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也是一種境界
作者:阿雅
“隨遇而安”一詞出自清初地理學家劉獻廷《廣陽雜記》中的“隨寓而安,斯真隱矣”,及晚清小說家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4回中的“吾生有涯,浩劫無涯,倒莫如隨遇而安。”意為順其自然、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隨遇而安”的解釋是:“能適應各種環(huán)境,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能滿足”。而在通常運用中,“隨遇而安”往往當成“與世無爭、隨俗浮沉、隨波逐流、逆來順受”的近義詞,這都是對“隨遇而安”的一種誤解。
江蘇電視臺《非誠勿擾》節(jié)目主持人孟非剛出了一本自傳,書名就叫《隨遇而安》。這部作品是孟非對過往四十年歲月的動情回顧和從容講述。童年重慶、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對他影響深遠;中學時代的嚴重偏科,黑暗得讓他看不到未來;臨時工的日子辛酸艱苦,卻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孟非從攝像、記者、編導、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過。四十年的人生坎坷,從平凡到精彩,命運總在不經(jīng)意間轉(zhuǎn)折。順應本心,淡定從容,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半S遇而安”,是很多人問起他的心路歷程時,他給出的唯一答案,也是他對“隨遇而安”一詞全新的詮釋。
孟飛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我們,“隨遇而安”也是人生的一大境界。它讓人們“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在順其自然中,去客觀、冷靜地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幸與不幸。水在流淌時不擇道路,樹在風中搖擺時的自在。它們尚且懂得“隨遇而安”的道理,所以它們是快樂的,我們難道不懂嗎?“隨遇而安”,其實就是一種選擇、一種涵養(yǎng)、一種豁達與包容,一種適應更是一種接納,它需要一個人有足夠的勇氣與膽識去接受新的領域并向困難挑戰(zhàn)。“隨遇而安”并非是消極地等待,“隨遇而安”并非是聽從命運的擺布,更準確地說,“隨遇而安”是尋求生命的平衡。誰能達到這種境界,誰的生活就美好,誰的生命就有質(zhì)量,誰的生存就有價值。“寵辱不驚,閑看門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聚云散”?!半S遇而安”,就是服從組織安排、安心工作、樂于奉獻;“隨遇而安”,也就是既“遇”之則“安”之。進中心工作半年來的切身經(jīng)歷,使我對“隨遇而安”一詞有了與孟非一樣的體會與理解。“萬事都是緣,萬事總隨緣;把握機遇,隨緣而住,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