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媽媽的生活充滿焦慮,有時候因為孩子成績不好,有時候因為爸爸不幫忙,有時候因為與老人教育孩子的觀念不一致……總之,有太多的事情讓媽媽疲憊、生氣、煩躁……
今天讓我們拿“放大鏡”看一看,究竟媽媽為什么會焦慮?如何緩解媽媽的焦慮呢?
01
(點擊可查看大圖)
媽媽之所以焦慮,很多時候是我們沒有客觀看待事實,比如孩子有一次考試沒考好,焦慮的媽媽容易放大問題,擔心孩子考不上重點中學,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大學,之后就找不到好工作……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自己嚇唬自己,把問題想到最壞,于是一點小問題都會讓自己煩惱不已。而平和的媽媽更能從容淡定,看清事實,從而也更容易想到辦法幫助孩子有效地調整狀態。
02
(點擊可查看大圖)
讓媽媽焦慮的事情,可能是生活中一點點小事。比如孩子早上起床拖拉,媽媽的火可能不打一處來,這件事就像多米諾骨牌,引發媽媽想起一連串煩心事。我們常安慰媽媽“一點小事至于的嘛”,但是多件小事就給媽媽造成了很大壓力,于是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就被點燃了。
03
(點擊可查看大圖)
媽媽焦慮之后,引發的連鎖反應就是容易控制不住情緒,發火之后感到后悔和愧疚。于是暗自下定決心,再也不發火了。可是等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還是忍不住發火,于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想要打破這個循環,需要的不僅僅是事后反思,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控制不住脾氣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暫停時刻。媽媽發脾氣,有時候不是媽媽太急了,只是媽媽太累了,需要緩解一下疲憊的身體和緊繃的精神。
04
04
(點擊可查看大圖)
想要減少媽媽的焦慮,爸爸的支持尤為重要。
05
(點擊可查看大圖)
造成媽媽反復焦慮的原因,往往是所謂的“治標不治本”,比如孩子沉迷游戲,我們用催促、批評,這樣的方式反而拉遠了親子關系的距離。沉迷游戲的背后有可能是孩子的生活單調枯燥,在學習上壓力大,找不到緩解的出口,從而在游戲中尋找成就感。
當我們看不到問題的本質,孩子也不愿意和我們溝通的時候,就需要反思一下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了:是不是之前就已經很緊張了?當關系緊張的時候,再正確的道理孩子也是聽不進去的。
06
(點擊可查看大圖)
當然,讓媽媽焦慮的事情,除了孩子,還有很多,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工作壓力大、自我成長慢……我們還需要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人際關系,比如父母、同事、親戚、朋友等等,這些事情里面也有很多是非曲直。當我們沉靜下來的時候,可以想一想,那些“糟心”的事情基本一半已經發生在昨天,一半還在無法到達的未來,焦慮也無法改變它們,而我們只能活在當下。
07
(點擊可查看大圖)
當下的事情也有很多,當我們想做好一件事的時候,卻發現沒那么簡單,有人說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工程,我們希望培養好孩子,可是影響孩子的因素太多了,還有很多我們無法控制的,比如孩子天生的特質、當下的教育環境,孩子爺爺奶奶的教育觀念……我們只能管理好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往往就是我們自己,包括我們的行為、態度、情緒等,然后慢慢影響周圍的事物。
08
(點擊可查看大圖)
了解了焦慮情緒的種種,你還會焦慮嗎?別想多了,一篇文章不可能解決一個人所有的焦慮,但是可以讓我們近觀一下焦慮。以前我們總把焦慮看做一團火苗,有了這個苗頭就希望馬上用水澆滅,殊不知有時候過度的忽視、壓抑或者放縱就像火上澆油,讓焦慮更加嚴重。當我們下次遇到焦慮,我們可以把它看做一封信,它是情緒派來的信使前來給我們提醒,讓我們覺察一下,是遇到了什么問題,從而及時反思和調整。
-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