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做過一個實驗:
找一只普通的、很不走運的狗狗放在無法逃脫的籠子里,在蜂音箱發(fā)聲的時候給籠子通電電擊它。
狗狗感到痛苦,拼命想逃跑,卻怎么也逃不掉。
面對一次次的失敗,狗狗絕望了,它不再逃跑,只是痛苦的哼哼。
就算把籠子的門打開并加以電擊,狗狗也不再逃,他形成了自己無法改變的看法:
“無法逃離籠子”。
根據(jù)這組實驗的成果,塞利格曼提出了一個心理現(xiàn)象:習得性無助。
因為重復失敗而產生對現(xiàn)實的無望感就是這種心理。
為什么要說這個心理現(xiàn)象呢?因為不少家長正在讓孩子產生習得性無助。
責備、施壓、要求過高、片面評價都會讓孩子產生習得性無助。面對學習生活的失敗,又受到家長老師的消極評價,孩子漸漸會形成一種刻板的思維模式——自己肯定不行,怎樣努力都沒用。一旦產生這種刻板認知就很難聽取別人的建議,并以消極的方式重復不變的對待學習問題。
習得性無助就像個怪圈:
認定自己不行→消極對待挑戰(zhàn)→失敗→強化認定自己不行
所以對于已經(jīng)出現(xiàn)習得性無助的孩子,請家長們適量降低標準,以適當?shù)钠谕{動孩子的積極性,不要用過分的壓力讓孩子害怕并放棄。
值得注意的是,習得性無助具有反復性。
孩子再次出現(xiàn)這種心理時一定要讓他看到自己在某方面有所進步,這樣才能他看到希望,重新打起精神繼續(xù)努力。
成長必須經(jīng)歷許多摸索和嘗試,并不斷接受成功和失敗,而家長正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路標。
多給孩子一些包容和鼓勵,讓他面對挑戰(zhàn)時自信滿滿、全力以赴,養(yǎng)成“習得性有助”的心理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