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與過不少讀書會的讀書活動。
在活動的分享中,總有幾個牛人說,“我一年能看兩、三百本書,一本書幾個小時就讀完了”。
感覺他們很容易就能看完一本書,難道有什么秘訣嗎?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多閱讀”。讀多了,知識儲備就多,書就很容易理解,自然就讀的快了。
嗯,說的沒錯,不過沒啥用,就像“小目標一個億”一樣,這事兒對他們來說很簡單,對普通人來說就像個傳說。
有其他更好用的方法嗎?
上個月的分享中,有位嘉賓說:快速提高閱讀量可以用“主題閱讀”的方法。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主題閱讀“是就同一個主題,閱讀許多不同的書”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找到這些書之間的相關處和不同處,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個主題。
主題閱讀是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但也是最高級的閱讀方法。
原因是:
1、用更系統(tǒng)的方式了解一個主題,幫助我們構建知識系統(tǒng)。
作者把自己的想法寫了出來,這就是一本書。但每本書都帶有作者自己的局限性,一次性讀同一領域的很多本書,就能發(fā)現(xiàn)不同作者觀點的異同之處。
每本書的相同之處一定是這個領域內的共識,它們可以組成知識系統(tǒng);而不同之處就是系統(tǒng)上的細小分支,不會影響我們的理解。
主題閱讀就是構建知識系統(tǒng),完善認知的過程。
2、能夠快速提高這個主題的認知水平,提高閱讀速度。
一個領域的作者們大概率都學過相同的基礎知識。所以書中的很多觀點應該也是相同的。當我們看了兩遍、三遍相同的知識后,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閱讀速度的提高來源于這些一掃而過,但又可以立即理解的內容。
為了驗證這個看法,我花了 1 個多月的時間去做主題閱讀。
結論是:效果顯著!尤其是最后一周,確實2、3個小時就能讀完一本書。
簡單總結一下我是如何主題閱讀的,有 3 個步驟:
1、確定主題,找到這個主題下幾本有代表性的書籍。
這一步非常重要,搜知乎、搜豆瓣、搜百度,利用網評去收集一些高評分的經典書籍,整理出一個讀書列表,十本左右就可以了。
2、讀!
選一本書,平時怎么讀,還怎么讀。
注意一下,如果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本書和主題有偏差,果斷放棄。
比如說主題是多媒體寫作,但是閱讀時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本是教小說寫作的,那就不要看了,換下一本。
3、做筆記
這一步的重點是構建這本書的知識體系。
構建知識體系不是摘抄原文,而是找出文中論點、關鍵句子、關鍵詞,梳理他們之間的關系。
思維導圖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
然后,就是不斷閱讀、不斷做筆記的循環(huán)。
一開始的時候,做筆記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甚至要比閱讀的時間長許多倍。
但是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不僅閱讀的速度變快了,連筆記也做的少了。因為書籍的大量內容是重復的,不同的只有幾個知識點。
這就是我一個多月時間讀了 7 本書的心得體會。
樣本量不太大,不過算是找到了點讀書的感覺。
如果用這種方法繼續(xù)讀,一年也能讀個將近一百本,很不錯的進步了。
不過,方法雖好,關鍵還是堅持下來,加油吧!