律都規定兒女平等有同樣繼承權,為什么我的父母只講傳統,卻絲毫不顧及法律與我的感受?現在我要一半房子的心思我哥嫂也知道了,我哥嫂因為我要爭一半房產覺得我冷血、不講感情、不講道理、不要臉,而我對我哥嫂也是一樣的感覺,本來很好的感情現在冷若冰霜了!如果父母將來真的一紙遺囑把房子給了我哥哥,我這輩子恐怕再不會與我哥嫂來往了。?
在我的朋友里還有一個例子,父母癱瘓臥床時,上十年如一日,照顧父母的都是弟媳婦,而一朝父母撒手,第一時間要求平分財產的卻是嫂子。弟媳婦不平衡了,連法律都規定,多照顧父母的可以多分,少照顧父母或者不照顧父母的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則憑什么,上十年父母病重你家不照顧,現在分財產卻要求平分。我照顧父母不是為了分財產,但是,法律既然為懲戒不孝的人留有規定,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就是不能如你愿!最后,上了公堂,可是,最后嫂嫂卻手拿一份父母要求平分財產的遺囑嘴角帶著笑!遺囑一鑒定還是真的!連法官事后都遺憾的說“有些老人,是在助長這個社會的不良風氣!”原本準備打完官司等待哥嫂反省完畢,還照樣跟哥嫂平分財產的弟媳婦,氣得勒令全家人一輩子與哥嫂家老死不相往來!兄弟情誼就此完結。?
.......?
生活中,電視里,太多兄弟姐妹因為父母的愛,父母的財產,反目成仇,輕則,一世疏離;重則,刀刃相見陰陽兩隔。?
我們很容易去站在道德制高點去俯瞰譴責當事人重財輕情!卻忘了,自私,需要被尊重本是人性;無私,不需要被尊重縱然圣人都難以做到。凡是撇開人性去處理事情看待問題都是幼稚的。拿財產來說,現在一線城市房產動輒牽涉到幾百萬,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也許一輩子也掙不了那么多錢。面對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財產希望孩子中一個放棄獲得一份的心意,這本身就是件可笑的逼著人展示人性的事情。?
很多準備生二孩的媽媽說“希望二胎是個女兒就好,這樣,不用準備房子,壓力就輕了!”有這樣想法的父母,最好期待未來房價降到一個您女兒可以不在意的數額,否則,就要做好有一天您子女因為財產反目的準備。作為父母,原本給哥哥生個妹妹初衷是可以讓他們一輩子相扶攜,結果就是給他們彼此心里生了一個永久的痛!誰是罪魁禍首?難道父母不是嗎!?
我如果生二胎,財產給兩孩子平分,從男女平等角度,我不愿意承襲財產傳男不傳女這種行為助長重男輕女之風;從法律上,只要女兒沒有犯下滔天大罪導致她喪失繼承權,財產她本應有份,法律本就是情理的上升,否則,也無人愿意遵守。如果我不依法讓女兒享有財產同等繼承權,則是我作為父母的不講情不講理,父母表率如此,我又豈敢去要求教育孩子通情達理;從個人情感上,我把女兒應得份額給她,是我愛她,尊重她感受的體現。而至于她接受或者放棄,則是她的權利了。而在我依據情感法律公平的處置后,兒子不應該有怨言,兩兄妹的感情不會因房產之事而減少;而如果女兒大方的把她應得的份額給了兒子,則會讓兒子深深的感恩女兒,我相信兩兄妹的感情會因財產之事而增加。?
......?
當然,不是所有因為父母原因感情生疏的孩子,都是因為財產。還有的父母,也許沒財產,但是平常言行,不自禁透露出厚此薄彼。或者,是因為不懂育兒,雖然沒有厚此薄彼之心,但單純的總要求大的讓著小的,或者,言必稱小的必須遵從大的。于是,本來好好的兄弟姐妹感情,就因為父母的言行,讓覺得受了委屈的孩子埋下了心寒心冷的種子,人性是:“如果一個我重視的人,喜歡你不喜歡我,則,哪怕你什么都好,甚至哪怕你對我也好,可是,我就是不會對你好。”這就是所謂的因妒生恨因妒生冷。這種妒不僅僅產生在過去的三妻四妾中,也必然的會產生在多子女家庭中。?
........?
所以,作為多子女父母的二胎三胎四胎父母,不要輕易傲嬌的說“財產是我的,愛也是我的,想怎樣做是我的權利!”?
要知道,除了財產是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愛是我們做父母的,我們千萬不能忘了,孩子也是我們做父母的!我們一切的初衷應該都是希望孩子幸福,而不是去用我們所擁有的去傷害孩子,無意間離間孩子間的感情。?
要知道,都是孩子,應該都是心頭肉,誰也不是階級矛盾中的對立面,財產與愛雖然是我們做父母可以掌控的,但孩子間的感情是他們的是他們掌控的,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愛以及分配財產時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是否有利于增進孩子間的感情,是否在保護一種值得社會稱道的行為!?
如果覺得自己的做法會導致部分孩子覺得不被愛不被尊重時,要自問是否與孩子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是否充分了解了每個孩子的想法,如果覺得孩子想法完全沒有道理,則要考慮是真的完全沒有道理,還是我們做父母的沒有考慮全面;就算孩子的考慮暫時欠妥,我們做父母的該如何做才不會導致孩子間感情冰冷一世。?
.......?
做父母,真的需要學習的。?
如果預感自己平常日子的言行,會導致孩子間心生間隙,則早早的開始學習一下愛的五種語言等等親密關系功課,爭取讓每個孩子都覺得父母很愛自己。?
如果覺得自己的財產分配將來會導致孩子間成為熟悉的陌生人,則記得身體健康時不厭其煩充分聽取孩子們意見,盡量做到多子女都滿意,或者差不多滿意。盡量別產生一家歡喜一家怒的局面。如果覺得實在難以讓大家都差不多滿意,則不妨干脆按照法律分配,究竟,上面說了,法律不外乎人情的上升,我們做父母想考慮的,譬如誰日后多照顧孝順我們的,誰撒手不管我們的,誰喪失勞動能力的種種情況下,財產怎么分。那些也是為人父母的法律專家,在制定法律條款的時刻早就替我們想好了。?
如果,作為父母,無論是在育兒之道,還是容易引發孩子反目的財產分配方面,我們都基于維護孩子間感情的心態盡心盡力了。就算有一天,孩子間反目成仇了,我們做父母的雖有傷心也問心無愧了。而反之,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想法置若罔聞,用我們做父母的權威去壓制,甚至如孩童般任性的處理可能影響孩子間感情親疏的敏感問題,則當我們面臨孩子間那種因為我們財產也好,愛也好,而變得冷淡的關系時,我們如何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