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商業本質
預見商業未來
品途解讀:帶著數十年的識人經驗,或許與創投圈其他的投資人相比,讓吳曼擁有更強的看人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在創投圈處理關于人的問題,游刃有余。
編者按:本文根據十方創投合伙人吳曼專訪整理,作為一家新進投資機構,十方創投更偏向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和新商業模式等項目的早期培養。
與其說是投資者,吳曼更愿意將十方創投定義為項目的伴隨著,更愿意奉獻自有資源和這些創業者們共同成長,在技術的不斷進化、趨勢的不斷多元化之下,人的因素似乎變得更加的重要,投資就是在投人。
在我投資的這些年中,看到過很多創業項目紛紛倒下,其中許多都是敗在「人」上,我說的「人」是指創業者,合伙人,當然也包括投資人。所以,在很多投資人看來,投資更像是一個投人的過程。
在進入創投圈之前,我曾在網通見證了從幾人,由于改革發展到二十萬人的過程,在數十年中,網通的上萬人都是由我親自進行招聘。
其實,人力資源的角色是要面對公司最大的三角形,不僅是產品業務方向,還是戰略,甚至是公司文化,都需要了如指掌,這樣才能夠吸引到合適的人才。
帶著數十年的識人經驗,或許與創投圈其他的投資人相比,能讓我擁有更強的看人和與人溝通的能力,讓我在創投圈處理關于人的問題,格外游刃有余。
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
與大多數投資人不遺余力的把自己推向前臺不同,十方創投的每一個人則更愿意默默的站在創業者身后。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以保姆式的方式與投資人相處。
1、錦上添花,凡事有個度
當一個創業項目能覆蓋到我所認知或者感興趣的范疇內,我首先會選擇看人。
作為投資人,更應該去做一些錦上添花的事情,什么該管什么不該管,都要掌握一個度。投資機構無非與創業者的交集就是幾條線,人力財務線、運營線,以及資金線。那么,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這三條線從哪些角度去切入,然后,隨時能夠掌握動態,在這個動態之上,作為投資人去做一些疊加的工作。我更希望與創業者是一個合伙人的關系。
所以,我要求自己和公司的人,對于投資過的企業要了如指掌,不盡停留在介紹企業商業模式上,我希望對于經營狀況和未來的發展策略也能夠熟知。
2、全力支持創業公司
十方創投在投資圈素有帶著資源曲投資的說法,甚至稱為陪跑創業者一路到底的雷鋒,不僅會對接給創業公司營銷、互聯網資源,甚至還有跨界的協作平臺。
其實,對我來說,這是作為早期投資機構或者投資人最應該幫助創業者的地方。對于一個項目的貢獻應該遠遠大于你所帶給的創業者資金。
盡管在投資后不免會有些陪跑或者陪伴工作,但我仍然希望每一個階段,十方創投都可以幫助創業者做一些參與的意見,不僅在股東會董事會層面,還有一些日常工作,甚至包括給予他們相互之間的跨界合作,徹底將投資人的一個項目風控做到了骨子里。
從一定程度來說,十方創投早已不是單純的投資人,當然,我們也不希望創業者把我們僅僅定義為投資人。
3、投后工作的重要性
當然,不僅要帶著資源全力支持創業公司,投后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環節。盡管,投資后,創業者與投資人就變得以資本為紐帶,但絕對不能光以資本為紐帶。
從寬帶資本到十方創投,從后期甚至是IPO的項目一路再往前看,這樣的經歷,就跟很多投資人背景不太一樣,再加上人力資源出身,我的投資理念是不僅看冰冷的數字,因為更深切的知道,每一個階段,對于投資人來說,標準是怎樣的。
尤其對于互聯網產業,它的發展還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商業模式就是先從產品形態就是最底層的東西,需要逐漸漲起來,有的投資人僅僅認為投了錢后就可甩手,但這樣并沒有起到對創業者負責的態度。
現在很多時候提到資本寒冬,就是說現在投資人保守。其實這并沒有很大關系,從天使階段到IPO,甚至到二級市場,每一個板塊,如果把它細分的話,那每一個板塊上面它的衡量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創業者與合伙人之間的關系
對于創業者的嗅覺靈敏度我很是看重。能夠快速的跟隨趨勢,而不是浮夸的PPT追問模式,先真正達到自己所說的能力,再不斷的去疊加這個能力。
1、給創業公司的意見
現在接觸的很多創業公司,我都會分享給他們一個用人經驗,不要因崗設人,要因人設崗,因為有一些比較有經驗的企業,就是曾經在企業里面做高管,就會對管理有很很有心得的,甚至讀過管理學的知識積累。
一個相對成熟的公司,從創業的第一天就要正規化管理,將團隊組建完善。考慮到品牌、待遇和發展路徑等方面,在選擇合伙人上,應該是互補型。這樣大家揚長避短,共同去做一件事,而不是十八羅漢,需要一個去找一個,再說,唐僧取經也是在途中一個個湊齊的團隊。
2、心胸接納合伙人
在過去投資的很多企業中,我投出過失敗的案例,也投出過成功案例。當我去復盤項目失敗的原因時,總結出來,有很大一部分跟創始人有關系,不僅包括創始人用人識人的能力,還包括自身的學習能力,甚至格局和胸懷都有很大關系。
在過往的投資案例中,就遇到過創始人因自己的心胸無法完全接受一位技術合伙人,內心存在非常強烈的甲乙方感,最終一個很好的項目以失敗告終。
3、復盤的重要性
失敗之后,有很多創業者疑惑,認為復盤是一個非常殘忍的事情,但我卻把它看得非常重要性。因為,對于投資人和創業者來說,復盤不僅可以審視雙方失敗的原因,花了很多心血,投入很長時間,復盤究竟是趨勢、產品還是團隊原因。復盤的過程也是對自己、投資人和當年一起創業的團隊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如今,創業和投資都呈現爆發態勢。在這樣火爆的市場下,泡沫不可避免。回過頭看自己曾投資過的失敗項目,大部分失敗的原因不在賽道,不在商業模式,而是人身上。
所以,很多的投資機構都在將80%的精力放在那20%的明星項目上面,但是我覺得,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定律不太能夠成立,作為天使投資人,應該給創業者更多的機會,看準人,就是絕處逢生的好機會。
作品/簡歷投遞郵箱
tougao@pintu360.com
#其他熱文#
新零售
生鮮電商
大文娛
阿里巴巴
百度
京東盈利
黑科技
人工智能
汽車出行
網大白皮書
共享單車
泛娛樂大會
消費升級
投資人說
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