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作的態度決定明天住的房子
——讀《責任勝于能力》有感
作者:阿雅
記得以前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老木匠已年近花甲,老板叫他再造最后一座房子。由于老木匠歸心似箭,心思全不在工作上,用料也不那么精挑細選,做出的活也沒了往日的水準。老板看在眼里但卻什么也沒說。等房子蓋好后,老板把房子的鑰匙交給了老木匠,說:“這房子是我送給您的退休禮物”。老木匠當時愣住了,悔恨不已,羞愧難當,他一生建造了那么多華庭美宅,最后卻給自己蓋了這樣一座粗制濫造的房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同樣一個人,可以蓋出華庭美宅,也可以蓋出粗制濫造的房子,不是因為技藝減退,能力下降,而僅僅是一時失去了責任感。如果一個人希望自己一直有杰出的表現,就必須在心中種下責任的種子。責任感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它需要個人對自我崗位的忠誠和熱愛,更需要個人的自覺意識去維護,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責任行為。
近段時間,中心向我們推薦閱讀楊宗華老師所著的《責任勝于能力》。我認真讀完這本書,對《老木匠的故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責任和能力到底是什么?為什么需要責任?為什么責任勝于能力?我們怎么做才能真正承擔起責任,真正把窗口工作做透做好?從這本書中,我慢慢地找到了答案,找到了指明道路的方向。
歌德說過,“責任就是自己做的事情有一種愛!”這種愛,敢于擔當,樂于付出!“承擔責任會給人一種鞭策作用,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能力,展現能力的最大價值。責任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什么樣的責任心對應什么樣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細節”。這是楊宗華老師諄諄教導我們的。“當責任成為一種習慣,習慣就會成自然……!當責任成為一種自然的行為方式,那他將具有無限的人生舞臺”!“能力沒有大小,只要盡力;責任沒有對錯,只有選擇!選擇的路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窗口雖小,責任乃大!我們選擇了窗口工作,就等于選擇了忠誠和熱愛,選擇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偉大而光榮的事業!不能有絲毫的懈怠、疏忽、拖延和推諉!否則你,我,他,每天接待、受理、辦件,就像老木匠那樣釘釘子,放木板,壘面墻,盡心盡力建了九幢好房子,但往往就是最后一幢房子沒有竭心全力。有一天,終于吃驚地發現,將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壞房子里。窗口工作僅僅是自己人生中所做的一項工程,我們今天工作的態度就決定了我們明天住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